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不要总盯着我的4000亿,给创业者5个股权启示
2018 年 3 月 9 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答记者问,谈到类似 360 这样的新经济企业回 A 股上市,刘士余说:“我对未来 5 年充满信心…….国内只是应用这些企业的成果或者服务,却没有享受企业发展的利润,这是一个历史遗憾,这个遗憾在新时代就不能再发生。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经过有关部委的共同努力,现在大家已经有高度共识,会见到成效,所有的事都会水到渠成。我们会创造很多工具,或设置相应的制度安排,但是要让企业自己选择,而不是政府规定。这种工具和机制要符合相关法律、相关国际组织的规定。”
360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从美国退市,重新在中国 A 股上市。上市当天,4000 亿市值,6000 倍的市盈率,360 的董事长就是在互联网圈有 “红衣教主” 之称的周鸿祎。
可作为周教主来说,奔向 4000 亿的这条路并非坦途,我们熟知的就有 3Q 大战。周鸿祎创业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位创业者去反思和借鉴。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企业股权设计的人士,我更多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周鸿祎在股权方面犯的错误,看看这些细节能够给我们创业者来哪些启示。
一、初次创业,分赃不均,同学散伙
1993 年,周鸿祎在大学和两个同学第一次创业,卖的是反病毒卡,合伙人有范刚、石晓虹,当时周鸿祎负责去深圳采购一批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回到西安团队三个人在教室办公采用手工作坊的方式进行加工,后来才采取加工外包的形式。
在销售时,开始自己销售,后来外包销售,一个 99 元,卖了一两千张反病毒卡,大家挣到钱了,在利益分配时,合伙人范刚及其家人认为技术开发的比较重要,应当分取的利润比较高,至少应当 50%:50% ,后来因为没有谈拢,范刚离开了团队,这个项目就流产了。
►启示:
在合伙之前,对利益的分配规则应当予以明细,只有分的好,才能合的好,合不好一定分不好,不要以兄弟感情追求共同利益,而要以共同利益来追求兄弟感情。中国人不习惯事先将利益分清楚,但创业者往往因分赃不均而散伙。这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应当引起注意。
二、二次创业,因投资人选择不当而夭折
1994 年,周鸿祎第二次创业,在郑州成立了郑州信心软件公司,一套软件的售价在 10 万左右,在周鸿祎销售受挫的情况下,有一个和周鸿祎年龄相仿的人提出要对周鸿祎的团队投资几万元,并提供一间办公室,这相当于周鸿祎的天使投资人,周鸿祎很开心,搬了过去。
后来,周鸿祎才发现这个人不过是想将周鸿祎的电脑据为己有,最后双方合作一个月陷于僵局,周鸿祎后来赔偿对方一台电脑和一套系统,作为免费使用一个月办公室的代价,双方的合作才正式宣告结束。
►启示:
1、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在选择投资人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了解清楚对方与我方合作的目的,合作方能真正为创业者带来价值;
2、创业者要与合作方签署书面协议,约定创业者与投资方的权利,财务的处理规则,更要包括 “分手” 的处理规则;
3、千万避免病急乱投医,不要想当然的去估计对我方一定有帮助,一定 “先小人后君子” ,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对员工激励时,考虑好控制权
第三次创业时,周伟祎创办 3721 后,因缺乏资金,在二次融资过程中,有女海归刘千叶加入公司,同时还带来另一个海外的博士,他们为 3721 融来欧洲私募基金 CIV 的 200 万美元,因为刘千叶对公司贡献很大,大家有相濡以沫的感觉,周鸿祎还给刘千叶股票期权。
融资结束后,双方的 “土鳖文化” 和 “海归文化” 就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两位海归主张一套美国公司的民主平等现代企业制度,他们拥有平等的投票权,但周鸿祎认为企业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小,此时分散投票是比较危险的,必须有一个灵魂人物来指引。
最终三个人矛盾激化,经常吵架,有时候吵急了,他俩还用英文骂周鸿祎,通过任何一个决策都很费力,周鸿祎非常痛苦,最终周鸿祎选择不再合作。这个过程我似乎能感受到当时周鸿祎的痛苦与无奈。
►启示:
创业者给员工股权,固然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员工有时会 “功高震主” ,员工对权力的要求,会给公司带来秩序的破坏,创业者在给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时,一定要约定清楚员工的权利、义务,尤其是员工有无参与决策的权力。
对创业企业控制权的行使,在创业初期,一定是高度集中的。
四、出售3721,丧失控制权
2003 年,周鸿祎把 3721 以 1.2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雅虎,在售卖 3721 时,约定签订合同时付款 50% ,一年后周鸿祎业绩达标付 25% ,第二年完成任务再付 25%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周鸿祎出任雅虎中国区的总经理,但失去在 3721 控制权的安排,周鸿祎的职位形同虚设,因为双方在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上的冲突,最终周鸿祎在 2005 年 5 月,从雅虎辞职。
►启示:
控制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创业者仅仅是融资,一定要注意对控制权的行使,这方面做得好的是阿里巴巴和京东,我也有文章讲述他们如何用小股权控制公司的。
周鸿祎出卖公司的股权,且让渡了公司的控制权,最终出走就是必然。 周鸿祎与雅虎的合作没有赢家。
五、东山再起,融资创业,成功登顶
2006 年,周鸿祎在与雅虎协议一年的竞业限制到期之后,重出江湖,公司的名字是奇虎,投资人分别有红杉资本等四家投的 2000 万美元首轮风险投资,后来高原资本、红点投资、红杉资本、IDG 和 Matrix Partners ,投资阵容可谓强大。
在奇虎成立的初期,因为业务不聚焦,走了不少弯路,按照王功权对奇虎的评价, “你好像做了个新浪,又做了一个百度,同时还做了一个阿里巴巴,你准备和大家同时竞争吗?你们能同时做这么多东西吗?” 这些话对周鸿祎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
后来周鸿祎找到杀毒这个突破点,并将之免费,最终 360 笑傲江湖,并于 2011 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启示:
1、创业者在创业时如果能够借助天使投资,并借助投资者背后的资源,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无疑如虎添翼;
2、互联网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做大做强,奠定一统天下的江湖地位;
3、王功权这样的智囊和外脑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王功权的话对于周鸿祎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之感,可以让企业少走弯路;
4、创业企业不是做多,而是做少,找到自己的擅长点,市场的空白点,抢占客户的心智资源,不在竞争的红海中厮杀,跳出红海,找到蓝海,一定可以脱颖而出。
企业家创业如将军带兵打仗,打仗之前,谋定而后动。战场上,刀光剑影,你死我活,企业家创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时枕戈待旦,夜不能寐。
创业九死一生,实属不易。企业家的成功既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也离不开企业家的努力和坚持、勇气和魄力,当然有时还有运气的成分。
周鸿祎的创业经历,也因为股权设计不当走了不少弯路,交了不少学费,当然这也是很多企业家在成长之路上必须要付出的代价,那我在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走过的弯路,可否成为我们的经验,我们在创业时不必重蹈覆辙呢?股权设计在公司的发展之中非常重要,希望周鸿祎的股权故事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 “红衣教主” 的创业经历,你又有哪些收获呢?欢迎在底部留言区和我互动,让更多的创业者通过你的分享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