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癖社群营销

实用帖/社群建立的五大关键要素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晚生开卷

社群的由来

社群是人与人关系连接下的产物,其实从古到今一直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叫法不同而已,例如书院、会所、俱乐部、圈子、部落、社区等等。

社群的迅速火爆,与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电脑端转移到手机端是有很大关系的。其实,手机早就成为了我们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手机端的交流沟通更直接,更简单,更快速。

社群建立的五大关键要素

一个社群应该包括5个要素,分别是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简称“ISOOC原则”


1、 什么是社群的同好

所谓“同好”是指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或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是同类,所以聚集到了一起。

组织社区的人、加入社群的人应该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加入这个社群是干什么的。我们是不是经常被拉入一个群,却不知道这个群是干嘛的,其实这时候,这个群的同好定位就已经出现问题了,在入群之前双方至少要做简单的沟通及了解。

同好定位可以基于一个产品(例如食物、汽车)、

一种行为(旅行、减肥)、

某种标签(星座、xx粉丝群)、

某个空间(小区业主、校友)…


2、 什么是社群的结构

社群结构包括组织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这四个组成结构做得越好,社群活的越长。

(1)组织成员:发现、号召起那些有“同好”的人抱团形成金字塔或者环形结构。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影响。

(2)交流平台:找到人之后,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日常交流的大本营,目前常用的有微信、QQ、YY等。

(3)加入原则:设有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一是保证质量,二是会让加入者珍惜这个社群。

(4)管理规范:人越来越多,就必须有管理,否则大量的广告与灌水会让很多人选择屏蔽。所以一要设立管理员,二要不断完善群规。


3、 什么是社群的运营

社群的运营,决定了社群的寿命。一般来说通过运营要建立“四感”。

(1)仪式感。如加入社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此保证社群规范。

(2)参与感。如有组织地进行讨论、分享等,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

(3)组织感。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战斗力。

(4)归属感。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凝聚力。

如果一个社群通过运营这“四感”有了规范、有了质量、有了战斗力、有了凝聚力,就不可能“短命”。


4、 什么是社群的输出

社群的输出决定了社群的价值。

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是考验社群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所有的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是有很高活跃度的,但若不能有价值输出,大多都会沦落成“广告群”。此时,群成员就会选择退群或屏蔽。

为了防止以上的情况发生,我们必须对群人员输出稳定的服务。“输出”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渠道可以是社群的公众号、微博、电台等;也可以组织群成员进行线下培训学习,同时在线上开通咨询平台;每周定期进行微课互动;为社群策划线下活动等等。

“输出”还要衡量成果,全员开花才是社群。如果仅仅是组织者一枝独秀,那么仍属于粉丝经济路线,与社群的本质还是有差别的。


5、 什么是社群的复制

一个社群是否能复制,决定了这个社群未来的规模。但并不是所有的社群都适合复制,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

(1)是不是有必要通过复制来扩大社群规模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人越多越好,没有几千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经营社群。其实不然,人少反而话题集中,群成员之间的粘性度更高,互动起来更为方便,小群活跃度比大群更高。所以,我们需要明确扩大规模是为了什么?扩大规模之后能解决什么?自己的社群性质适合扩大吗?

(2)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维护大规模的社群

复制社群需要综合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去考量。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投入的增加,那么相对的产出是否能支撑自己将社群一直维护下去呢?

其实圈子最重要的是能量,而不是规模。建议社群可以从40人起步,运营好了,慢慢扩大。一般到了300人,就到了成本回报的极限,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群能量升级,更严格的限定入群条件,而不是盲目的扩大规模。

如果一旦扩大了规模,又无力去运营的话,就会前功尽弃。毕竟人脉很贵,信任很贵,情怀也很贵。

当然,如果社群的性质使然,以及上述说到的人力、财力、物力、精力都能达到,并理性分析复制社群会带来更大的利益时,那么是没问题的。至于如何复制,复制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行业的不同,我们以后可以再展开讨论。

以上便是一个好的社群必须拥有的五大元素。我们可以对照自己现有的社群,进行升级及修正,让我们的社群更有能量,有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