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题征文】我想为你,做最好的那面镜子
文:丹菡
棋哥,从来不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甚至算不上乖孩子。
两岁多,他开着电动小汽车,不小心撞倒了阿姨的自行车,理直气壮地和阿姨理论。
买东西也要自己作主,否则,他会拒绝穿或用。
我不在场时,别人逗他,他会对别人有不礼貌的行为。
他的叛逆期来得有点早。
小学,班主任郭老师非常有爱心,为孩子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和心力,不到迫不得已,从不会轻易请家长。
但暴怒又总是反抗的他,让我经常被请家长,次数多了,同办公室的另一位老师,忍不住问:“我看妈妈的性格跟他大不一样啊,孩子,怎么性格就这么烈呢?"
二年级,郭老师在班上讲《钉子的故事》,有同学说棋哥就象那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老师引导大家:你们想想,是不是你们每个人有时候都象这个孩子啊?对啊,孩子们说。
听到这件事时,我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没有哪位家长,会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视为异类,而郭老师,用他的大爱小心翼翼、费尽心思地维护着孩子的自尊,黏合着他和其他孩子的关系。
我,作为他的母亲,该怎么做呢?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镜子》也是我们亲子关系的一面镜子。
作爹妈要做一辈子,是一生中做得最长的一个角色,更应该学习。正如《镜子》中泽清所说,实际上需要在机构待81天的是家长,孩子呆6天就够了。
《镜子》里的三个孩子,张钊被强迫送去培训机构时的竭斯底里的话语,家明对镜头哭诉呐喊,泽清与他年龄不符的冷漠神情,都令人痛心无比。
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巨大的,包括我们自已。
麦加的儿子17年不和他交流,我,不想承受这样的痛苦,孩子有问题,肯定意味着自己和教育有问题。必须反思的是自已。
因为父母工作忙,我从小被寄养在孃孃家,一家人待我视同已出,性格强势的孃孃用她自己的方式爱着我,记忆中听得最多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不乖,我就不爱你了!"
我努力做最乖的那个孩子,但却严重缺乏安全感,这种心理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
心理学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自我认知不健全,无法建立清晰的自我,常常会弱化自己,美化别人,希望在别人的肯定中找到自己。
妈妈是孩子早年最初的镜子,棋哥在这样的一面镜子前长大,不可避免会存在认知自己的困惑。
他会说话开始,见着熟人,我总会让他叫叔叔阿姨,有时候他不叫,我会尴尬地对对方说:“不好意思,孩子有点顽皮。"
在自己的认知里,觉得谦虚是美德,所以有朋友当着他面表扬他时,我自然而然地说:“他还是调皮,哪象你家儿子那么乖…"
因为知道他自尊心强,他做错什么我一般不当着别人批评他,于是有人出于好心当着他的面提醒我不要太惯他,我也只能顺口说是啊他太皮之类的话……
再后来他真的成了院子里最调皮、看起来问题最多的孩子。
我试着把自己想象成他,我试着用他的思想去诠释这个世界。
才发现我只是站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处理问题,全然没顾他的感受和想法,没真正去关注他的心理特点。
他反抗姨婆(我孃孃)对他的约束,无视“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这句话,同事在逗他时,他不礼貌地回应,妈妈你不是说我调皮吗?那我调皮给你看。
别人觉得我不行,妈妈不是也没为我的优点说句公道话,保护过我吗?我自己保护自己!我不允许别人对我的尊严有丝毫的侵犯!
就这样,他桀骜不驯,特立独行,敏感易爆,天不怕地不怕,特别地有主见,一点也受不得委曲。
若自己觉得被冤枉,不管对方如何强大,总是会奋起反抗。
他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我们对他的控制和消极的评价,宣告着他的存在。
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的内心有两个自己,一个是愤怒的自己,一个是乐观的自己。他用愤怒的自己对抗着这世界,用乐观的自已拯救他自己。
两个自我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经常打架,他需要确认哪个是真正的自我。
认识到这一点,无比自责,他无意识的自我觉知和自我救赎意识比我强,他教会了我,人需自救方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是他,唤醒了我对自我的觉醒,而我,原本是想要做他最好的那面镜子啊。
我得治愈自己,和他共同成长。
觉察即治愈。能意识到并承认存在问题,才会不断地调整自己,才有机会改变和治愈。
我开始试着改变自己,认识自已,有意识地看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增强自己了解他爱他的能力。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他和我都是,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在一次次和老师的沟通中,我努力地汲取营养和纠偏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很感谢和老师的沟通,特别郭老师,儿子是班上让他操心最多惹祸最多的孩子,但他总是鼓励我:“他一定会让你骄傲的!"源源不断地给我注入新的能量。
他的小学班主任一直关心着他所教学生的后续发展,我有疑惑或棋取得一点进步都忍不住想告诉他。没在父母亲身边长大的孩子,大抵没有安全感,再困难我都坚持陪伴他,努力构建他的安全感。
真正将他看作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学习从内心尊重他而不是操控他,尽量做到言传身教,要求他做到的事自已先做到。
告诉他,并用行动让他相信:“无论你作了什么,怎么样,妈妈都依然爱你,无论发生了什么,你都可以给妈妈说,妈妈绝不会无端责怪你。"
努力地和他做朋友,尽量尊重他的选择,给他更多的耐心、宽容和自由生长的空间。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容易产生,孩子这种情况更甚,更容易被左右。
如果坏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它,从短期和表面看,也许孩子乖了听话了,从长期看,压抑的情绪积淀下来会扭曲孩子的人格发展或最终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一个朋友的女儿考上了某校的火箭班,却被分到了平行班,在班里又被另一女生欺负,她回家说给父母,未能得到及时疏导,后来这女孩精神失常,父母后悔莫及。
《镜子》里的几个孩子会辍学甚至想轻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负面情绪未及时清除日积月累产生的结果。
所以,我很庆幸,因为觉醒,棋现在在一个优秀学校里的一个温暖的班级里愉快的学习。
不管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在当时,我会尽量克制自己不去指责他,因为我相信,每次犯错都是他觉得自己有理,让那个愤怒的自我占了上风。
我只在旁边看着,给他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纠错。
要是当时情况不允许,我也会尽量先用最柔和的方式去处理,事后再与他作有效沟通。
妈妈每周的评语孩子的心如容器,如果没有倒掉内心的垃圾,是装不进去良言和教诲的。
待他冷静后,先问问他是怎么回事?听听站在他的角度是怎么看此事, 再和他一起理性地分析这件事。
及时清理他的负面情绪和观点,努力让他接纳积极的正面的观点,让他逐步认识到那个乐观向上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关于他的事,我都和他商量,多数时候,我尊重他的意见,但实在意见相左,僵持不下时,我会退步:“好,就按你说的办吧!"
他冷静后,多数时候会站在我的角度去考虑,主动说:“算了,妈妈,就按你的办吧。”
在家,我们平起平坐,斗智斗勇,我叫他棋哥,是将他当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的事,也和他商量,还会向他请教很多事。
他常常让我惊喜,比我想象中能干和睿智,是他,教会了我爱、理解、包容、信任、肯定自己以及不受别人掌控。
镜子越变越好,我们相互陪伴,一起成长。
六年级,他成绩还是不够好,可班上同学都推选他当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同学们都接纳并喜欢他了。
朋友对我说:“棋现在好懂事哦,每次见面主动叫我,有天同行和他聊天,他侃侃而谈。"
在娜娜老师拍的照片中,看到不愿拍照的他那张充满阳光的笑脸,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倔强的他,真正地接纳和喜欢这个温暖的班级了。
摄影:娜娜老师(你的笑,如冬日暖阳)棋哥越来越棒,虽然他学习成绩还是不够好,习惯还有待改进,但他善良、正直、孝顺、有爱心、真诚、坦荡、乐于助人。
上初中,怕我不习惯,每周回家,都会陪我聊天,我们什么都可以谈,他的心,是向我敞开的。
他告诉我:“妈妈,我们原来四班在这个学校读书的同学,除了我,全部都在火箭班。"那份由衷地为同学高兴、骄傲而自豪的神情触动了我,他的心地多么纯净啊。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除了学习,人格修养,性格阳光,心理健康、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同样重要啊。
我和儿子就象蜗牛一样,以自己的节奏,在人生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缓慢前行。
前方的路还很漫长,也很艰难,谁也不知还会面临多少困难和问题。
但是儿子,妈妈愿意为你,努力做最好的那面镜子,和你共同前行,争取每天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每一步尽可能地走得扎实。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 | 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
犁夫老师简介:当代画家,1970年犁夫投师于长安画家王少石门下学习竹兰梅菊,后又师从西安美院陈瑶生教授学习花鸟画。其作品注重传统,追求新意,善于在画面营造出休闲淡泊、沉静宽容、豁达友善、谦和正直的禅诗画意。近十余年来的研习“金墨花鸟画”,使其艺术风格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