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写到老的故事

背着一把吉他就敢浪迹天涯,路过一座城市就敢说那里是家

2018-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子皿文武

昨天大学校友阿林看过我的空间日志后,说我的文字有些摇滚的味道。于是在空间给我分享了一个链接,是中国民谣歌手李志的演唱会。当时我就点开链接看了下,但是听着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可是阿林讲,他是中国民谣界独立歌手的标杆。我想,这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些艺术第一次是没法欣赏的,就如那些诗歌词赋一般,了解了背景、人物后才能体会。

于是,今天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在网上搜了些关于李志的资料。看过了,才知道,每一首曲子的背后,都会有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每一个节奏和旋律,都会渗入作者的灵魂。歌曲动人,作者的经历更让人沸腾。

自1995年买了人生第一把吉他后,李志每天晚上都会在宿舍里弹吉他。大概是每个摇滚歌手,都有一颗流浪的心。在1999年夏天,李志就从东南大学退学了,然后开始了北漂,游走在北京的琴行和酒吧。

2004年,他带着三张自制唱片南征北战,进京开演唱会后出live专辑《工体东路没有人》,像都市里一名单刀赴会、独来独往的孤行侠客。

实际上,除了口袋唱片将他几张专辑出版外,李志没有再与唱片公司发生过什么联系,他至始至终未隶属于任何一家唱片公司:独立是他从不否认也不屑一顾的标签。他不是第一个,但是最彻底的独立音乐人。

这种彻底的独立,在音乐高度产业化的时代,其实是难以想象的:文艺工作者要面对受众,面对市场,才能养活自己。而在唱片时代,唱片公司是最懂市场、最了解受众口味的,这种依附是工业化生产的天然前提。当然市场上也不乏独立音乐人,但独立的代价往往就意味着穷困潦倒,怀才不遇。

唱片公司拥有生产音乐最强大的车间流水线:作词,作曲,编曲,录音,企宣,演唱会,通告,上节目,拍MV,杂志封面,红地毯与颁奖典礼,连颁奖词都提前准备。离开这些的歌手就是离开水的鱼,歌手、乐队们所谓“独立”往往是别人标签、自我标榜,不能当真。

所幸的是,李志自行出道的2004年,世界突然进入了颠覆一切规则的互联网时代。过去艺人和企宣口中虚伪的“独立”二字变得真正可能,互联网让艺人获得了他们希望拥有的真正尊严:李志抛开所有顾虑,唱游,卖票,淘宝卖周边,众筹,真正践行了独立的含义,真正售卖出了音乐本身。

而这其中最惊世骇俗的一举是:将自己所有专辑放到官网上供歌迷下载,并且采取自由定价的商业模式,并且获得成功。要知道,在下载音乐从来是免费的中国互联网世界,这需要高度自信:对自己作品品质的自信,对自己创作生命的自信,以及对数字时代养活自己的商业模式的自信。李志是第一个,也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做到这一点的音乐人。李志喜欢自称李逼,并且是真有逼格。

李志的曲子不华丽、不做作、不重复,他的歌中只有淡淡的调子和偶尔的愤激。李志拥有的民间世俗幽默和半吊子艺术情怀,三七分成呈现在专辑的原创部分里。他有市井理想,又不愿放弃艺术的投入,他的歌词散发着盖不住孤芳自赏的酸腐气味。他戏谑而深情,深情而又中庸。他就像中世纪欧洲的吟游诗人,抱着一把木吉他游荡世间,弹唱而出的歌既不清雅也不低俗,只是淡淡地用真情唱出他对这个世界最平凡的爱。

如今李志并没有像其他知名的民谣歌手那样登上电视综艺节目的舞台,尽管那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更多的商演机会,赚更多的钱。他选择的是进行他的“叄叁肆”计划,在12年内走遍334个有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小城市,目的就是让现场音乐走进人们的生活。12年后,李志五十了,这场注定苦难重重的旅途,愿他越走越远。

有些人刚了解,就如同相识已久;有些故事仅仅听说,却也气味相投。从不追星的我,竟也开始关注了。

——文章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