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底”托住孩子的阅读
一直在苦恼于自己的女儿不喜欢阅读。我苦口婆心地劝啊,催啊,喊啊,时常也会任由“恨铁不成钢”的怨恨心理带来怒目圆睁和咬牙切齿。迫于无奈,女儿也只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应付,盯着书本(或书本中的彩图),接着眼神开始迷离,思维开始天马行空……这样的状态让我俩苦不堪言,也让我非常的纳闷、疑惑、纠结和不解。于是我开始去寻找答案。终于,使以踏破铁鞋之功,上苍必不负有心之人。机缘加巧合,让我遇见刘锁志等老师(此处略掉一百字),让我找到了打开孩子阅读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要托住孩子阅读的三个底。
一是要让朗读托起基础阅读的底。小孩子不认真读书,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切感受到书里的东西带给她的乐趣。所以建议小孩要有上百小时左右的朗读,这样小孩才是真正的读,才会去真正感受,家长也能及时监控到。
二是要让精读托起高效阅读的底。当你真正精读了一本书,你就拥有了读懂任何一本书的能力。曾经有人做过调查,两本大约20万词汇的书99%以上的词汇是相同的。“磨刀不误砍柴功”,所以至少选择一本经典进行精读之后,会让孩子在阅读其他书籍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能够很好的去理解书籍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是要让分享托起升华阅读的底。不断地输出才能有更好地输入。我们的大脑像漏斗,输入的知识若不应用,最终会慢慢漏光。知识只用真正用起来方能融汇贯通为能力,方能融入血液,升华为智慧。所以看过的书,要活学用,将学到的干货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进行分享,方可与身体结合,与血液共存。
作为父母,孩子看完书还要多和孩子交流。可以跟她们交流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陈述性问题,比如这个章节出现了谁?谁又讲了那些话?二是概括性问题,就是整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让他来归纳。三是评价性问题,比如针对某个人物,你觉得她这个人怎么样?她觉得好,好在哪里回答出来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说很强的价值观问题,那就随便怎么回答都没有关系,这样也可以为以后的议论文打好基础……
最后,对于孩子的阅读,要告诉自己的是,放下手机,来一场亲子阅读的旅行。父母以身作则是最有力的无声语言,陪伴是最好的爱的影响,定个小目标去实现则是快乐和满足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