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记】心理危机
【案例】今天,小Z的父亲给我打电话,说来送小Z的病历。我看到病历上写的是抑郁症,建议休学两周。小Z是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他最大的问题是和父亲的关系不好,父亲一旦管他,他就威胁父亲要跳楼。所有人都以为是威胁,但是小Z和心理医生说,他真实的想法就是不想活了。这可能和他父母离婚有关。
今天还有一件事,也与心理有关。上午9点多钟,收到小Y妈妈的微信:老师,我跟你反馈一个事情,学校一放假,孩子们自觉性就不如以前了,再加上在家上网课,孩子无法收心,在家待久了,再返回学校,就觉得有压力了。
我立刻给小Y的妈妈打电话,小Y的妈妈说,姑娘最近有什么话都不和他们说了,有一天因为有一节网课没有上,不知道是为了害怕家长批评,还是怎么,就直接和妈妈说,要去看心理医生。
【问题分析】这两件事情都与心理有关。小Z遇到的是自杀危机,小Y遇到的是焦虑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而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确定是否为心理危机需要符合以下三项标准: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又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3当事人或患者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不能应付或应付无效。
心理危机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情感危机的反应过程。它是一种过渡状态,人不可能长久地停留在危机状态之中,整个心理危机活动期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短者仅24-36小时,最长也不应超过4-6周。
这个持续时间并不表示这段期限过后危机就会完全消失,它只意味着一些危机的症状会消失,但是心理上的失常仍然可能长期存在,直到危机完全解决。
在发生危机时对当事人表示关怀、提供援助常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如果处理不当或任其发展,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
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理智的滞后与丰富的情感间的矛盾,是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这一结果也导致了青少年时期的躁动与不安,心理危机也就悄悄地走近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
【策略】
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进行危机干预,就是帮助出现心理危机的人度过困境,重建心理平衡。
在这个过程过程中,我们要调动个人、社会和环境资源,对他进行关怀和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如果可以最好提高当事人危机应对能力,使其更加成熟。
青少年总是过度担心学习问题或人际交往问题,这种过度担心,就构成学习焦虑和人际交往焦虑。
在面对心理危机时,会产生应激反应综合征,比如生理上的疲劳、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衰退,经常性感冒;这种症状一般医生很难确诊,因为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还有心理上的怕去某些场合,怕见某些人物,总是心惊肉跳、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