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场灵修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年5月12日—1986年2月16日)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在二十世纪一度对西方哲学和宗教领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革命,其思想近年来才被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
他一生走访全球70个以上的国家演讲,他的演讲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超过50个国家的语言。 在现今全球包括美国、欧洲、印度和澳洲都设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及学校。
他的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是属于全世界。
以下粗体为引文:
努力就是逃避实情。一旦我接受了实情,就不存在努力。任何形式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一种干扰;只要我在心理上期待改变实情,就必然存在干扰,也就是努力。
首先,我们必须自由地看到,喜悦和幸福并非来自努力。创造是努力来的,还是只有不再努力,才有创造?你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画画或唱歌?你在什么情况下创作?显然,就在你不努力时,在你全然打开时,在你在所有层面上充分交流和互动时。那时,你才有喜悦,你才开始唱歌、写诗或画画之类。创意迸发的那一刻并非是努力来的。
他认为人性是同时建立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上的。我们一面强迫自我努力、奋斗,另一面感觉到空虚、流着泪舔舐伤口。就像拉着自己的头发试图把自己拽离地球,永远不会成功。
克里希那穆提哲学的核心是:关系。我们是在学习中成长,只有在关系中学习才是真正的实践自我。我们不能脱离关系,与事物的,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在每段关系中磨练,用心体会,最终醒觉,认识到自我的局限与伟大。
我们更喜欢躲开自己,那就是我们脱离关系去寻求生活的目的的原因。如果我们开始了解行为,即我们与他人、财物、信仰和观念的关系,就会发现关系本身就是回馈。你不必去寻觅。就像寻觅爱,寻寻觅觅会找到爱吗?爱无法被培养。你只能在关系中找到爱,而不是在关系之外。因为我们没有爱,所以才想要一个生活的目的。如果有爱,爱本身就是永恒,就不必寻找上帝,因为爱就是上帝。
克里希那穆提是无神论者,他唯一关心的是人类的精神,灵魂,或者可以称之为灵修。这种灵修不是一群人关一屋子里,满嘴呓语,摇头晃脑,这是骗子们利用白领们巨大的工作压力,招摇撞骗敛财的骗术。克氏不断提醒我们,观察你自己,每一刻都带着警觉。
在了解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不排外,不拒绝了解外部世界,而是通过了解外部世界来邂逅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一旦开始探究复杂的内心,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自由。这内在的简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是那份简单生出了敏感。一颗不敏感、不警醒、不觉知的心,没有任何接纳的能力,没有任何创造性的活动。循规蹈矩不是简单之道,实际上那只会令我们头脑迟钝、心灵麻木。
看克氏的英文演讲,一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靠背椅子,衣着朴素。用词简单,娓娓道来。演讲过程中不时问听众是否有跟上他的思路和逻辑,态度平和。英文单词连我这个菜鸟都能看懂,没半点故弄玄虚。
读克氏文章,犹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毫不费力,源头活水轻轻滑过心田。
真水无香。如果鸡汤你已经腻味了,不妨捧一卷克氏,清茶一杯,逍遥游于时光之外。
生命是一场灵修 生命是一场灵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