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党

时间的缝隙— 留学记(三)

2017-08-06  本文已影响47人  ideaplay
时间的缝隙— 留学记(三)

语言班的第一周在好奇,茫然和各种奔波中度过。几乎满满的课程安排中,穿插着各种一对一辅导,讲座和活动,看似丰富多彩,看似个个忙碌努力的样子,然而在英式教育体制下,中式教育所塑造的孩子们并不能完全适应实际以“自学”“自检”“自省”为实质的教育内涵。习惯讲师喂食鸡汤的学子们,如果缺乏自发研究探索的原动力,可能就无法参与每节课的深度讨论,云里雾里。

每天的时间被等待班车,穿梭在校区、超市、图书馆的交通中,在忙于厨房解决温饱,以及基本洗漱中分割成无数的碎片。在这些碎片的缝隙中,还夹杂着半生不熟,却总也无法靠近的小团体隔断式社交。

不参与社交,在这么一个人口密度稀薄的城市,便显得有些风中萧瑟之感;参与社交,你会发现也只能换来点头之交。这着实是个有趣的现象,粗略地观察来看,大多孩子们都会有一起留学的同伴们,他们互相之间寻求着来自hometown的慰藉和安全感,这样,即便在每天的外部社交中无法结识到新朋友的话,他们依然能有依赖的partner。人心着实是最无法琢磨的东西,现在的孩子相较过去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更为封闭和冷漠。不知是否由于我有工作经历的关系,尝试与不同的人沟通,了解不同的想法已然是一种职业习惯;然而在他们眼中,可能是世故,是激进,是虚情假意的公关客套…无论是什么,能够体会到他们的抗拒和躲避。

好在,排山倒海的课业和自我危机意识的警报让我无暇估计这些微妙的暗潮,让自己像赫敏一样“交替时空”地去学习,填满每天支离破碎的时间缝隙,让人与人之间保持似有似无的最美距离,应该才是最长保鲜的方式吧。

累了就抬头看看壁纸对比度的天空和草地,心情好就和公车司机每天问好,只是上车时简单的一句:hello, morning和下车时的thank you,换来对方礼貌的回应和微笑,便是这个安静小城市里的一点小确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