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在不会表达上-连载

连载4 |榜样效应:孝顺父母等于给自己存了份“养老保险”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5人  Java成长记_Camel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有这种高尚的良知,那么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


image.png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所以说,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

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孝顺父母对你也是非常有利的,这就相当于给自己存了份“养老保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回答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对父母大吃一惊,猛然醒悟过来,连忙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从这个故事中,你能不能悟出点道理来?那就是父母的榜样,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影响。
小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比如说家里的电话,如果他看到父母打了几次,他就会拿起电话的听筒放到自己的耳边,嘴里还叽里咕噜说个不停;看到妈妈梳头,如果你递给她一把梳子,她也会像模像样地把梳子放在头上来回晃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怎么会这样做呢,是谁教你的?”

“我爸妈啊,他们都是这样做的。”

同样的道理,他看你不孝顺父母,他也不会孝顺你。不要持怀疑态度,上行下效,他从小就学会了。

你知道古人教孝是什么时候吗?小孩刚出生的时候。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是因为小孩子有强烈的模仿意识,你是怎么做的,孩子都看在眼里,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就学了个大概了。

现在,你能明白孝顺父母,相当于给自己存了份养老保险的意思了吧!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人都有老的一天。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当那一天到来时,你希望怎么过?其实,不用问也知道,不就是依靠自己的子女吗?俗话“养儿防老”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当你还为人子女时,最好做个孝顺父母的人,这样,当你老了的时候,你的子女才会孝顺你。如果你冷落自己的父母,不仅不照顾他们,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财物,那么你要小心了,因为总有一天,同样的悲剧会在你身上上演。

具体该怎么孝顺父母呢?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绝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要尽量抽出时间,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多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可谓是唱出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现在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很少见面,有的甚至是几年也见不上一回。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亲人团聚。

看过国外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部队收到了一封来自某位士兵家长的信,信中说这位士兵的母亲即将离世,想在弥留之际看看自己的儿子。遗憾的是,这位士兵已经在前不久的一场战争中为国捐躯了。部队的领导很为难,想满足老人的心愿,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最后,这位士兵的一名战友顶替他去了,神情恍惚的老人在看到自己的“儿子”来了之后,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image.png

这个故事让人很感动,老人在生命将尽的那一刻最渴望的还是亲情,希望儿子能陪在自己的身边,而当“儿子”来到身边,她便毫无牵挂地辞世了。

“儿女们各自成家或出去打工了,有时一年也难得见个面”、“日子越过越殷实,但闲下来的时候却觉得很无聊”、“有多少日子没见到孩子们了,不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

当你听到这些话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有点心酸?一项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现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的比例更高。

多么可怕的数据,而且这个数据还大有上涨的趋势。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听到他们的声音了。常回家看看吧,正如歌曲里唱道的,“哪怕是给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