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粤韵情缘
(一)接触粤曲
我从小就喜欢粤曲,喜欢看粤剧。能接触到粤剧,是因为村里一年一度的年例。
在童年的记忆里,一年中最让我喜欢和兴奋的日子是正月十八和五月十三。每年的正月十八是我们村的年例,而五月十三是关帝诞。在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村都会请粤剧团来做大戏。村民们也摆酒设宴,邀请亲戚朋友过来吃饭、睇大戏。这两个节日都过得非常隆重而有仪式感。
这些节日,最开心的要数我们这些小屁孩了。从搭戏台开始,孩子们下课后就到戏台旁边玩耍、追逐。那时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电视机。由于没电视看,我们都是在户外活动,小伙伴们成群结队一起玩耍。那样的日子里,我们都希望时间可以停下来,如此就可以一直欢乐狂奔。看着戏台慢慢搭成,心里非常期待大戏的开始。
睇大戏是村民的一种文化生活,我们的长辈喜欢看粤剧。尤其是我的父母,他俩是粤剧迷。我们都是跟着父母去睇大戏。当然,那时我们啥也不懂,在台下坐几个钟,只能说是沐浴在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中,看着看着就困了。然后爸爸就和我们去买零食。我们当地人都会开玩笑说,“睇戏,大人去睇大戏,小孩子就是去睇“消口”(零食)。”因为大人们要追剧情,我们困了就哭闹要回家睡觉,所以连我最爱省钱的妈,都愿意给钱我们买“消口”。所以人们都说,“小孩子睇大戏就是睇消口”。当然,“诈眯”也是我们得到消口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睇大戏也不仅仅只是睇消口了。渐渐地,我开始对粤剧的化妆、服饰产生了兴趣。心中渴望去了解,于是跟着小伙伴们爬去后台偷看粤剧演员化妆。但碍于胆子小,我只是透过后台下面的缝隙偷看,却从未在近距离看过他们化妆。更遗憾的是,我到现在还未完整看过他们的化妆过程。在童年的印象中,对美的体验应该是粤剧演员的妆容与服饰吧。那时多期待自己也能化个大戏装,穿套大戏服,像粤剧演员一样在台上表演啊。
我们的梦想也是从粤剧舞台开始的。听一些人说,有的女孩子长得漂亮,被人家挖去做粤剧演员了。心里的那个羡慕啊,真是!于是我问妈妈怎样才能做大戏演员。妈告诉我,做大戏首先要长得很“威”,可是自己长得不好,这一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从此梦想破碎,当然也不至于伤心。完全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
但这个梦想的残骸一直都保留在心底。我们拿毛巾做长袖,和小伙伴们乱玩“做大戏”的游戏。在童年的记忆里,我们长袖乱甩,嘴里咿咿呀呀乱唱,剧情乱编。由于大家都不会,所有的胡来都是快乐的、精彩的。而这种欢乐也成了我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二)从对音乐的感知,到成为发烧友
可能是长时间沐浴在粤剧的音乐会中,一些广东小调也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象。再加上爸爸给家里买了一台录音机,妈妈闲时播放的那些小调都烂熟于我心中。
在我学会煮饭开始,那种漫长的无聊让我不自觉地哼起了小调。有一次在勺水时,我把头伸进水缸里,听到自己的回声,感觉特别好玩,也很好听。于是每个晚上煮饭时,我都会把头伸进水缸里去唱歌。那时熟悉的音乐只是一些小调的曲,却不知歌词,就胡乱套词胡乱唱,即使如此,也能让我愉悦无比。
六年级时,由于学习英语的需要,妈妈又买了一个录音机给我。我自己也买了一盒粤曲的录音带,是苏春梅的专辑。那时我把她的那个专辑全听熟了,并且自己尝试看歌词唱,还唱给我的好朋友万卉听。她的鼓励让我更有唱的欲望。但是初中高中,都是沉迷于学习,也发觉身边的同学很抗拒粤曲而喜欢流行曲,所以我不敢唱,不敢让他们知道我喜欢粤曲。只是自己一个人时哼一下。
大学是个多元化的平台,我以为在那里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参加粤曲的社团。可是那里没有专门的粤曲社团,毕竟喜欢粤曲的年轻人太少了。大学有个文工团,我想去应聘,然后招聘的师兄问我会唱什么歌时,我唱了一段帝女花给他们听,台下的人轰然大笑。笑我居然唱粤曲。我只能灰溜溜地走了,这一场应聘没有后来。
直到出来工作,来到板桥中学,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知音。我教师生涯的第一任校长———立诚校长,是位粤曲发烧友,而且我很多同事都喜欢粤曲。在我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节中,我和立诚校长对唱了倪慧英梁耀安版本的《范蠡献西施》小调,大家的喜欢和鼓励,也让我从此开启我的粤曲发烧友生涯。上华和土强告诉我很多关于粤曲的知识,也让我对粤剧有了初步的认知。
有一次在邻居群看到了邻居西风发出一首粤曲,于是我也下载了全民K歌这个软件,我慢慢摸索,关注了一大批粤曲发烧友。去年十二月份的一天,我试着玩歌房,在招姐房点了《南唐残梦》。有个老头儿加了我的合唱。我是主麦,那时不知主麦听不到副麦声音,以为出了状况,所以切了。而这个老头居然气愤地私聊我,并质问我是不是嫌弃他唱得不好就切了。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赶紧道歉。谁知这个老头非常不客气地指出了我的问题,我万分感谢。翻了这个老头的作品,发觉他的唱腔不错,而且不虚伪,直言不讳,于是决定跟这个老头学艺。后来老头儿就成了我的师父,我也成了他的第七个徒儿。
师父是茂名一间小学的音乐老师,也是粤曲发烧友。他对粤曲的那种热爱在我看来是狂热。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为了传承粤韵,师父很有耐心地教我们。有师父的指点,学起曲来也容易了很多。重新学《南唐》,师父是一句一句发语音给我反复听,我错在什么地方,师父都毫不留情地指出并让我改正。有时候自己反复练习一句话,都用了成个钟。当然师父教我那些基本知识我还未有心思学,所以对于粤曲我只是会唱几个小曲,学了几首长曲,但还未算真正入门。但是在歌房唱曲时,得到大家的认可,心里很有成就感。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跟对了师父,一个严格要求的师父。虽然他脾气暴躁,唱错的时候会骂我,但是我还是很感激他能对我严格要求。他的严格近乎挑剔,但我喜欢这种挑剔,因为唱得不好,我自己也听不下去,还说听众?所以学东西,就是要找一个挑剔的人来指导。
一个人,有一些喜欢的事情做,即使不出门,也不会无聊,也一样可以把日子过得滋润。丈夫说,就让这个兴趣一直保留下去吧。虽然现在没多少时间唱曲,但是退休时,我应该不会因为退役而无聊。当然现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创造价值,但有一点兴趣爱好,退休也不会无所事事。
啰啰嗦嗦记录下自己在粤曲方面的一些事情,只为了以后不忘这个过程。也愿每个人都能有所喜欢,有所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