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章
2023-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读写缘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析】
最高的品德和修养(亦指拥有最高品德和修养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又处于众人都不愿意居住的地方,所以水的这种境界已经接近于“道”了。
居住时选择地势低的地方,内心如深谷一般沉静、广阔,与人相交时保持一颗仁爱的心,说话诚实,从政则能够将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处事的时候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来解决难题,行动时则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这种不与万物相争,水(道)一般的心态,自然不会引来他人的埋怨和责怪。
【认识及感悟】
一个品德好,有修养的人,它的心态就像水的性能一样,处于荒无人烟的地方依然能滋养万物。水的特性正如“道”一样,似无形却有“静”,能方能圆,曲直随形。清洗了万物垢浊,却从不张扬显摆。
品德修养好的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从政的能发挥自己所长,与人为善管理好大事,它的沉心静气扔周围的人收到影响和感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气量让人敬佩。这也是步入“道”的人才具备的素养和气度,
上善若水是待人处事的一种“静”的品德修养,也是“道”的内涵。不争、不气、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做人如果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态,这样的修为就是达到了“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