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职场MVP(L2):不得不知道的职业竞争力金字塔,搞懂体制里
职场上,有些人水平不高,却当了领导管着一帮技能比他强的小弟们。有人挺不服气的,凭什么能力强的人要加班加点的埋头干活,他抖抖脚都混的比我们好。
还有些人,报过很多课,也看了很多书,可就是感觉一点长进也没有。
你在职场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曾经也吐槽过、抱怨过,认为自己就是运气不佳,职场竞争不公平。今天上了古典老师的课后才发现,我们之所以有怨言没长进,因为我们根本不懂职场竞争规则,不懂玩法就盲目打怪,更别谈提高“战斗力”,成为职场MVP了。
体制中不懂规则,你要如何生存?
【10秒钟看全文】
- 你知道职业竞争金字塔吗?
- 如何在企业提高竞争力?
- 不满足现状的升级通关策略有哪些?
一 .职业竞争力金字塔
也就是职场竞争模型、章法,好比手机的说明书,游戏的玩法规则。
竞争力金字塔 古典老师体力层:体力层竞争力指的是拼工作时长、拼体力。你这个月工作时长比别人长,你就比别人在体力层更有竞争力,比如工厂流水线的工作。
知识层:指的是你掌握了别人不会的知识,信息量大,比纯体力工作的人收益高。比如,你大量阅读了如何做思维导图的书,学会很多EXCEL公式,研究了很多新媒体运营玩法,等等,比别人懂得多专业领域的知识是你的竞争优势,但仅限于学习了各种知识,充其量可以称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吧。
技能与才干层:懂得把知识运用到职场中(环境),并且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结果)——重要的不是知识,是学以致用。这就像,一个人说我上过很多秋叶ppt课,另一个人说我可以用ppt做一份漂亮季度总结报告。
为什么我们明白得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只是停留在知识层,没有把所学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加工并对外输出。
资源层:你的竞争优势在于你能更好的调用别人来完成任务,你手上有更多的资源。
如文章开头,我朋友抱怨他的领导水平不高,却混得却好。那个领导我也认识,他在专业知识和技能领域上确实比我朋友逊色很多,但他能够轻松调配资源完成任务。大企业一个项目往往是需要跨部门合作的,大家彼此不认识,各自手上都有一堆事,不可能但凡有需求就停下来协助你吧。通常项目推很艰难,就是因为部门跨度大人员协调难。可是,他就有本事搞定别人搞不定的人,请到别人请不来的大牛,保证项目按时间节点走完。
系统层: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属top级别的,比如创始人、CEO。玩法由他来定,别人遵守就好。
二.如何提高自己竞争力
了解职业金字塔模型后,我们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竞争力呢?
竞争力金字塔 古典-
体力层的人,靠勤奋获得竞争力,这类人是努力的员工。
-
知识层的人,靠学习、信息获得竞争力。这类人叫专业人士。
这两种属于学生竞争模式。
-
技能与才干层的人,靠结果、能力获得竞争力,称得上团队骨干。
-
资源层的人,靠整合、沟通获得竞争,属于管理者。
-
系统层的人,靠规则、意义获得竞争,比如CEO、创始人。
这三种属于职场竞争模式。
先分析自己处在竞争力金字塔哪一层。
我刚毕业就做互联网运营,而且专业不对口。那么初入职场的一两年,我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在知识层面靠学习获得竞争力。体力精力时间肯定是有的,只是互联网运营完全不懂,这个阶段的重点就得让自己通过看书、上课、请教、查资料等各种手段学习到运营的概念、方法和思路,并快速熟悉工作环境,从处理好执行类的工作开始。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手上的任务复杂化,我的重心慢慢由获取知识,转向从全局的角度做运营,带小团队更快更好处理事情。这个时候就该让知识变现——做产出,运用在职场环境中并得到反馈,试着拉高层次在“技能与才干层”上靠结果、能力获得竞争力。
如果是前面提到那个抱怨领导什么都不懂,薪资却比自己高的朋友,他应该怎么做呢?分析他的情况,对技术知识很了解,并很好的运用到工作中,可以比别人更好更快地完成技术难题,能力和结果有目共睹。他已经在技能和才干层有竞争力了,那么他可以把眼光放在资源层面。多参加行业论坛,认识一些牛人,和公司内部同事搞好关系。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一点长进没有?你只是看了书,获取知识。真正有效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闭环的不断循环:
行动(学习)——分享(环境)——反馈(结果)
如果你看了一本书,可以试着写读书笔记,在简书上分享。
有效的学习过程三.竞争力金字塔升级策略
如何一层一层往上通关打怪。
1. 打基础,不跳级。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不要觉得资源层的人薪资高待遇好,就想着跳过学习和技能直接玩资源,结果你会发现带不动,摔得惨。找到每个阶段的重心,一步步来。
2.跳到舒适圈的边缘,找到“最佳焦虑”水平。
当你在某个环境中有持续稳定的表现,感到周围的人和未知的事都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这时你就在舒适区中。舒适区让你感觉良好,就像在温水里,很适宜呀。舒适的太久,就会慢慢失去原先的竞争力。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很多人都懂。
当你发现做事情已经如鱼得水,尽在掌握了,你应该试图跳出舒适圈。正确跳出舒适区是应该先跳到离你最近的山峰——舒适区边缘。一下子跳的太远,容易焦虑过大,反而跳到了“危险区。”
离开舒适圈站到边缘去,必然会伴随一些小痛苦、不习惯,这些小焦虑实在你承受范围内的——“最佳焦虑”水平。
3.间歇性迷茫意味着新阶段的开始
我深有体会,每当我在工作中到了一个不知所措的迷茫阶段,我反而会有些小兴奋。因为我知道这段时间的迷茫,表明我正在成长,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认知和技能上都会有所突破。然后焦虑的情绪会慢慢平缓下来,直到下一次的迷茫到来。
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的让自己做正确的,但不习惯的事情,才有可能提高竞争力。职场上的间歇性的“阵痛”,让我们小步快跑的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