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黻捡一个好文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

洗澡的变迁

2025-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土豆味冰激凌

     这几日冬天,在温暖的浴室里,巨大的浴盆,花洒里源源不断流出恒温的水,陪着孩子一边开心的玩耍一边洗澡。忍不住对孩子说,和我们小时候比起来,现在的你们太幸福了。孩子好奇的问,妈妈,你们小时候都是怎么洗澡的呢?跟着孩子的问题思绪飘向远方。是啊,小时候的我们是怎么洗澡的呢?

    至今记忆都有一个深刻的画面,在昏暗又脏兮兮的蜂窝煤房兼厨房里,一个垂下来的塑料浴罩,围着里面小小的盆子和盆子里的我,妈妈满头大汗的蹲在旁边给我洗澡,还要一边烧水一边往里面添水。可是盆子里的我很不舒服。水盆很小,也就是大点的洗衣盆,先天不足瘦小的我勉强可以坐下。洗发水很蛰眼睛,但是又没有额外的空间,自己整个人就泡在脏兮兮的水里,动一动水会撒到周边砖铺的地面上。旁边的妈妈焦躁不安。小时候的我从来不觉得洗澡是一件必须得事情,就像是一场战争,一点也不快乐。过程中伴随着妈妈担心我感冒的焦虑。

      相比较下,夏季在乡下姥姥家洗澡就快乐很多。一大早姥姥就把大盆接满水放在院子中央,到中午时候水就温热很多,到下午太阳下山以后就可以一边玩一边洗,非常快乐。舅妈家的小我一岁的表妹三番五次的邀请我去河里洗澡,姥姥多次拒绝,终于在一个黄昏跟着去了。走过我们经常玩水的浅滩,顺着蜿蜒的小河,表妹如数家珍的告诉我,哪些深坑是男人的浴池,哪些稍浅的浅坑是女人的浴池,我们又继续走了一段路,在一个更浅的地方,妹妹停下来,告诉我这是孩子的浴池。高高的地埂上不是传来人们说话的声音和牛铃铛走过的声音,河边倒没有什么人。因为这个时间还比较早,还没到天黑后大人来洗澡的时候。妹妹脱掉衣服放到河滩边的石头上,像条小鱼钻进水里,告诉我只要进水里就不用怕有人路过了。可是我只是脱掉鞋,在浅滩边一边又一遍蹚水走过,一会纠结游过的小鱼,一会纠结石头下面的螃蟹,一会纠结旁边泥洞里可能会冒出来的泥鳅,还有石头上的青苔。万一有路过呢?这怎么会是洗澡的地方呢?还是院里的大盆更清澈更安全。

  等慢慢长大,洗澡变成了一件相对重要并迫切的事情。冬天里最多忍上两个星期,时间再长点,就忍不住催着妈妈带我去洗澡。爸妈单位的家属院里,有妈妈的三五好友,各家都有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每周末相约一起洗澡成了一件大事。

    我们家属院隔壁是一个师范学校,看到一个大烟囱冒烟就知道是浴室开始启用了。但是这个浴室是不分男女的,所以得打听好那一日是男生洗还是女生洗,最重要的是,虽然爸妈单位是师范的附属中小学,这项福利还不算公开福利,还需要有老师家里有关系的,通知我们某天上午或者下午趁学生还没下课时候去。记得那个浴室很大,很冷,非常高,很高的地方才有窗户,经常都是敞开了的。放衣服的地方都是大柜子和冰冷的石头台子,每次去都得预先带报纸去铺着。整个穿衣区都是空荡荡的,一丁点暖气也没有。水也经常是凉的,连洗澡的时候热气都很少。这个印象非常浅,估计总共没有去过几次。

    再后来,我们对面的工厂浴室对工厂家属开放。妈妈的同事里面正好有个家里叔叔是工厂上班的,经常带着我们浩浩荡荡一群人去。每家都要带着换洗衣服,浴巾,拿着小篮子装上洗澡要用的洗发水沐浴露,搓澡巾种种。门口把门的阿姨特别凶,总是墨迹解释很久才让去。我们经常三五家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阿姨唯独对我和妈妈特别凶,各种刁难。即使后来我们顺带办了家属证,还是三天两头的被堵。现在想来如果是我,也许早就赌气不去了,但是不管怎么刁难妈妈总是欢天喜地的带我去洗澡。

  那个浴室很小,门在更衣室一个角落里,一进更衣室就感觉到热气腾腾的。因为人很多,柜子经常不够用,冬天衣服又多。我们经常共用一个柜子或者把衣服放在柜子前原本坐人的地方。有时候实在人太多了,我们就在外面等一会,等待有人走了再抢位置。进浴室中央是一个方型很大的热水池,一圈是淋浴。有淋浴头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是管子直冲下来,还有的是坏的。最开始设计大概是踩水才能出水,也根本没必要,因为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很多人会带个盆子压在开关阀上占位置。中间池子经常空荡荡的,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会坐在里面泡一会。我们是从来没进去过,因为妈妈说池子里水很脏。当时的我不能理解水为什么脏,但是潜意识会觉得水很深,进去会被淹到,所以从来没有进去的想法。倒是有人带几岁的小男孩进来的,都会进去扑腾几下,拉都拉不住。虽然说人不少,但是水也是时冷时热。水特别冷或者特别烫的时候,就会有人托穿好衣服准备出去的人给外面的人交代一下。所以即使浴室的人很少,热气经常还是很少,只有站在水下面才能暖和一点。记得经常是妈妈带着我各种找位置,瞄准哪些人准备搓灰,或者那些人准备出去赶紧去抢占个喷头。实在是不行了,有时候也会对某个冲了很久的阿姨或者奶奶说,我们太冷了让小孩子冲一下吧。相比较工厂里工作的彪悍大姐,当老师的妈妈虽然身高和体重都算中等,但是在人群里似乎总是弱一些。妈妈进去第一件事就是冲完水后,赶紧把带来的毛巾打湿,披在背上,不至于太冷。妈妈也经常会瞅住机会赶紧给我洗完,带我出去穿好衣服后,自己再感觉进去冲洗。外面也很冷,我经常问妈妈冷不冷,妈妈总是说,不冷。但是怎么会不冷呢?

    再后来商业浴室开了,在距离家里两公里的位置,走路大概半小时的样子。这个大很多,热水也稳定很多。一到节假日人非常非常多。记得有一年快过小年的时间,妈妈带着我和奶奶一起去洗澡,去的时候有公交车,出来的时候天黑透了,当时市区的出租车非常非常少。从热腾腾的浴室出来,浑身暖和和的,并不感觉到冷。浴室出来是一个十字路口,修成大转盘的样子。(大概是某个时期的产物,很多年后就拆掉了)我们走过来站在路口看看有没有出租车。那天有点冷,路灯亮了,昏黄的路灯下能看到一片片小雪花,路上已经有一层薄薄的积雪了。大概是九几年的样子,那个时候的冬天冷极了。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大概十米远的距离,一辆大货车顺着转盘开过去,和它平行位置一个穿军大衣的男子也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通过。也许是因为大马路上人实在太少了,我就那样盯着他们看。突然,意外就发生了。那个骑车的男子不知道怎么就和货车蹭在一起,一下子人和自行车就卷到车轮下面了。也许有刹车声,也许没有,我惊呆了,就像一瞬间发生的事情。货车猛地刹住了车,一个司机大叔从驾驶位上开门飞奔下来,往后车轮跑去,一把就把小伙连人带车从下面拉了出来。完整的,好好的,甚至连受伤都没有。两人激烈的说了几句话,穿军大衣的小伙重新骑上车,开车的大叔拍拍小伙的肩膀重新坐进自己的驾驶位上。货车开走了,自行车也骑走了。几分钟时间路口平静了,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我以为一个惨剧要在眼前发生,以为又有两家会过一个悲催的春节,然而没有。人间奇迹,人间喜剧。那一晚上我和妈妈、奶奶还是没打上车,一路走回了家。我带着帽子,没有感觉到冷,反而走得浑身热腾腾的。很久以后,我和妈妈说起那一晚上的事,妈妈总说不记得。但是它深刻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后来商业浴室越开越多。我们家附近的城中村也开了一些,环境都很不好,但是胜在热水稳定了很多。因为上了中学的原因,只能周六周日去,所以每次人都是非常多非常多。家属院里不再相约去洗澡了,但是碰上也会交流一下什么时间段人少一些。那个时候因为姥姥住在大舅妈家,一到过节的时候妈妈和二姨三姨会带姥姥去洗澡。大舅妈会说有别人送的洗澡卡,让妈妈带我去。于是我第一次去了高档浴室。

   那个环境简直让我惊呆了,软软的干净的换衣区,灯光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划过卡会给一个手牌把衣服和东西锁进去,柜子干净极了,都不用考虑要不要报纸或者袋子去垫着。关键是穿脱衣服暖洋洋的,一丁点都不感觉到冷。大概是因为价格不菲的缘故,洗澡的人不算多,即使偶尔比较拥挤的时候,大家也都文质彬彬,不争不抢,和记忆里闹哄哄的浴室完全两样。宽敞的浴室一角有几张软床,都有搓澡阿姨搓澡。妈妈用手牌帮我排了号,轮到我的时候,还告诉阿姨可以给我用牛奶浴盐。我内心既激动又有点不知所措,只是尽量用有点近视的眼睛看墙上标的价格。有十块的有二十的,感觉好贵啊。阿姨似乎知道我是第一次来,耐心又温柔的时不时提醒我仰卧或者侧躺。搓澡巾在她手上似乎有了魔力,从没觉得我的身上能搓下这么多的灰。然后又涂了一层浴盐,感觉好舒服好好闻。我兴奋的给妈妈表达我的激动。也想让妈妈去体验体验,妈妈说不用了,让我帮她搓一下就干净了。

    过了几年大家收入提高了很多,过年时候连这样相对比较贵的浴室也挤满了人。接近过年的时候,舅妈她们就会开一间宾馆去洗澡。有暖气,有空调,还有稳定的热水。一天24小时的时间,足够家里几波人去的了,甚至小孩子还可以看会电视睡上一觉。很少有机会住宾馆的我们,觉得那里的床好软,地毯很舒服。

    2004年去北京上大学。虽然我们位于西三环北路的学校很一般,但是住宿条件一流。四人间,还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可以在宿舍浴室里刷卡洗澡。同住宿的都是北方姑娘,我们不约而同的保留了冬天一周一次洗澡的频率,再加上走廊上还有公共卫生间,卫生间的使用上从来没有起过冲突。

      家里住的是90年代的老房子,当时这个城市除了市委家属院,集中供暖遥不可及,甚至空调还没有普及。最早用的热水器还是太阳能,冬天时候根本没法用甚至还有被冻裂的风险。一直到2010年,爸爸才下决心装了电热水器,是我和他一起去店里选的,海尔,国内品牌最好的。后来在简陋的浴室里装了最简陋的暖灯浴霸。于是不太冷的日子,可以凑合在家洗澡了。但是爸爸还是热衷于去浴室大池子里泡一泡。这个时候高档浴室盛行,价格也有下降趋势,20到30不等都可以选择不错的浴室了。对于姥姥这样的老年人,或者表妹那样的小孩子,妈妈还是喜欢带她们出门洗。可以带上大浴盆,有宽敞的空间洗一洗、玩一玩、泡一泡、冲一冲。还可以在暖和的更衣室里,从容的穿衣服,吹干头发,不担心冻着。记得有一次,本市下了好几年不见的大雪,我开车去一个浴室接妈妈和姥姥。路边的绿化带旁边堆着一人高的雪堆。再后来姥姥身体越来越弱,一次洗澡时候晕倒在浴室里,叫了救护车去医院虚惊一场之后,妈妈她们也再不带姥姥去浴室洗澡了,再高档的都不行。

    2015年结婚,很快的怀孕,很快的胎停。医生说没关系,第一次胎停不用特别介意,三个月后就可以再次备孕了。心情很糟糕,耐心的数了三次例假后,一个周末,老公从单位回来。在冬天,整个城市大停水已经好几天了。自己可以凑合着生活,老公回来已经忍无可忍。吃饭可以叫外卖,洗澡问题真的没法解决。我们先去了租住的房子附近一个城中村开业不久,招牌特别亮的某浴室。很不好意思的叫了家庭房,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体验。买了票进去,冷冰冰的房间,服务员正准备在两个大木盆里放水,被老公紧急叫停。太冷了,刚开的空调都是寒气。出来沮丧的不知道怎么办。突然灵机一动,结婚时候为了招待家人预存的酒店,加上赠送七七八八不少钱,再住上一晚也肯定没有问题。这不正是几年前的开个房间洗澡吗?晚上可以吹空调看电视比在冰冷的家里好的太多了。其他的大概都不记得了。但是我一直觉得第一个女儿就是那天来到我身体里面的。

  2016年生完第一个女儿,出月子已经是10月末,虽然月子期间忍不住在家里冲了一次,但是还是非常期待出月子第一天就去久负盛名的,市区里最豪华的浴室去洗澡。上午喂好孩子,老公就开车把我送了过去。还担心没开门,收银小哥说他们是24小时营业的。那天是个工作日,人非常少,但是依然很舒服。搓澡的价格涨了不少,但是毫不犹豫的叫了一个。那个阿姨絮絮叨叨的和我聊天,我对我身上如雪花般掉落的皮屑觉得不好意思,也时刻叮嘱她注意剖腹产刀口。阿姨说放心,她服务过很多我们这样的。也交代我不用停留时间太长,毕竟身体还很虚弱。这大概就是我最后一次去公共浴室了。

    第一个女儿出生后,育婴届流行实体店里洗澡+抚触。因为一家连锁店的搅局,价格也从之前的婴儿游泳40元每次往上下降到了19.9甚至9.9。毫不犹豫的冲了卡。于是最多的是一到周末,老公开着车送我们去洗澡。那时候孩子很多,经常要等很久。后来才知道,我们把孩子生在了2016年,和放开二胎后的婴儿潮撞在了一起。停车很不方便,甚至为此接了好几张罚款,一次200。那时候经济上行,一切欣欣向荣。随处可见的贴条和罚款,除了抱怨几句,似乎也觉得理所当然。

  2019年,带大宝去洗澡,二宝还在肚子里时候,碰上销售推销洗澡卡,没想到三年了还没涨价。大概母婴店只是当作流量工具罢了。2020年1月二宝出生,刚出院到家得某个夜里,半夜自己坐在客厅边吸奶边刷手机,武汉即将封城的消息跳了出来,当时还不知道意味着什么。随后的几天直至三年,深刻的体验到了封城的恐惧。幸运的是老公早早的充好了燃气自己烧了壁挂炉供暖,月嫂也健康的早早到户。现在手机里还有月嫂第一次在家给二宝洗澡老公录下的视频。月嫂下户不久我很快掌握了给小婴儿洗澡的技巧。这一洗就洗到了现在,也退掉了当时办卡的钱。

  似乎从二宝出生以后,我就成了超人妈妈,一次洗两个宝宝也不在话下。两个小姐妹感情很好,都是瘦瘦的宝宝,两人挤在一个大大深深浴盆里洗澡一点也不拥挤,忍不住拍下可爱的照片。冬季的洗澡在浴霸+集中供暖的加持下,也变得简单起来,似乎一周洗澡一次的习惯也在改变。两三天洗一下也变得轻松又稀疏平常。只是爸爸还保留着冬天去浴室泡澡的习惯,大概他们的根深蒂固不会随着条件和时间改变吧。

    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大概洗澡史就是时代发展史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