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英雄之旅的外挂技能
1964年Michael Apted(迈克尔•艾普特)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并且打算每隔七年拍摄一次,每次拍摄持续七天。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 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从7up,14up…最近的一部是2012年拍摄的《56 UP》。
图一:《56UP》人物拍这部片子的本意是揭示不同的阶级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那些上流社会的孩子,可以轻易到好的大学念书,即使只是去小学教学,或者当个嬉皮士,但最终还是会过上优渥的中产以上的生活,工作稳定舒适,收入丰厚,可以更多考虑国家的命运,政治的对错,而不用太多为生活为物质发愁。而那些贫穷家庭的孩子,即使是过得比较好的Tony,努力一生,到56岁虽然也过得不错,但也得夫妻两个人辛苦轮班开出租车,才能够维持他们一家人体面的生活。在这14个孩子当中,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家庭条件原本很好,但最终沦为流浪汉的Neil;一个是出身贫寒,但个人努力进入美国大学学术圈的Nick。
网上曾经广为流传《寒门再难出贵子》,有人提出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英才,中国的社会阶层在固化,贫家之子再难登入社会上层。阶层的确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强大。仅仅依靠聪明、努力之类的东西,就想实现的等级的跃迁,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许多客观因素在卡着你。
图二:万健林一日行程单上图是网上流传过万达王健林一天工作的日程表,这一日忙碌的安排,健身、工作一样不少,而且最后一站19:10回到的不是家里,而是办公室。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可能是上述原因,很多步入社会的人已经停止了主动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仅仅被动学习,工作中按规定的工作流程做事,生活按相关部门和有经验的人士指定的流程去结婚生子。在参加职业继续教育时,我经常看很多人不听老师讲课在座位上手机聊天看电影。对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我周边很多人经常的口号是60分万岁、90分浪费,甚至我在一个资格考试培训课上见到一位培训老师也有类似的说法。学习已经变成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但为了工作或生活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从更大的视野看,越来越多人地开始关注学习。以知识付费APP“得到”为例,根据得到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2017年3月8日APP总用户数超过558万人,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45万人,2017年8月31日总用户达到了1000万人,据2018年3月6日得到例会直播的数据,得到用户已经达到了1713万人,日均活跃用户数100万人。
中国改革开发40年和互联网20多年的发展让我们见证了曹德旺、李书福、 马云、马化腾、俞敏洪、李笑来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层的穿越。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所处的世界中阶层有固化和没有固化的层面。而这个时代知识的爆发性价值有可能是改变我们一生的,最终帮助我们完成阶层穿越。学习能力将会是我们改变人生的利器,是我们英雄之旅的“开挂技能”。
对于学习,有两个问题让很多人困恼:
1、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选择。
2、学习的效果不明显。
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我们通常是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选择不同技能去学习,例如“某某技术规程”、“商战三十六计”、“健身21天”、“育儿经”等等。这些技能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基础。但随着技术变化和市场演变,这些技能会随之改变,我们跟着还要继续地学习,整个过程就会如同大象一直被骑象人掌控的香蕉被带着走。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们在保证日常工作和生活有序进行的同时,应该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投入一部分精力去思考和学习这个世界运转是如何运转的以及未来什么不变。在亚马逊二十年的股东信中,每一封股东信的后面,都附上了1997年亚马逊第一封股东信的文稿拷贝。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 (一切放眼长期)。亚马逊二十年里在“多、快、好、省”四个维度一直持续地努力,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为用户和第三方卖家创造了价值,最终形成了Prime会员服务、第三方卖家平台和AWS云服务三个核心业务和飞轮效应[1]。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两种技能曲线。这两种曲线是对数增长曲线和指数增长曲线[2]。对数增长是说这个技能的进步速度非常快,到后面则越来越慢,最后几乎是一个平台期,比如健身、减肥、学外语。指数增长曲线是从你开始做这件事情,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无法让外人看出来的进步,但到某个时候,你就好像突破了一个障碍一样,水平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然后还越增长约快。这就是复利效应,技术应用、企业成长、个人财富增长都符合指数增长。这两个曲线是客观的,因此对于对数曲线技能最初的成功,我们不能忘乎所以,同时对于指数曲线初期的孤独和寂寞,我们不该悲壮和放弃。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习是从未知通往已知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寻找到巨人,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
正如《历史的教训》所言:我们今天所传承的遗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它比古代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丰富,因为包含了他以后的希腊文化精华;比达芬奇的丰富,因为包含文艺复兴的其他巨匠;比伏尔泰的丰富,因为包含了全部启蒙运动的结晶。[3]
从这个角度,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待知识的心态。学习心态分为仰视、平视和俯视三个类型。我们通常对手把手教我们的老师和以书籍教授我们的作者心生敬畏,以仰视的心态去看待他们,心理上容易形成惧怕权威而放弃独立思考,顺从专家的意见。这个机制下我们的大脑就不设防地被植入了很多有益或无益甚至有害的他人的想法。知识是具备历史属性的,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验总结,因此具备了一定局限性。同时,知识是为我们自己服务,是我们思考的营养,需要我们去逐一甄别,哪些营养丰富的、哪些营养很少犹如鸡肋、哪些外表美丽却剧毒无比。认识到这两个方面,我们应该调整一下,可以采用“六经注我”[4]的方式,以平视的心态去看待各位老师和作者。当我们以“主题阅读法”[5]去学习,针对同一个问题学习不同大佬级或专家级的思想,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各个思想,逐渐学会分辨出哪些思想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那就是俯视心态了。从这个学习的完整阶段看,三种心态价值顺序如下:
俯视心态>平视心态>仰视心态
上述心态是针对不同阶段而有相应的价值,需要说明的是,俯视不是藐视,是怀有敬意并保持理性的态度。
希望我们能怀着正确的心态,手握“学习”的武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之后,走向远方,踏上自己的英雄之旅。
参考文献:
1、张潇雨《亚马逊贯穿二十年的长线思考》;
2、万维钢《寻常问题的精英解法》;
3、Will and Ariel Durant《历史的教训》(The Lessons of History);
4、何帆《为什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能是错的?》;
5、莫提默·J. 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