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散文心情随笔

婚姻家庭育儿专题十三:做人教育,一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的教育

2019-04-04  本文已影响138人  jwyyw雯

        南怀瑾先生曾经谈及教育的时候,说过:“做人第一等重要教育孩子先教做人。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做人教育确实需要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学习,一起去尝试,一起去实践。

        做人,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从蹒跚学步,到今天大步流星,从牙牙学语到今天口出成章,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来自父母、家人、恩师、亲朋的各种关怀和帮助。在给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引以为戒,用自己对父母、亲朋、恩师给予的恩情涌泉相报,和孩子一起学习感恩这门课程,从饭前摆碗筷、饭后洗锅碗、洒扫庭除、帮助捶背洗脚等基本的小事出发去做,指导孩子明白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种基本做人做事的集合的道理。

        做人,其次要有一点吃苦的精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生活就已经很是青睐,而孩子们这一代,更是物质富足,相应的,吃苦反而成为了一种奢侈品,缺乏了“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借光”的苦,真的是人生阅历的一种缺失。想想80年前,红军长征路上过雪山、渡长江,缺衣少食却依然奋不顾身为了心中的信仰,用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染红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为我们今天的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说起这段艰辛的历史的时候,他们却是用一种很彷徨的眼神看着我,说无法想象那么艰难的过程。我们的孩子现在更喜欢拿起手机看着直播,躺在沙发上玩着游戏,却连外出跑一千米都觉得艰苦难耐。孩子的吃苦教育,要在4岁-15岁的韶华岁月中及时体现,从我自己的感受而言,从小对于孩子有所宠溺,现在的大宝已经显现出一些贪图享受贪图安逸的现象,所以现在我及时醒悟,也还算的上能够踩在这个吃苦教育的尾巴,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的苦楚。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锦瑟流年,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匆匆过,而恰如同学少年,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是年少,却韶华倾负,再无少年之时。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我深以为然,从现在开始,让孩子感受一下辛劳,他未来的生活将不会对我埋怨。

        做人,就做个有教养的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训,最能体验中华民族的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母亲,教育好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这不仅仅是传承家风,更是为社会造就能奉献的栋梁。中华上下五千年,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我们教育孩子,从每天起床后的问候祖父母开始,从遇到邻居家的老人、小孩问起,从上学不迟到做起,从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做起,从吃饭、购物的排队、礼仪做起,从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学校秩序做起,相信现在我们给孩子严格一点的教育,终会成为孩子深入骨髓的教养。相信若干年后,我们希望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是懂是非、知深浅、明道义、守规矩的。希望他们能够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宁静致远,自我反思。

        家庭教育路漫漫,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台阶,每一个阶段,用爱陪伴着孩子的成长,让他们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可以坚持梦想去拼搏的人,这才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和学习的。加油,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未来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