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听100节课(56)听曹爱卫老师《比尾巴》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这是第三次听曹老师的课。曹老师的课,总是那么有亲和力,幽默的语言不仅吸引了学生,也深深吸引了听课的我。
上课伊始,曹老师就关注了课文的题目“比尾巴”。先是读准课题中的“巴”字,曹老师不仅告诉同学们“尾巴”的“巴”是轻声,而且还说明了什么时候“巴”读轻声,再通过俏皮的指下巴和嘴巴的动作,让学生明晰了“巴”读轻声的情况。随后,出示甲骨文的“尾”字,引导学生关注“尾”的字源,渗透了汉字文化。
“比尾巴”这个题目是这篇课文的眼睛和灵魂,曹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了比尾巴比赛这个情景,具体设计成了三大问题:一是谁比尾巴。二是比尾巴大赛有哪些项目。三是比尾巴大赛的结果如何。
第一个问题是谁比尾巴,这个环节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己读,找哪些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读姓名贴上的字,了解了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名称。这个环节,还解决了识字的任务,曹老师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巧用“谁”字来问一个问句,使用甲骨文学习“兔”的演变,在学习“公”的时候,进行知识迁移,了解公鸡和公羊的意思。曹老师设置的比赛送姓名贴环节,这个过程也是在复现生字,让识字更为扎实。
第二个问题是比尾巴大赛有哪些项目,这个环节中,曹老师首先示范圈比赛项目,随后再让学生圈,再根据老师的答案进行对战修改这个示范其实教给了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找出和比赛项目相关的词语。
第三个问题比尾巴大赛的结果如何,这个环节中,曹老师直接出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的朗读练习。先是学生自己读,再提高难度,三句三句问,三句三句答,男女生进行问答。再关注到整篇课文的朗读,使用齐读、拍手读、去掉比赛项目读、挑战读等多种方式,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课文背了下来,学生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有了积累还不够,曹老师还注重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说话支架,让学生以说尾巴、不一定说尾巴进行扩展训练,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听课的时候,我沉醉于曹老师的讲解当中,曹老师充满鼓励性的话语,带领着学生学会了课文,理解了课文,背诵了课文。一节课下来,真是意犹未尽。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想,曹老师做到了!我也会努力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