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胡兰引发的对话

2017-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土正耳日

家长的恐惧在于大力渲染刘胡兰遇害时的血腥残忍,会在自己的孩子的心中种下血腥残忍的种子。我认为这点很难忽视,也很难被规避掉。过多关于杀戮和死亡的英雄教育,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动,甚至有可能让孩子对死亡麻木,对生命冷淡。

此外,家长也很惧怕会让自己的孩子陷入仇恨主义的教育。我总觉得,宣扬民族英雄的教育,重点应该放在英雄上,而非英雄的敌人上。因此我在认为家长的担忧很有道理的同时,也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刻画英雄身上的优秀品质,而非凄厉控诉英雄承受的种种苦难。

莫言曾说,当所有人哭泣时,应当允许有人不哭。我也想说,当所有人都在学习刘胡兰时,也应当允许有人把目光转离刘胡兰的鲜血,去看世界上更多美丽善良的事物。我不相信所有害怕杀戮的人都会忘记民族的脊梁,因此我不相信为自己的儿女祈求温柔平和的父母会让孩子忘却刘胡兰的英勇。我相信刘胡兰会选择牺牲,是因为她相信世界上还有许多美丽的事物值得她奋斗。如果我们要求最最年幼的孩子去了解刘胡兰牺牲的恐怖,我总害怕这种恐惧会和残忍一起遮住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看不见刘胡兰为之牺牲的那些美。

我们歌颂岳飞和文天祥,不必描绘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丑恶;我们歌颂刘胡兰,也不必宣扬对阶级和民族敌人的痛恨。如果不能放下过去的仇恨,我们很难坦荡地走向未来。宽恕,让曼德拉才能够让南非站在新的起点,拥有新的未来。也正是宽恕,让格兰特将军选择让南方叛军卸甲归田,美国能够因此早日走出内战的阴霾,避免陷入仇恨的泥潭。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因为宽恕,这一佳句才能从古代中国流传至今。

我理解家长的担忧,一方面是民族英雄教育的强制性,拒绝参加便会被不爱国的帽子扣住,令人百口莫辩。另一方面是关于民族英雄的教育总是太容易掺杂仇恨的成分,为人父母者,总不希望孩子的眼中有太多此类阴暗。为人师者如果可以从这两个角度体谅孩子的父母,关于民族英雄的教育也许会改善许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