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心情随笔文·心·声

【生活随笔】——想起“刘半农”

2018-08-15  本文已影响35人  晋梅一枝香

刘半农先生,名复,字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江苏江阴,虽以“半农”为字,但终究胜于农民,其诗作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我一度曾对其怪异的名字十分费解。但现在看来,其名字中的“半农”二字几乎准确“预言”了现今地方教师的状态,尤其是中学教师的现状,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味,不妨且听细细道来。

其一,现今的中学教师,在劳动时间方面一半如农民。

耕种田地的农民是日出而作,日落则息;而中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的工作时间则更长,除日出而作之外,日落尚且不得息,还得“自”在教室或“备”在家里,可谓白加黑,日加月。中学教师八小时以外的工作与学习时间不少,真正用于休息的时间开不多。太多的分内、分外的事情,导致许多人工作起来,不分校内与校外,无论白天和黑夜。由此看来,中学教师与农民相比,早起基本一致,但收工更晚,工作时间有一半相同,故日“半农”。

其二,教师的受关注程度,难及农民的一半,亦为“半农”。

近些年,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发了系列一号文件,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惠农政策层出不穷,乡村振兴日新月异;各级媒体也把相当的关注投放于三农,不断为其添加正能量。农民广受各界同情与扶持,农民的生存环境已大为改善,前景十分看好。而社会对教育与教师的关爱扶持则难及农民的一半,并田主要停留在口头与口号上,不见多少行动,有关部门常常口惠而实不至,一些媒体有时甚至更多关注的是负面,教师被关心程度不及农民一半,故日“半农”。

其三,教师的健康,不及农民工的一半,是健康方面的“半农”。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的中学教师压力山大,身心俱疲,亚健康状态比比皆是,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状况。许多中学教师除了从早到晚的身体疲惫外,还有因各种压力而导致的心灵的疲惫,引发焦虑症的不在少数。农民的体力劳动只要不过度,往往无损甚或有益于身体健康。经年累月的身与心的双重付出与煎熬,让广大中学教师的身心健康不及农民的一半,故日“半农”。

其四,教师的工资,是许多农民工的一半,故日“半农”。

教师拿的是固定工资,不少人每月一两千元至两三千元,日薪百元左右,而许多农民工的日薪早已达两百元以上,教师的工资基本相当于农民工工资的一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是为工资收入上的“半农”。

……

就此打住,不再赘述,否则太不摩登了。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然要重视。但教育是民族发展与振兴的基石,发展教育依靠的是千千万万的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何来国家与民族教育的发展?中学教育有如教育的腰部,广大中学教师是支撑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如果这一群人尚在温饱线上挣扎,活得没有尊严,缺少足够的动力,中国教育的腰杆子将难以持续拥有充盈的力量。教育需要“壮腰”,因为纤腰虽然“好看”,但也易折!

我不知道,广大的刘“半农”、李“半农”、王“半农”们尚能支撑到何时。为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广大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民族的未来,也为了广大中小学教师有尊严地活着并工作着,十分期待国家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善教师工作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尤其是改善软环境,并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让当今“半农”式的黑色幽默尽早远去。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读着刘半农先生的诗句,总是那样教人情不自禁,浮想联翩。
当年的刘半农,令人怀想。而今,如何看待、留住和发展好那些身为教师的“半农”们,则值得思考。不知天堂里的刘半农先生,以为然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