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9/1000#人生真的会没有选择吗?

2018-11-03  本文已影响9人  9f3eec5faf77

“我很痛苦,很想作出改变,但我没有选择”。

相信这是很多人内心的写照,每个人肯定都曾或多或少地想过改变。改变停滞不前的职业或事业,改变与家人或夫妻间几近破裂的关系,改变日渐臃肿的身材和每况愈下的身体状态,但这些无一例外地都从刚开始的美好愿景直到后来的无疾而终。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把问题归结于环境的恶劣、社会的敌意、上天的不公、或者无法改变的家庭和过去。他们觉得这些客观因素是影响他们裹足不前的最大原因,而这些因素自己是无力改变的,所以自己没有选择,只能承受。

你相信人生真的会陷入没有选择的绝境吗?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那么你就失去了改变的可能。

但其实对于改变,我们一直都有选择

当我们待在一个每个月拿固定工资只能满足温饱,但却没什么前途的单位或者公司时,我们已经作出了选择;

当我们面对美食就将自己的减肥计划抛诸脑后时,我们也已经作了选择;

当我们的感情破裂婚姻名存实亡,但却美其名曰为了孩子而持续下去的时候,我们同样作出了选择。

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我们为自己的不改变所找的一切借口,比如没钱、没时间、太辛苦、太麻烦、没必要……这些统统都是我们的选择。甚至连我们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那也是我们的选择。

意识到有选择,这是我们开始改变的前提。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尔是一个犹太人,在纳粹时期他被关进了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每个被关进去的囚犯几乎都想过自杀,因为只要进去了奥斯维辛,每个人的区别仅在于是今天死还是明天死,最后肯定都会死。还有比这更绝境的地方吗?

但弗兰克尔依然作出了他的选择,他选择的是每天刮脸,不论是用锋利的玻璃还是用最后一块面包换来的刮脸工具。只有这样,他才能看起来显得更年轻,显得脸色更红润。因为在集中营里想活得久一点的唯一途径,就是看上去能干活。如果你看起来是萎靡不振的话,第二天就会被送进毒气室。就是靠每天刮脸。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擞地干活,让弗兰克尔活了下来撑到德军战败。

你看,就是在这样的绝境里,也依然有所选择,依然有能走出一条活路的选择。

而我们之所以总觉得自己没有选择,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你误以为只有当你的选项足够理想,这才算有所选择。如果你的选择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

其实并非这样的。选择是基于当前的现实,而不是我们头脑中的理想。我们选择的,也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此时的行动。

比如说,我很讨厌我现在的工作,但是我不能辞职去干我喜欢做的事,因为这份工资能养活我,我没有选择。

其实这句话的正确表述应该是:我还不愿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冒险,所以选择忍受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这样说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我们维持生计的其中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但绝对不是唯一选择。

而第二个我们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原因是,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之前就说过,我们喜欢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客观因素,是客观的原因导致我们没有选择。

很多时候知道自己有选择,其实并非一件舒服的事情。因为既然我们是有选择的,但现状并不如意,那不就是我自己错了吗?

所以归因到假想中的一个施害者,不管是具体的人还是环境,只要不是我自己就行。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心理负担。

“我明明没做错什么,但我的领导就是看我不顺眼,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有升职的机会,所以干脆就吊儿郎当混日子算了”。

“我没做错事,但我妻子就是对我不满,她从来不会在我的角度去理解我,所以干脆就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了”。

没错,可能你是对的,但其实这除了让自己心理舒服点之外,根本没任何作用。这反而会导致我们找到了不改变的理由,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将现状维持下去。可最终为结果负责的人,不还是我们自己吗?

从今天开始,试试抛弃一切二元对立“谁对谁错”的思维,改为多思考“有没有用”,然后你可能会发现看到的世界会跟以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最后分享一个陈海贤老师在得到《自我发展心理学》里说的故事。

据说,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我怎么办?”。

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现在,如果你面前也有一根三面柱,我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选择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