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烟 分享《心流》
陌生人,你好! 我是观烟!
下面我会从幸福,状态,目标三个角度来分享这本 米哈里.契克森的《心流》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以及自我感想。
心流幸福: 当一个人全神贯注,身心两忘地做一件事时,会获得一种极其美好的体验。
自然初选时,造物者只负责给予物种的生存及繁衍,并没有加入幸福.快乐.心灵和谐等这些无关的考虑,所以本质上幸福乃至安逸,舒适只是我们进化的副产品。
物种的本质是基因的产物,从基因的角度来讲,基因的诉求是繁衍,正如大马哈鱼逆流而上,为了繁衍后代而不惜牺牲自己,除去人类之外所有的物种使用的技巧及能力,都是配合实际的需求,所以它们的进化程度还不足以感受到沮丧和绝望,而人类则不同,我们的神经系统太过于发达,感知和摄取信息(学习.经历.情绪...)的能力过于强大。
从有利的方面来讲,接受过多信息的确有利于我们的生存,而反过来说过往的经历,信息量摄入过多,情绪上感受力越强,人越是苦恼的,越是会让人产生焦虑,恐惧,烦躁,无奈,无力等等以至于失态而生病。正常情况下我们依旧是可以分辨和筛选信息的,而处在精神分裂者的状态下,是不能控制任何事情和信息在意识中的进出,正如他们说的那样“事情太快的涌进来,我失去了控制,终于迷失”
在这个物质,情感,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又改如何去应对自身心灵的平静呢? 面对太多的负面情绪及信息,必须找到一项能够长久地能够凝聚自己注意力的活动,这样当你面对众多信息,便有了轻重之别乃至可以完全屏蔽无关的信息。
我们在来看“快乐” ,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快乐是基因的一种使物种得以延续的即时反射,最大程度上快乐源于两点首先求存(食物)其次是繁衍(感情),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必须认清事实的真相,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快乐,甚至幸福和幸福感的本质。
所谓的幸福用《活出生命意义》那本书里这样写到“事实上,幸福感通常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的追去面前,只不过是目标即达的某种副产品而已...” 往往我们把这种幸福和快乐当成了我们追求的目的,舍本逐末,陷入泥潭之中,所以真正的快乐,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状态,并且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状态。下面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好的状态。
二 状态: 生理满足与意识系统的秩序
能量守恒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而熵增是第二定律,熵增: 孤立的系统中的熵在不可逆的过程中会增加,从有序的状态向无规则,更加无秩序的状态演变。举个例子物理学家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里写到生命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们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从有序到无序),又从自身系统中从无序发展成有序。然后下面就要说出书中的观点 _精神熵
精神熵:每当信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 如果持久下去会对自我造成严重的损害,无法集中注意力,最可怕的是,这种精神熵是常态。
简言之从有序到无序称之为熵,而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这里要讲的就是如何使精神负熵,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件自己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重要的不是目标本身,而是注意力集中于此。其次要有即时的回馈。最后重要的是,要因为全神贯注于目标,忘记屏蔽日常扰人的琐事,达到一种忘我境思。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徒手攀岩》讲的是无保护攀岩者的经历,使我影响深刻的是那种 每次挑战成功之后那种完美的自我控制,对自我的敬畏,产生一种痛快,回顾之后的狂喜,以及对自我的敬畏,这种感觉我个人也曾在跑步之后会产生这样感受,而且有了这种状态之后,相对于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会容易很多,所以找到一种可以让自己全身心投入集中注意力是产生心流的关键,而这里有个误区 有人认为集中注意力会增加消耗处理信息的负担,但是恰恰相反集中注意力反而更加轻松,因为他们可以把不相关的信息抛到一边。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大多还是需要当事者自觉自愿且乐在其中。这时候我们就要谈谈,那些能让你乐在其中的目标。
三,目标: 人生没有被赋予意义
我一直觉得人生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没有被赋予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可以自己去寻找,去定义,没有对错之分,这里不展开说,我们只说书里讲的,你要找到一个目标,而目标分为两种,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
1,内部目标 (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不能彻底离开他人独自生活,很多快乐甚至最大的快乐正是来自于他人的交往,以至于如何和他人交往就成了自己内心秩序的重要部分。
而这时候我们恰恰要学会独处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会独处的能力,当遇到独处时,情绪来临,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注意力,就免不了求助于外部手短,诸如:药物,娱乐,刺激,麻痹心灵或者转移注意力的东西,所以独立_ 是建立自己内心系统的必要经历,拥有独立的内心系统,就有能力独自应对偶然原因陷入孤独的处境中,只要在记忆里存储足够多的资讯,控制它自给自足。
适当的独处让自己恢复平静,有利于形成自我,这点国人的自我比其他国家要弱,因为社会性太强,打压了自我,表情难以揣摩,外国人相对要真实的多,其实就是缺少自我,没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社会不仅会缺少严肃庄重,也缺少美感。
2,外部目标(自我控制,赋予意义)
外部目标,就是外界向你提供的目标,如强制性的工作,还有宗教之类的,当外部给你设置目标的同时,其实你也选择了他所提供的奖励和需求,宗教之类的先不谈,我们只谈工作,对! 这里我们只谈工作。
很多人屈从主流文化,认为工作是强制的,不去理性地比较自己工作与休闲的心里状态。作者米哈里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人在工作中获得的心流体验是54%远远大于休闲时18%,所以更多的心流体验是出现工作中而并非休闲,正如弗洛伊德说的“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和爱” 而我们如何才能在工作中获得心流的那种呢?
书中有个装配工的一个例子,在一条流水线上反复的组装一到工序,每天规定时间是43秒,每天需要重复600次,经过五年的训练和练习,最好的成绩是28秒,这种状态和奥运选手差不多,突破记录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但是他知道很快会达到装配的极限,于是每周进修电子学的课程,我相信他会以同样的热枕,努力做好任何一份工作。
而事实上我们为什么很难认真的对待一份工作呢?大多数工作其实都是单调,紧张,劳累,被剥削,就如抖音里躺平一词。米哈里也说“工作可以是残酷的而无聊的,也可以是充满乐趣和刺激的”所以主要还是看我们怎样去理解和调整心态,我觉得工作中要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去努力,与其浑浑噩噩,不如给工作赋予意义,不但培养了自己,也能够积极的去面对人生别的战场。
结尾: 人们往往以为幸福来源于物质生活,来源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却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来自于不断地正反馈,来源于不断自我突破的那种成就感。
至此《心流》就聊完了!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