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席投资官的知识体系(1.1版)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4e6d2281aa1c4c73.png)
投资是当下的时髦话题。财富的不断积累使得不少人主动选择进入投资领域,而大量的货币超发和实际通货膨胀则使得更多人被动地开始投资。投资是放弃今天的收获去“赌”未来的收益,一舍一得,此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投资是不停地寻找真相,如同一种“功夫”,同他人较量,最终要和自己较量;投资不是寻找成功,而是不断地避免失败,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从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投资者。投资即人生。要把“人生”讲明白,应该不是很容易的事。
抱着如下的初衷,我们开始了这一场对投资人生的探索之旅:
- 尽可能遍历一名专业投资者,甚至是首席投资官所需具备的完整知识体系,并提炼出关键性的知识
- 以尽可能简单的方法,梳理出体系的逻辑,并为希望不断深入学习的投资者打开一扇门
- 尽可能清晰地描述上述体系中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 不断优化上述体系(同笔者其他的文章一样,需要不断迭代下去),使得其更加完备且更容易被掌握
需要说明的是:
- 本文中的投资是广义的,并不等于证券投资。由于个人背景的局限,可能更加偏向于一级市场股权类投资
- 本文是个人经验的总结,难免带有主观偏见,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本文更为适合如下的读者:
- 希望转型投资的传统实业家
- 希望进入投资领域的家族财富传承者
- 希望或正在为上述两类人群提供服务的专业和半专业人士
- 希望参与创业项目的天使投资者
- 希望进入到专业投资领域的院校毕业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5c505653177344fa.png)
在第二章节中,我们将逐项罗列投资知识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本章节中,我们首先给出两种分类框架,这些框架有助于读者明白每一个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各自的特性。
[第一类:局部与整体]
第一种分类之下,我们将知识系统分解为“道、法、术、器”四个层次,并定义如下。道,指代的是基本不会改变的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即使是在投资以外的领域,这些道理还是一样适用;法,指代的是在相对长期限内不会改变的规则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指代的是在实操过程中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器,指代的是为了实现术的效果而需使用的工具。在整个体系之中,我们对“道、法、术”的讨论会更多一点。当然,我们对“道、法、术、器”四个字的定义与其本意稍有区别。
[第二类:个别的特性]
我们又将知识系统分解成“一、二、三、四、五”五种类型,分别代表五种不同的特性。一,代表线性,单一维度的,或与历史有关的;二,代表交叉的、跨界的;三,代表三个维度的,三角形的;四,代表方正的,或是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的;五,代表由五个方面组成的,或是更多维度的。由于“五”与“无”音相似,这里我们也以“五”来代表哪些具备圆形的,循环往复特征的知识内容。
分类的目的是便于理解或记忆,读者完全也可以按照就自己的习惯对投资的知识体系进行分类。下文种,我们将在最为惯常的分类方式下对系统进行讲解,并同时在一旁标注出其在上述两个标准下的分类属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639c9e6d400a7827.png)
这一部分包括的是投资前的“准备工作”,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一些根本问题。
[常识]
我们不认为成功的投资来自于炫酷的专业技术,更多时候来自于对常识(“法”/“零”)的把握。在“常识”范畴之内,包括这几个方面:
- 从事投资对我意味着什么?
- 哪些事情是怎么做都会错的,即使不是在投资的领域?
- 投资是一场怎么样的游戏?
- 我将信奉什么样的投资价值观?
简而言之,初心决定了很多事。
[趋势]
投资的获益有两种,一种是“捡来”的,一种是“赚来”的。捡来的纯粹靠运气,赚来的就要靠眼光和判断。眼光首先要判断的就是大势,制度的、人口的、科技的潮流和趋势。大部分的投资机会都是在时代的大趋势之中孕育出来的。做趋势判断(“法”/“一”)需要拥有历史观,能够从现世的纷繁复杂之中抽离出来,看到滚滚而来也将滚滚而去的历史车轮。
[逻辑]
“常识”回答“是什么”,逻辑回答“为什么”。投资逻辑(“术”/“三”)如同野外生存时的指南针指引着你的投资方向。如何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是需要学习的第二个方面。遗憾的是,我们几乎很难找到可以拿来就用的现成版本。对于大师们来说,这些都是看家的本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即使可以言传,也是知易行难。这一门武功,要靠自己捉摸办法去学习掌握。
[成长]
最令人神往的投资策略是那些能够长期带来稳定且明显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的投资策略,是那些具有复利效应投资策略。知识的成长,人的成长同样如此。投资收益的成长与投资者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可以划等号。复利原理(“法”/“一”)是成长的关键。此外,我们再加上一门实用性知识线性原理(“术”/一,这里也会包括对非线性的讨论),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问题。在研究一个未知领域(例如行业、商业模式等)时,线性原理会展现出她的独特魅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f45a84680c2d32d2.png)
商业是资本的基础,从事投资不能不了解商业的本质。在判断项目/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时,对商业模式的把握是一项基本功。
[模式画布]
经济社会之中,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他们到底有多少种,可以分成多少类型,各自的关键要素在何处?模式画布(“术”/“四”)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模式画布将商业模式分解为9个大板块,并对不同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类,非常有助于投资者辨识可投资项目的类型以及他们的机要关键在哪里。
[简化模式]
我们也可以将商业模式的复杂维度从“9”降到“4”,从“产品、客户、成交率和团队”(“术”/“四”)四个方面来重新审视一家企业。特别是初创期或处于转型之中的企业,需要在这四个方面具备丰富而娴熟的技巧和策略,进而在残酷的竞争之中幸存下来。了解(而非掌握)这些策略可以使一位投资者成为被投资企业的合格股东甚至策略外脑。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而言,签下投资协议只是开始,大量的工作将体现在投后管理的过程之中。帮助创业团队看清方向,用对策略,是投后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商业模式中更加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的创始人本身,中国的企业更是如此。什么样的老板是胜率高的老板?自己不是老板如何知道谁才是好的老板?这里需要很多的社会经验以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老板甄别(“术”/“四”)能力在投资决策之中一样不可或缺。
[互联网+]
当下必定不能遗漏的是互联网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互联网+”进一步将商业模式予以了简化,变成了仅有2个维度:产品+社群(“术”/“二”)。隐含在“互联网+”之下的,是一套全新的互联网世界观(“术”/“二”)。往上推,又衍生出了新经济下的颠覆式创新(“术”/“二”)模式。
[杠杆原理]
最具高成长的企业是具备持续迭代能力迭代企业,要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成长,必须总是专注在具有杠杆效果的事情上面。找到那些能够熟练运用杠杆原理(“术”/“一”)的企业,我们投资已经成功了一半。杠杆原理,同样适用于个人成长的领域。
[模式之阴阳]
这是一个笔者自行研究的领域,即以国学中的五行原理(“法”/“五”)重新诠释和运用商业模式,并了解不同动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往这一方向上做一些延伸探索。
[模式之得失]
投资是挖掘未来的冠军,冠军就是要避免失败。成功的案例往往聚集了太多了目光,而那些失败的案例却容易被人遗忘。历史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也不接受历史的教训。研究企业的失败案例(“术”/“一”)是一件带来投资复利效应的必修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e2d50399865102dd.png)
资本是投资的工具,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资本的范畴之内,我们需要了解如下这些内容。
[资本游戏]
了解资本的自身属性,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和资本的游戏规则,能够更为清晰的知道资本的性格脾气并推测其可能的行动轨迹。看懂资本游戏(“术”/“一”)无疑是真正开始投资的第一步。
[复利原理]
之前已有提到,此处不再累述。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法”/“三”)是投资退出的主要市场,了解资本市场的结构、规则以及运作方式是投资实战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目前的结构和规则已经非常复杂,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对手博弈,资金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对于初学者而言应当谨慎挑选战场和适合自己的“玩法”。
[资本人物]
向大师们学习必然是一条捷径,但长胜的大师非常少见。他们为何成功以及为何失败是值得研究的。资本人物(“术”/“一”)是资本历史的构成部分。如果要说一句永远都正确的话,那就是“这,也将成为过去”。
[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定义为一项业务,主要指证券公司为协助企业融资而提供的专业性服务,投资银行的硬功夫是尽职调查。投资者的尽职调查则需要更加“硬”,因为你是拿着自己的资金来“下注”。尽职调查涉及业务调查(“术”/“三”)、财务调查(“术”/“三”)和法律调查(“术”/“三”)三个方面。其中财务和法律环节需要比较好的专业素养(继续往下追还有更多细分领域),业务调查则需要较为丰富的商业经验。每一个企业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业务情况千差万别,这对于业务调查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没有一成不变的业务调查(即使不少时候看上去就是一份千篇一律的尽职调查清单),业务同时也要结合财务和法律进行交叉验证。投资者的尽职调查要保持专业性怀疑的心态,不同的项目由于项目自身或执行层面上的原因,对其尽职调查的尺度需要个案拿捏。
除去尽职调查以外,投资者也需要了解被投资项目是否具备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证券化(“术”/“三”),最终的投资退出路径会是怎么样的,因为投资是看结果的。投资者有时需要协助被投资企业尽快实现证券化(或至少不要添乱),这也属于投后管理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没有把本部分的标的改成“投资尽调”而叫“投资银行”的原因。在A股的资本市场上,有大量的案例可以调阅(也有各种奇葩事件可供赏玩),细致的案例研究(“术”/“三”)对于了熟悉证券化过程,特别是判断证券化的可行性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投资管理]
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丰富,大量涉及投资实务。广义来说,投资管理涉及“募、投、管、退”4个方面(对于不需要管理第三方资金的投资者来说,“募”的环节基本可以省略)。
从业务流程上,一般涉及以下具体房方面:
- 资金的募集与管理(“术”/“三”)
- 项目来源渠道的建立与维护(“术”/“三”)
- 投资能力圈与人脉资源圈的建立(“术”/“三”)
- 投资机构的业务流程搭建(“术”/“三”)
- 专业投资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术”/“三”)
- 投后管理的体系建立(“术”/“三”)
- 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如上文)
- 投资项目的风控体系与风险管理(“术”/“三”)
- 项目投资退出渠道的建立与维护(“术”/“三”)
- 项目投资退出的风险管理(“术”/“三”)
- 投资过程中的重要业务文本(“术”/“三”)
从应用场景上,还可以涉及如下方面:
- 如何组建一支股权投资基金(“术”/“三”)
- 家族传承与投资(“法”/“三”)
- 如何组建一支家族投资基金(“术”/“三”)
- 如何组建一支天使/VC/母基金(“术”/“三”)
- 如何借助投资实现业务转型(“术”/“三”)
- 特殊类型项目的投资(“术”/“三”)
- 如何规划跨领域、跨市场、跨国界的资产配置(“术”/“三”)
- 如何组建一个投资平台(“术”/“三”)
- 如何使用资源而非资本进行投资(“术”/“三”)
投资本身也是一种商业模式。模式也会过时,需要不断更新。这里,我们再加上一些额外的内容来部分覆盖这个问题:
- 投资管理的未来模式(“术”/“三”)
- 互联网+投资等于什么(“术”/“三”)
- 量化大数据投资的前景与应用(“术”/“三”)
上述三个方向的成熟模式有限,但我们非常认为值得关注。
[投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需要对重要的趋势和动态保持紧密关注。使用一些好用的工具,包括书籍、微信号、社群、调查资源等等投资工具(“器”/“三”)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有效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f9eef3eba913cc60.png)
投资大师芒格(巴菲特的长期合伙人)一直推崇跨领域的学习,并鼓励大家掌握各多领域的关键性知识。在芒格的公开演讲中,除了投资以外提到最多的就是心理学。心理学的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其中一些内容与投资业务也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那些有助于我们读懂老板,读懂组织和发展趋势的部分不妨拿来参考一下。我们的建议是从实用心理学(NLP)入手,掌握认知三角形(“法”/“三”)和时空角原理(“法”/“三”)两个方面的知识,并尽可能运用到日常业务甚至生活之中去,会有令人惊喜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6d19f55cbbd551ac.png)
国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投资实践进行提炼与升华。追求登峰造极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在国学领域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学习建议。
[道]
从老子、庄子入手,了解“道”的基本理论和“道”的世界观(“道”/“五”),理解“道”是如何将世间所有事降到只剩1个维度(阴与阳)上去解释的,研究最为古老的风险控制体系,八卦(“道”/“五”),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看似与国学没有什么关系,实则不然。东方与西方分别从合与分的两条道路上去追寻世界的本源,但却越来越靠近彼此的结论,疏通同归。过去和现在一直是牛顿力学的时代,人类认为大部分的事都是可以确定的;未来则是量子力学(“道”/“五”)的时代,不可知与不确定才是“新常态”。
[中医理论]
中医是道法运用的集大成者,复兴中华文化就要从复兴中医开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中医貌似高深莫测,不过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方法将复杂的中医理论(“道”/“五”)讲简单的方法。学习中医有几个意图,第一是看道法如何起作用,第二是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因为投资也是一件体力活。中医的经典著作就是《黄帝内经》(“道”/“五”),建议各位可以读一读。
[世间法]
毕竟我们还是生活在普罗众生之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投资实践中更是充斥着各种无厘头甚至无节操的事件。如何才能拨云见日看清方向,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状态?我们也需要重新了解一下世间法(“道”/“五”)的规则,但不再是以一个众生的视角。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ff24f6de98878e24.png)
投资,就意味着终身的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确定无疑的,能够带来复利效果的事。市场常常给予无知的初学者以丰厚的奖赏,但又迅速得将之夺走。要获得持续的回报,“活着”是必须的。活着,先是做加法,之后就开始做减法。人生苦短,即使我们充满着学习的热情,我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要保持持续的“成长”,要学会“望闻问切”,要懂得化繁为简,对世界,也对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814b395929cc35d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70/dfb799ccc328f3f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