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口舌当利剑 要用坚强筑屏障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语言暴力的文章,但又怕在激动心理支配下的笔掌握不好分寸 ,写出激愤的文字,使自己也同样成为伤害别人的人。于是,平复了几天心情,沉下心来,思虑许久,方才落笔。
惊叹于语言的威力,就拿我最感兴趣的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时期举例。期间百家争鸣,有靠诡辩立足的纵横家。他们具有舌战群儒的力量,言语间挑起国家战争的能力,烽火连天,遍地狼烟。若想攻城略地,让敌人俯首称臣,仅凭口舌之力,不需耗一兵一卒。应了古人所说,最柔软的是舌头,但是以柔克刚的也是舌头。
在近代,鲁迅手中的笔写出的语言文字就是直指敌人的利剑,那剑出鞘的时候会让敌人闻风丧胆;讽刺至极和犀利的文笔同时会让麻木的人渐渐清醒,感到国之不国,大敌当前的紧迫,激发斗志,纷纷加入革命的队伍。
这些都让我对于语言的力量充满敬畏。可是,在网络迅速发展下,社会上不配套的心理也相应的出现了。
就如吴鲁芹在谈到一种写墓志铭现象时,说过“其实文人若真有无行之处,他的无行便在其能为别人的无行做掩饰。从替死人做墓志铭进步到替活人做墓志铭”,这是种很恐怖的现象。最有代表性的是“键盘侠”这类人,他们极尽吐槽之能事,将原本社会舆论的正向导引带偏了应有的轨道,利用不知情人士的愤青情绪,以手中的矛攻向无辜的人。
语言是辛辣的,可是操控一切的都是人心啊。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宝贝,是身边亲人朋友的依靠。我们总是愿意把温情给身边在乎的人,却难做到把同理心给陌生人。
贾平凹说过,“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
可以说,我一直很欣赏贾平凹,他是一个敢于将自己是缺点的、不是缺点的性格都暴露出来,让大家思考的人。他笔下的人物不少都是涵射着自己,他的文字有多出名,评价就有多毁誉参半。他承受多少的光芒,就要感受多少的寒风。
身体磕碰一下会感觉到疼。同理,想过没有,用肉体的疼和精神的痛相比,你觉得哪个余震时间更久?不要在说过伤害别人的话后,安慰自己说者无心了。
昆德拉写到,“有些人一无所知,却掌握着大量的词语,而另外一些人无所不知,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语言暴力的伤人肇事者往往是伤人于无行之处,并将一无所知贯彻到底。语言犀利不代表你可以枉顾别人的眼泪。
有多少人是因为语言暴力伤痕累累,重则抑郁自杀。可能有人会说那是他承受力不行,或者摆出一副“仇富”的神色,弱者的姿态,说道谁让他们出名那?“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假,可前提是,你不要当那肇事者。
与人为善,赢赤诚;
与人为恶,变荒芜。
你可以处在荒芜的空间,身无旁物,心内便是一处宇宙。但是,你如果内心一片芜杂,有着除不尽的乱草,渐渐吞噬的是你的世界。
我们不当肇事者,也不当旁观者。但是,如果我们成为“躺着都中枪”的受害者该如何?
郭敬明说过一句这样的话,“锋利的社会像一把刀,当它砍过来的时候,你如果没有坚硬的铠甲,你就等着被劈成两半”。
是啊,在社会中谁人不被说。既然杜绝不了这种伤害,那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便是坦然的看待这些评论。“清者自清”的你,一定要在身边的舆论洪流中做自己,追求自己该追求的,忘记自己该忘记的,不要活在别人语言暴力里,经得住评价的风浪。就像歌里唱的“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你什么脸色这一天他都得过,不如没心没肺坦荡荡又洒脱”。
你要知道,你就算默默无闻,别人也会评价你不思进取;你追求自己的幸福,别人也有可能怀疑你自己暗吞苦果。
不要怀疑人生。这些舆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还有你内心用坚强筑起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