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
2022-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朱卉大余水小
书名吸引了我。在教育行业中的人,一直都想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作者鲍鹏山觉得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一般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使人具备某种能力,比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等。我们只是通过教育赋予孩子一种能力,这是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理解。但我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让人本身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这样一种主体性的、完善的教育,我觉得才是好的教育。
鲍老师说,咱们小时候都学过《诗经》。老师们教《诗经》的时候,会告诉你《诗经》是古代民间诗歌总集,一共305篇,由孔子整理等等。考试的时候就让你填空,一定要填对,填错就没分了。但是《诗经》真正带给人的那种感受,给人内心的陶冶、享受,却不是重点。
对,什么叫主体性的教育,什么叫功能性、知识性的教育。中文系的老师,在大学里教《诗经》的话,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他会对《诗经》了解到什么程度?就是你刚才讲的,他会答出:《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305首诗,分风、雅、颂三类编排,还有三个艺术手法赋、比、兴……老师们把这些知识点编成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学生们回答出来了就过关了。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们能收获什么?他们只是知道了《诗经》是什么。
但是孔子不是这样教《诗经》的。孔子是要通过教授《诗经》,让一个人发生变化。他给了我们四个字:“兴、观、群、怨”——有情怀;有观察力、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兴、观、群、怨”这四种精神,就是刚才讲的人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