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感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2024-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瑞雪Rachel

每一个“节日”都是蕴含着某种习俗活动和纪念意义的。

在中国,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祖先、扫墓的节日。扫墓俗称上坟,为祭奠死者。

旧日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将酒、果、纸钱等物品带到墓地,将食物供祭于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培植新土作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条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绿茂的日子,也是人们春游(古称踏青)的好时机,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时至今日,清明节祭祖、哀悼逝者的习俗仍然十分盛行。清明节是生者对逝者表达情感、倾诉衷肠的日子,尤其是大家族就更有仪式感了。

瑞雪的夫君家就是一个大家族,每年的清明节,十分隆重,全族人从天南海北回老家,一起祭拜大祖、共同的祖先以及各自家直系的先人,全部祭拜完,需要足足3天有余的时间。

例如,今年的清明节,今天是全族人开始祭拜的第一天,瑞雪跟着夫君从早上9:00开始,忙到下午18:00左右(中午吃饭、休息一个小时);明天继续~~到4月4日,还要祭拜大祖~~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全族的人相聚的日子,也是大家对祖先表达先人的思念之情。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定有血脉传承,清明节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有父母相伴的时光。

“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重要性以及父母离去后给子女带来的深远影响。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的存在给予了我们无尽的温暖和依靠。

当父母健在时,家就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无论我们在外面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回到家中,总有父母的关怀和安慰。他们会默默地倾听我们的烦恼,给予我们建议和支持。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为了我们的幸福和成长付出一切。在父母的身边,我们感到无比的安心和踏实,因为我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会一直在我们身边。

父母不仅是我们的依靠,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教导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他们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培养我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父母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的言传身教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可时间总是太无情,父母会逐渐老去。

当父母离去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失落和孤独。

家不再是那个熟悉的港湾,我们失去了最亲近的人。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我们的人生似乎失去了方向,归途变得漫长而沉重。

曾经有一个朋友的妈妈去世了,她在朋友圈就发了一行字“以后,我没有妈妈了”。当时看到这段文字,隔着屏幕我都感到十分的伤心,莫名的难过,眼中甚至都有泪水在打转。

如果父母已经离去,我们更要继续勇敢前行。我们要铭记父母的教诲,传承他们的优秀品质。用我们的努力和成长来纪念他们。

我们要学会独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尽管归途可能会孤独,但我们要相信,父母的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有父母相伴的时光。无论父母是否在身边,我们都要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用我们的爱和行动来回报他们。

让我们在有限的时光里,尽可能地陪伴父母,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幸福和温暖。我们也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归途,用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来抚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