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四章(一)(2022.1.3学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善于建设高楼大厦的会被拔掉,善于抱的不会掉下去,前提是符合道的方式。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做企业也要符合道才能传承。 按照礼义仁德去做,才能致虚极守静笃,才能得道,这个德行才是真的,修身的核心是回到像婴儿那样率真的状态。按照道的方式去修家,德行会源远流长。 穷查理宝典,总结一句话,就是君子不器。当某一个人在做某一个决策的时候,在他的大脑当中,支撑他做决策的知识体系,不是单一的,要广泛的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各种各样的善知识,才能搭建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认知体系。 芒格选一只股票,可能是来自于经济学,体育,历史等,灵光一闪而选中,而不是靠某一个指标。 很多有成就的人,是多面手,会多种技能。 人不能把自己限制死。 只有什么时候都不把自己当回事,才能永无止境的进取,可以吸收所有人的观点。只有打破原有的固有的认知障碍,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走出迷茫。 0:13很多四十岁的人还没长大,跟撒谎的孩子一样。 把嘴闭上,看看自己的心,张嘴说话,祸从口出,闭嘴是观自己的第一小步。吉人辞寡,躁人辞多。放低自己。我谁都不如,我什么都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都比我强,只有这样才是虚怀若谷。突破不了自己,是因为自己的太多了,把自己太当人了。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不断吸收。 能够做到众生平等,就是圣人了。 修身是万物之根本,别想着上个培训班就月入几百万。 先诸身,后诸物,身修于内,物应于外。 以身修身,以修身的方法观照自己的内心,进而才能观照万物,先观自己,观完自己之后,通过自己再去观万物,才能还原万物的本来真相。 致虚极,守静笃,才能观心。修道,通过道修身。 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先做到礼,然后才能做到义,才能做到仁,才能做到德,才能得道。 修身,从礼开始一步一步来。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 温良,敬慎,慎独,谦逊,温润如玉,敬爱众人,宽恕别人。 得道之人,统统都是有德,有仁,有礼之人。 0:50二三十亿的人,对礼的重视远远超过普通人,所有值那个钱。 1:00案例:一个大哥花50万租了别人的园子,另外一个人老兄想过来搞减肥训练营。这个大哥跟老兄说:“园子是我花50万租的,你呢,你就先来,来了干就行了,赚不到钱就算了,赚到了愿意给我点就给我点,到时候再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低认知的人天天谈钱,高认知的人不谈钱。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1:05攀附来的东西,可能会害了自己。不要攀附,不要攀援,心修好了,钱是来找自己的。 心不正,看所与的东西都是歪的。 守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必须要先做到礼,然后才能做到义,才能做到仁,才能做到德,才能得道,逐渐网上进阶才能静下来。真正在做好事。心里没有愧疚,没有忧患,喜怒哀乐之未发。 那些坑蒙拐骗,天天生气,愤怒,忧虑,此种等等一概难以进入窄门,无法致虚极,守静笃。 让自己静下来最好的办法,不是关门,抄经,是行菩提道,普度众生,多做好事,布施,把自己的热情,宽容,温暖,财富,好的善知识,去奉献。 离开了礼,义,仁,德,永远得不了道。永远挣不到无上菩提。 1:14在某一刻得到别人感谢的时候,那一刻的满足感,是无上快乐的。 最终看清了自己的心,湛蓝清净,一尘不染,心如明镜,心无挂碍,此刻,看身边人看的清清楚楚。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真正的人物都是率真之人,像个孩子。直心是道场,直心是指回到率真的本心。 修家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合族以食者,言旁治昆弟之时,合会族人以食之,礼又次序族人以昭穆之事。 重大节日,全家族大聚餐,作用是,①联络感情,②续尊卑,知道大小,③增强家族的荣誉感。 1:26,家不和睦,邻里不和睦,不可能成大事,也不可能得道。 把自己家里的事处理好的,自然能够把外边的事处理好,跟父母关系怎样,跟邻里关系怎样,跟哥们是什么关系,就能判断出在社会上能成多大的事。 1:33反观家庭,事业有问题的话,一定要把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关系搞好。 帮助别人,要怀一颗宽裕之心,当我们帮助了别人,给别人好处,别人反而心生怨恨,以怨报德,这才是考验心量。 修身和修家就是治七情修十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控制好心,最好是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做不到未发,也要做到发而皆中节。如果一发出来就是最猛的状态,那一定是错的,要做好自己的掌舵人。要给自己欲望勒上缰绳,不能由着欲望来。 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1:38把自己家里父母,兄弟,夫妻之间的关系搞好了,事业自然就起来了,这个事是很奇怪的,奇怪到交往的人也自然是这样的人,心发生变化,自然会和同频道的人走在一起。因果如影随形,人都是自作自受。 家里的关系,要做到宽裕。家庭不是针尖对麦芒。 1:45长幼不顺,尊卑不顺,所以不能跟父母住在一起。 处理好家的问题,核心还是修身,身不修,家不齐。让家族和睦起来,自己就是世间佛。 第五十四章(二)(2022.1.4学习)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法界蒙熏。逐渐的熏染才能提高认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0:03当自己陷入一个认知之后,别人讲什么自己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处在厕所还是芝兰之室,因为久处其中,不知道香臭。夫妻间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自己话。人都是在自言自语中长大的。 一般在进行一轮交锋之后,如果认知不在一个层次,就要所对方,你是对的。 五十四章是对家论述最多的一章。这一章与儒家修齐治平一样。 修身齐家。修身修心,做正事,心正了,才不会有恐惧,才不会有偏执,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齐家是要按照道的规律去对待父母兄弟,妻子孩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保定的老总要做个学校。 父母做不好,传递出来的也是偏执的观念。 0:16一个成年人价值观的养成,与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人在并不太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最终造成了自己畸形的价值观,这种畸形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从谈恋爱到现在的婚姻,父母有家庭暴力的,孩子的婚姻能幸福的不多。母亲比较强势的家庭里的孩子,等孩子大了婚姻能幸福的也不多。父母离异的孩子的身心也会出现问题,比方说不安全感。 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核心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如果自己的心是一个清静的心,就可以以清静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身边也都是清静的人,清静的事,如果以一颗歪心去看世界,那么身边都是歪人,歪事。 自己的思想发生变化,身边的父母兄弟亲朋都会发生变化。 汉代,唐朝,选官的标准就是举孝廉。 0:23文化高并不等于孝顺,文化高没有品德的基础,往往成为祸害。 教育的问题,只是功利的考名牌大学。 0:24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将来在社会上走多远,跟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出现问题之后,整个系统都会随之产生病变。 0:28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就,与知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一天脑子一开窍,无师自通,什么都能学的很好。 法华经,入如来室,一切众生大慈悲心。 忍辱心,大的包容心,慈悲心,大心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任何一个取得成就的人,心量都比较大,不要光看表面。 起步就是从修心,修身,齐家开始,家国天下。仁义礼智信。 美恶存于心,比较下就可以知道谁知礼。诚于内而行于外。 0:37善良不是说的,而是看他知礼吗,长幼尊卑,长幼有序。 对一个人打心底里既尊重又害怕,在他面前根本不会放浪形骸,因为心有畏惧。 之所以放浪形骸,是因为无所谓。 跟老师三个月,所有的臭毛病全治过来。 观己心,见天地,见众生。 见人好,如己好,就是心量。 承认别人的长处,认可别人的长处,才是心量。心量提升不上去,如来室的门都进不去。 看不得别人好,就是没有慈悲心。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如果在心里生出了除喜悦赞叹之外其他的情绪,就是有心。如果就一件事情,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不能放下的话,说明事情有多大的,心就有多大。 遇到问题要主动擦干净,不要陷入到某个问题中。 1真正牛的人是可以把别人完完全全装进去,随便别人在心里蹦达吧,就像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心里。怎么折腾都波澜不惊。这就是心量。 如果别人随便一拨楞,就触碰了脆弱的小心脏,就是心量太小了。 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心量。所欲费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