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787)兴化郑板桥故居

2023-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郑板桥,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于1736年中进士,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任知县12载。他在诗、书、画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世称“三绝”,尤擅画竹,曾言:“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此话在其兴化故居中得以体现得淋漓尽致。

    郑板桥故居的规模很小,只有两进院落、8间房屋,但布局精巧雅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特别是遍植翠竹。或于壁前,或于窗下,一丛丛一簇簇的修竹摇曳生姿,清风徐来,竹影上了墙头,又下小径,飒飒之声清脆萦耳。据说,郑燮当年最喜欢将木床搬到庭院里,在竹下听音赏影。他对竹子的钟情不仅在于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更在于其钦敬竹之品。

    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大多清秀干瘦,似莲之不蔓不枝,如梅之凌寒孤傲,这正是其自身品性的白描。郑燮在山东为官期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他十分关注三农问题,总是千方百计地向农业倾斜,向农村聚焦,向农民援手。他常说:“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当时,潍县连年遭灾,民不聊生,出现人食人的惨象。郑板桥力排众议,开仓赈灾,并要求富人捐粮,由此得罪了权贵而被免职。当地百姓挥泪送别,为其建起生祠加以供奉。

    失去经济来源的郑燮到扬州卖画为生,与志同道合的文人“沆瀣一气”,由此得“扬州八怪”之名。其实,郑板桥并非放浪形骸浪荡不羁之人,只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厌恶唯利是图的世俗而已。在其故居的书斋门楣上镌刻着“聊避风雨”四个大字,此即板桥心声。其无意在污泥浊水之中随波逐流,无法和蝇营狗苟之人同流合污,只求自洁于斗室,只求自傲于书画,故而显得有些另类,因此被视为了怪异。

    但郑燮的内心明亮如境,在故居堂屋正中悬挂着其最负盛名的一句话:难得糊涂。这是其在山东时题写的赠词,下面还有注释:“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可见,郑板桥已参透世事沧桑,不愿在聪明中自寻烦恼,只能在糊涂间觅一时心安。跳出浊清外,自在一身轻;混迹愚巧间,糊涂三世难。郑板桥怪在精神之独立,难在不是饮露高歌的知了,还得为碎银几两泼墨鬻画,唯有用不图后报的糊涂聊以自慰了。

    漫游在郑板桥故居中,静谧之气弥漫其间,绿竹在地面上影印出无数的“个”字,好像屋主人仍在静静地作画,而墙外街市上的喧嚣恍若隔世一般。转到碑廊处,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毛泽东主席的评语:“郑板桥的每一个字,都有份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铿锵的声音。”掷地有声的不仅有郑燮的字,还有他的画,亦有他的个性。潍县人民欣赏他的糊涂,更喜欢他的古怪,如果人间多些他这样的“怪人”,大概世界就能早日大同吧。

      2023.6.3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