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现在什么情况?在观望的进

2018-01-04  本文已影响571人  老大难

忙乎了几年了,和外界好像断了联系一样。不时有朋友打听亚马逊现在什么情况,因为感觉周围好多人在做。在深圳的人大概感觉比较明显吧。抽空总结一下,希望有用。

早个2年做的话,应该好做得多,竞争没那么激烈。现在做也不是没机会,不同的阶段,策略不一样。我现在在做的电脑内胆包方向,市场上充斥着都是几美金或者十几美金的东西,感觉利润不会太多,而且压很多货款。真正赚钱的应该没多少。但是少数几个卖家还是能赚一些的。有一个卖家,大概1年多的样子,还是增长了一倍的样子。靠着7,8个款,大概净利每个月能有100多万人民币。2017年他应该也就抓住了2个爆款。

怎么看一个卖家的经营状况呢?随便去他的一个产品的listing(也就是产品详情页),点击他的店铺名,看看他最近30天的feedback数目,然后大致按照100个订单有一个feedback的比例估算一下他最近一个月的订单数,然后再点击Products,大概估计一下他的客单价,然后就能估算出他的月销售额。再大致估算一下利润率,一般应该在30%左右。就可以知道他一个月赚多少了。给大家看看这个店铺https://www.amazon.com/sp?seller=A2FQ5GG01HBOZ1,他一个月的feedback有 5245个,保守一点估计,客单价只有10USD,利润率20%的情况,掐指一算,应该一个月有六千多万人民币利润。恐怖吧?卖得东西很杂,很多办公文具类的东西,你在街边店都能看到那种。

亚马逊平台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淘宝那样,非常重店铺,需要店铺产品很丰富。相反,亚马逊比较重视单个产品是否是一个好产品。有些肥死的卖家可能一个店铺也就几个产品。淘宝是参考国外的另外一个电商平台ebay创建的,ebay也是店铺比较重要。国内的京东是基本照搬了亚马逊的模式。

所以这个时候选品的方向就有两条路线了。选品这个词在电商里面就是指产品开发的是,决定开发什么产品的意思。开发的意思也不一定要到搞科研那么重,可能就是在国内的批发平台1688.com之类的找货,然后再发到美国的亚马逊仓库去寄卖。回来选品方向,一种就是做很多产品,都试试,然后筛选下来一些市场反馈好的,然后继续反复此过程。另一种就是在一个很细分的产品上面下足功夫,做少量的高质量的这类产品,或者大量的这个细分品类的产品。所以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分歧,因为第二种做法强调专注,但是一旦做的产品超过1款,就已经不够专注了。第一种做法的好处是容易发现一些蓝海,蓝海就是人傻钱多速来的意思,不好处是可能钱烧光了,也没找到足够养活公司的蓝海,以及可能后续其他卖家进入,由于门槛不高,进入价格战,然后蓝海瞬间变红海。第二种适合能做好产品的公司,但是谁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产品呢?腾讯当初为了做微信还内部养了3个团队做,最后是广州的张小龙团队胜出,你怎么知道你是张小龙?

讲讲亚马逊的成本吧,一个一个来。一,采购成本。二,头程物流费。这个比较专业,其实意思就是从中国发到美国亚马逊FBA仓库的费用。FBA全称Fulfilled by Amazon,意思是亚马逊配送。如果走大概5天左右到的那种快递,大概是38-45rmb/kg,根据淡旺季会有波动,每年11,12月,以及7,8月份是旺季。如果是体积比较大,比较泡的货,会把体积折算成体积重来算钱,折算方式是以厘米为单位,长x宽x高/5000得到的数字加上kg为单位,有些物流商可能会除以6000而不是5000,那样的价格往往会比/5000的贵,但是因为是泡货,所以实际上划算一些。三,亚马逊收取的佣金,按照品类不同会有所差别,一般是售价的15%。四,亚马逊仓库和配送费,重量不要超过0.5kg左右的话,大概也就3美金左右。超过的话,可能就要多加几美金了。五,广告费,亚马逊的站内广告还算比较高效的,一般我会控制在整体销售额的5%以内,新品推广期间可能会高一些,100%都有可能,因为新品的自然流量很少。大头的成本就这些了。一些固定的支出就是房租,工资,开发产生的各种费用,样品,快递等,销售上到每天有个1000美金的时候,后面这些固定支出影响就小了,但是没到那个数,固定支出还是挺烧钱的。还有一个不要遗漏的成本,就是不小心定多了货,感觉再也清不掉了,直接扔掉或者打折亏本卖掉带来的损失。玩不好的话,一个这样的产品损失就是几万块。发到亚马逊的货,半年卖不掉的话,就会收取有点高的仓储费,在那个之前,仓储费超级低。

再说说亚马逊各个国家的站点。目前最大的市场在美国,第二就是欧洲5个国家了,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各个站点的VAT税点分别是20%、19%、21%、20%和22%。VAT的意思是增值税的意思,这样下来,如果价格不变,利润一下子压缩很多。而且做VAT还需要申请一些东西,想要做得好,每个国家都要申请,每年就是几万块的投入在上面。所以我嫌麻烦,暂时先不做欧洲站。我预计欧洲几个国家加起来市场应该有美国的1/4吧,第三就是日本站,因为感觉日本人对工艺要求太高,感觉还没实力去做,第4就是加拿大和墨西哥站,开了美国站以后,这两个站默认可以随时开通的。感觉加拿大应该有1/10的美国市场大的,所以还是做了。墨西哥太小了,嫌麻烦不弄了。不过美国站可能也会逐渐收税,这样日子可能就不那么好过了。

再说说客服部分。亚马逊的网站设计避免了需要客户大量询问客服才下单,因为根本没有一个随处可见的询问卖家按钮,也没有一个聊天软件或者界面用于实时的聊天,再加上退货退款超级方便,所以真正需要跟客户沟通的邮件很少。大致每天50单的话,才每天一封邮件要处理吧。

再说说亚马逊的回款。一般卖掉的东西,20天左右的样子款才能打到你的银行账户。算上5来天左右的头程物流时间,如果你运过去的东西,平均一个月能内卖光,从你发货那天算起,那平均40多天的样子才能回款。所以要赚钱,你得先有钱垫着1个多月。不过,现在有针对亚马逊的金融解决方案,有公司可以根据你的亚马逊账户的经营状况给你贷款,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单利,不是复利。每个月5万美金的销售额,可以贷5-8万人民币的样子。

有一个数字不得不提,就是投资回报率ROI。ROI=利润/投资金额。做亚马逊的话,你的投资就是货款和头程物流费,利润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算法。因为亚马逊的成本里面,好多成本不需要自己提前垫资的,比如佣金,那些是售卖出去才产生,然后会从亚马逊的账户收支里扣除。如果ROI=100%,那就是你下个月要赚10万块的话,你现在得有10万块准备着的意思。公司突然发现一个良好的机会,觉得下个月可以赚100万,这个时候如果知道ROI,很快就知道要募集多少资金了。

讲讲我过去一年踩的坑吧。花钱和不花钱的做了一些市场调查,现在看来用处不大。供应商拖货期一个月,导致对整体市场的判断推迟一个月。运用之前的测试一个新产品是否有市场的方法在我所在的市场失效,导致3、4款产品判断失误,订多了货,损失应该在2,3万块左右。错误估计了图片的作用,从此之后不再敢马虎。不注重细节打磨推出产品,也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红海里面,除非打算低利润,或者真的找到了一个非常真空的市场需求点。

先总结到这儿吧。目前正在修行的是对市场的预判以及如何打造极致产品。时常会安抚自己的是,活着就成功一半了,另外一半在于对市场的预判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有实力打造出极致的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