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只是个C等人啊。”
第一次体验到人还要分三六九等是在初中时的课外英语班上。
我不认识这个班里的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自己喜欢,或是被给予父母期望而独自来到班级上。我是属于后者。
不,准确的说,有个自称是幼儿园同学的女孩同我打了招呼。并把我拉到她坐的那排位置。
那排座位上写着“A组”。
我望了望身旁那一张张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脸,兴奋地朝着身旁刚熟识的朋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一种没来由的感觉涌了上来,让我觉察出沉默的自己在这种环境下的格格不入。
我朝着两边看去,另外两排的座位不出所料的写着“B”和“C”。
老实说,他们相比于我身旁的人,安静了许多,让耳朵快被炸了的我有种向往。
还没观察全面,我们的课程就开始了。
课程的名称叫做“自然拼音法”。课程简介上说是种不用学习拼音就可以看到单词就念出来的神奇方法。然后在最后一节课,老师会轻描淡写的说一句,还有很多单词无法使用这个方法哟。
那是后话了。开始上课的五十分钟后,开始了检验学习成果的的“游戏”,三个组竞赛,老师在前面抽出一张印有单词的纸张,各组按顺序派人抢答。我很明显的察觉到,我们的这组的人,答得很快,正确率很高。C组的同学似乎连站起来都十分懒洋洋的,一副“好烦啊被老妈硬报了这个白痴的学习班才不想上呢可不可以回家打电动啊”的模样,让有着同样心境的我忍不住笑了。
“诶,到你了。”身旁的人推搡了我一下。我也只好懒洋洋的站起来。
我被B组超过了好几个人。自己也有点慌张,因为声音太小,只能卡在嗓子眼里。我这侧的同学开始着急了,“快点快点啊!”“这人怎么会在我们组啊”“真是的”“下次让她去C组吧”
13岁的骄横的我瞬间连嘴都不想张开。只是,好想回家啊。
最终在老师的“放水”下,我还是得到了抢答到的机会。A组也没有因为我而错失优胜。在大家庆祝欢呼的时候,没有什么融入感的我只觉得他们很吵。
第二次开课时,我坐到了B组,以幼儿园同学名义相识的那个孩子,依然热情的邀请我同她坐一排,我能感受到她说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人突然安静了几秒,并用着惊恐的眼神看向这边。抿了抿嘴,我还是谢绝了。
课程的中间又开始了那个测试游戏,我再次拖了后腿,不同于上次,B组“理所当然”的败北,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
于是从第三节课开始,我就坐在了C组的那排板凳里。对那个游戏的噩梦再也没有记忆了。想必是由于没什么负担所以跟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
从此以后我就找到了庇护自己的方法。
上学期间偶尔考了不错的名次,也不忘告诉自己,只是运气而已,别害怕,你只是个C类人。大部分的时候考了很烂的分数,也时常安慰自己,没关系,你只是个C等人而已。
最后还是阴差阳错的上了重点高中。升入毕业班后的某天,班主任把常年同我争夺倒数第一的两个人连同我一起叫了出去。并告之了高考原来不只有只凭分数这一项,还有艺考。那时候不知道是由于突然涌出的骄横还是什么其他的情绪,我抿了抿嘴,拒绝了。
真的很感激我的班主任,她是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我为没有听从她给的“后路”而懊悔至今。也为自己没有贯彻C等人觉悟而懊恼至今。
后来还是阴差阳错的上了重点大学。马马虎虎的度过了偶尔坚持C类原则的日子,开始了谋职的征程。家里因为我突然决定不出国的事情吵得天翻地覆,让我也享受到了暂时离开通讯工具的乐趣。跑题了。
所以那个年代久远的英语辅导班究竟给我带来了些什么改变呢?
我变得很害怕说英语。
也很害怕竞技。
更害怕那些光彩照人的,脸上洋溢着有资本的傲气的,也一直在A类人的圈子里如鱼得水的人。向往着强大并没有错,不过还好那跟我的轨道没什么交际。
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无时无刻的秉承着C类人的原则。只是为了许多年后能站起身,以一种懒洋洋的姿态,回答一下这些年取得了些什么与竞技无关的成就。
不过,想必没有人有空去采访看上去被筛选、淘汰后的C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