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原著去看电影——“我们都不是潘金莲”

2017-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Hammi

《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告状”的故事。原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 序言:那一年;第二章 序言:二十年后;第三章 正文:玩呢。说来也是有趣,刘震云把数万字都放在了前两章的“序言”中,而正文却只有寥寥数笔,正文就像电影的彩蛋似的,意味深长。与书(同样意味深长)相似的是,电影开篇就以圆形镜头开始讲述,真要说的话,还是挺不适应的,总觉得屏幕没有放全,有点强迫症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丢丢崩溃吧。

作为一名原著党,可以说,影片最大程度的还原了著作,近些年来很多著作被翻拍成电影,这一部电影是我目前看到最满意的一部,其实评价原著改编电影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这几个方面:①故事发展的方向是否一致,即是否脱离原著;②书中人物对话是否有较大变动(包括语气与心理旁白的变化等等),对话反应人物性格特征;③是否有太多导演的个人思维。从三个方向上来看的话,《我不是潘金莲》其实做到了80%,也许你会问了剩下的20%有是什么呢?

要说影片与原著的不同,其实也不少,首先,在影片的最后,“李雪莲”才说出假离婚的原因是因为有了二胎,而那个时候还没有放开“二胎政策”,这样的解释就十分有时代感了,也为她如此“折腾”画上了一个不那么牵强的理由;其次,在书的结局中,“李雪莲”只是听到果园的管理员的回答后笑了,如此,便戛然而止,没有人知道“李雪莲”究竟有没有去另一片果园自尽……而影片却加了一个与前任县长“史为民”的谈话,小说中的美感被破坏了;刚才说过了,“李雪莲”的故事实际上只是书中的序言,而书中的正文是说“史为民”因春运没有抢上回家会见牌友的车票,无奈之下在车站大厅举了一个“冤”字,几分钟后便被迅速遣返回家(还是卧铺哦~)的“奇事”,当然,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可能(或者说有很十分具有实践性),这种讽刺或许也不适合放在影片中(毕竟光腚肿菊也不是吃素哒),另外补充一点,原著中的时间过度是前后二十年,而影片中却变成了十年。

影片上映后,很多人拿这部片子与《秋菊打官司》去对比,其实这两个故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接下来我来对这两部片子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1.两部片子虽然都关于“告状”但告状的原因却不同。《秋菊打官司》是因为“秋菊”非常有主见、有尊严,她能够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事情的变化,而“李雪莲”其实是因为一点小贪心(为了一套房子或者说,为了一个孩子),并且在现实的环境中不断适应变化导致的。其实也很好解释,原本李雪莲是希望法院能够判与前夫的离婚是“假离婚”,但面对匮乏的证据,法院只能去做出“真离婚”的判决,为了一口恶气,她决定“自己解决”,其实李雪莲是不完美的,她有很明显的缺点,但是到后来她的意志已经不足以支撑她的告状后,她只是单纯的希望丈夫可以对她说实话,然而,她却得到了自己是“潘金莲”的说法,这无疑是对她人生毁灭性的摧残。

2.两部片子虽都具有“女权主义”的态度,但在讲述的过程中却有所区别。其实《秋菊打官司》——这部1992年上映的电影,是为了唤醒“女权”,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对这种思维还没有完全接纳,因此《秋菊打官司》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而《我不是潘金莲》却是从制度、从人性上去反思“女权”,也因为“李雪莲”的性格缺陷,让这个故事增加了很多“真实感”。

3.两部片子的女主角都以扮丑来作为“演技爆发”的代表作品,而近年来,美女扮丑的荧幕作品也不在少数,就拿近两年的《亲爱的》来说,也同样是操着一口不那么标准的方言,但如果来对比巩俐、赵薇和范冰冰的话,大概范冰冰也只能排在赵薇前面了,不过这也几乎是她近年来最能显示演技的作品了(不要骄傲,继续挑战吧),原著中的“李雪莲”早已在我脑海中形成,当范冰冰出现的时候,我竟然完全不认为她是“范冰冰”了,尽管影片前半部分还能感觉到有些许生涩,有种为了演而演的赶脚,但是,到字幕出现十年后,尤其是向赵大头摔暖壶那一场戏,范冰冰已经完全与“李雪莲”融为一体了。相信看电影的朋友们还是能感觉到,范冰冰在前半段(第一次去北京告状前)的演技并没有完全进入角色状态。

另外,在影片中其实出现了圆形向方形镜头转变,总共有两次,切方形镜头都在北京,这种以地域的改变来改变镜头的形状也充满了心意。终究,这部影片还是一部悲剧,虽然不知国庆档未能成功上映的原因是否因涉及太多政治戏份而有所删减,但能够上映,并且把故事讲得足够完整也是值得肯定的了,当然,或许因为剪辑的原因,影片也确实出现了三观与逻辑的自相矛盾,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剪辑导致的,如果未来思想足够解放,我还是希望冯导可以把原本国庆档上映的原版电影释出。

最后,Hammi想说一下自己当初看完原著后的想法,当时Hammi发过两个朋友圈,即便现在重新看下来也觉得说得不算过分,与朋友们共勉。

当然,要说这部片子是不是一部好电影,Hammi认为理应算是,且不论冯小刚导演与王思聪之间的微博论战是怎样一回事情,单从电影内部来看,还是有很多讽刺隐含其中的,鉴于现实压力,电影的表现也并不完整,强烈建议朋友们去看一下刘震云的同名原著《我不是潘金莲》,也许书里的价值远远比电影价值讨论的意义要多的多的多。本片评分:8.8,是一部值得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影院观看的一部反应当下社会现状的影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