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字,如此美文

2017-08-25  本文已影响91人  岱下小草

苏轼的散文名篇特别多,比如前后《赤壁赋》以及《喜雨亭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等,但有一篇却非常特别,除去标点符号只有八十五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篇文章创作于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当时苏时被贬黄州已是第四个年头。他已逐渐从贬谪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荣辱,旷达超然。

文章虽只有八十五个字,但依然很清晰的呈现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体现了苏轼和友人独特的个性和气质,风采神韵令人感动。

第一部分,先点名时间。其时正值深秋,苏轼解衣欲睡,看到月色后,他心生喜悦,于是有了赏月的想法。这就是苏轼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看到月光就跟没看到一样,让他起来赏月,简直是神经病。

第二部分,是一次转折。一个人赏月未免有些孤单,苏轼就去寻找张怀民,没想到,张怀民也是同道中人,于是一起步于中庭。

第三部分,是景色描写。苏轼没有记录两人的对话和喜悦之情,而用极简练的文字描写了月色下的美景,寥寥数笔,引人神往。

第四部分,是议论和感悟。其实,哪一天没有月亮呢?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呢?但这世上就是少了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啊。

最后的议论真可谓发人深省,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是在体验生活,而是在攀比中费尽心力。

仔细品味这篇文章,你几乎找不到一个闲字,既言之有物,又韵味无穷,质朴的文字背后是一个睿智、淡泊、丰满的灵魂,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