横刀杂念看场电影

在阳台上看晓说 2018-06-03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12人  nonviolence
image.png

夏天的傍晚,在阳台上吹风,看晓说,随意的聊天,即兴讨论,不知不觉中夜幕已经完全降临。

刚才在阳台上,和琳琳一起看了晓说,并不是最新一期,是讲荷兰的开篇那一期,惊讶的地方是,每一次的晓松奇谈,总是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点,比如今天才知道荷兰人商业思想是多么发达,而大名鼎鼎的东印度公司,也是荷兰的公司,而且是拥有自己军队和货币定价权的公司。可以说荷兰就是一个公司体,这跟过去在历史书,政治书中以国家视角看荷兰,可能客观上信息相差不大,但给人的感官却完全不一样,我想,这或许就叫做独特的视角吧。

伴随着荷兰人重商的传统思想,是他们对地缘的态度,意向不到的松弛,在高晓松看来,荷兰不是个民族国家, 他们的社会也不是民主,而是共和——不同地区,不同来历的人平等共存的相处模式。
看下来的总体感觉是,几千年来习惯了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改革开放后又被黑猫白猫引诱,形成了对商业的畸形依赖的中国人,是不太能理解荷兰的政经人文的。

片子的结尾,插播了一段杂书馆的广告,应该类似于读者见面会之类的,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00后的小姑娘,提问现代人读书面临的诸多诱惑,像看电视,打游戏之类的,如何去选择?高晓松的回答还是比较犀利,说这些行为不一定要分出高低贵贱,与自己的能量密度匹配即可。不得不说,我对能量密度这个词还是比较认同的,同样的社会,有的人就是志向远大,不当上CEO迎娶白富美就觉得对不起自己来人世走一遭,而有的人或是自带佛系属性,或是看惯世间人生百态,只想偷闲一隅,这就是能量密度的区别。他们分属于社会的不同部分,让整个社会有张有弛,更加合理。

我和琳琳,算是能量密度比较高的,这也是生长环境,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所以我们在深圳这样快节奏的城市,选择了一种hard way来走,只要自己心甘情愿,便没什么可说的,至于世俗舆论,本质上是别人的看法,不会因人而改变,也无需因人而改变。

讨论的时候,跟琳琳开了句玩笑,想要改变自己的人,是因为有需要改变的东西,如果存在那种生来就是人生赢家的人,他们朝什么方向改变?loser吗?
之所以我们看到人生赢家还比我们更努力,原因很简单,那是是你眼里的人生赢家,对他们来说,只是起跑线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