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儒道佛
中国人不懂儒道佛,难!
人生儒道佛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
无处不在,
无时无刻,
包括你我他……
人类是需要一个精神家园的。
如果一个人一生就只知道赚钱,那么他真的失去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了。
大家都读过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如果心中没有一个精神家园,在那种环境下,他能“独钓”得住吗?按现在的价值观他不投江才怪呢。
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文人或者说知识分子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
也就是说,儒家是治国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你春风得意马蹄疾,那么你就想出人头地,更上一层楼,比如有钱了,研究生毕业,就想进入垄断国企、进入政界,获得更大的权力或者机会,其实这个就是儒家思想,学而优则仕;
如果你曾经沧海难为水,那么你就会考虑急流勇退,退居二线,或者不在像打了鸡血似的拼命赚钱,而是顺其自然,干自己能干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道家的思想,无为,心随我动,道法自然。
如果你受到比较大的打击,或者受到较大的刺激,比如大病,或者感情,那么你就有可能对于万事万物产生非常的大的变化,甚至看破红尘,遁入佛门,即便你不出家,你也会需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获得一丝心灵上的慰籍,这个就是佛家的思想,他们强调轮回来世,想达到西方极乐世界,必须经受世间的磨难和修行,方能成佛。
很明显,儒家是入世的,佛教是出世的,而道教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个是老费的理解,你认可吗?
按照南怀瑾老先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都精通的中国近代绝对名家)的比喻,儒家像是开了个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开大型购物广场。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得意信儒,失意崇道。林语堂先生也说过: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当然,要集儒、道、佛于一身,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生儒道佛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你面前即使有粮店、药店、购物店,你也会迷茫,无法自我超脱。
得意时,千万不要忘形。
失意时,也要想得开,想不通发发牢骚,但后退一步也会有天地宽的感觉。
不要认为没读过《论语》《道德经》,没读过佛家经典,就一定修养不够。
实际上,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都有儒、道、佛传统文化的基因,只是你没有在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