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家的美食文章想到的
早晨起来,阅读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美食文章《怀想儿时过年的美味》,禁不住难以抵挡那特别的诱惑,哈喇子直流。我想这就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的感觉吧。
作家很自然地就写起了儿时过年的美味,他先写过年就是跟大人们走亲戚,走亲戚就有肉饭吃。
说实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平常哪里有个肉末星子吃啊,纵然有,也是不够塞牙缝地打打牙祭,像现在这样煎煮烹炸烤地敞开肚皮吃,想也不敢想,也想不到,一句话,那时没得吃的。
还是小孩子的我们,就像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红旗招展飘扬在家乡一样,终于巴望到了过年,多么不容易啊。到了过年就能跟大人走亲戚啊,就能吃肉饭啊,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也就是感觉那时年味特别浓的缘故。
少吃多滋味,多吃无滋味,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那时朱元璋还没做皇帝,那时他还是一个讨饭花子,那天他一粒米都没讨到,到了住的破寒窑里就饿昏过去了。
跟他一起讨饭的一个老大娘,马上把一碗菠菜豆腐汤跟一碗米饭混合着煮了一下,就喂给他吃,他吃到一小口后苏醒过来,就抢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不亚于吃的是翡翠白玉汤啊,太好吃了。
后来他做皇帝了,在吃够了山珍海味后,想换换口味,想起了翡翠白玉汤,就让御厨们照着做,但吃了后不如意。
他着人找来那个老大娘,还照以前做的让她做,但做了后,他认为并不比以前的好吃。
已经变成老太太的老大娘就跟他说了,他当时饿坏了,所以吃什么都觉得好吃,现在的他已今非昔比了,吃够了山珍海味,吃什么都感觉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
我们小时候也像朱元璋一样,没得吃的,就巴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就能走亲戚,就有肉饭吃了。而现在我们虽然不像朱元璋当了皇帝吃够了山珍海味,但吃得也很不错了,就少了儿时巴望过年的心情,儿时的浓浓的年味也一去不复返了。
作家写儿时母亲做的猪头糕和鱼皮冻,特别地令人心驰神往,尤其他写的母亲做的猪头糕,母亲把猪头糕分送给村里的邻居亲戚吃,那浓郁的乡情满溢在字里行间,令人感慨系之,乡情总比城里贵,城里的人对面而居视无见,鸡犬相闻也不往来。多么怀念故乡浓浓的乡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