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书的日子

2024-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月色应觉玉光寒

小时候我常常听评书,现在却是很多年都没有听了。每当想到小时候的自己每天傍晚放学跑回家,提前等在家里的广播匣子下,像后来的自己追喜欢的电视剧一样翘首以盼的情景时,内心不免有些惆怅。

有多久自己没听过评书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喜欢听评书呢?现在还有多少民间说书艺人和评书表演艺术家坚守着说书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呢?我不得而知。

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的广播匣子里每天傍晚六点总会准时播放刘兰芳先生的评书《杨家将》。那时候,不只是孩子,就连大人,都对她的评书《杨家将》着迷。一说到她的评书《杨家将》,谁都会争先恐后地加入其中说道两句,唯恐自己落后。对那时候的人们来说,没有听过刘兰芳先生的评书《杨家将》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像我们这些小孩子不再疯跑,会乖乖守在广播匣子下面,安安静静地坐着,竖起耳朵,眼睛瞪得溜圆,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怕遗漏了一点没有听到。脸上的表情随着播放的评书内容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或会心一笑,或惊讶地张大嘴巴 ,或眉心揪在一起蹙着眉头,或惊恐地瞪大眼睛张着嘴巴……

每次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我总是意犹未尽,坐在那里久久不起来,沉浸在刚听完的评书里。

我对家里有一个大收音机的一个小伙伴羡慕不已,她可以随意旋着按钮调音量,不仅可以听评书,还可以选择收听其他的节目。

在我家老屋东间的墙上高处,紧挨着顶棚的地方,安着一个长方形的广播匣子,它播什么你就得听什么,音量还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不是全天播放的,只在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固定的时段播放。好在有刘兰芳先生的评书《杨家将》弥补了这些不足。

广播匣子下面垂下一条细细的尼龙长绳,便于拉开和关闭广播。播放评书《杨家将》的那段时间,约莫着时间快到了,我总是从外面急不可耐地跑进东间,用力拽着这根长绳。父亲总说我:“你用那么大劲干什么,这样会把绳子拉断的,还得修,那样的话广播就听不成了。”我根本不管这个,一心只想着听评书《杨家将》,就怕耽误了。

时隔多年,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好像每次播放刘兰芳先生的评书《杨家将》至多半个小时。她的表演实在是精彩:吐字清晰,声音高亢嘹亮,铿锵有力,干练中透着一股豪迈,轻重缓急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抑扬顿挫,收放自如。所讲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你的心始终被她的表演牵引着,一刻也不敢松懈。

我印象里最深刻也最喜欢的就是她摹仿的哒哒哒的马蹄声,非常像真实的马蹄声。听着急骤的马蹄声,我感受到了事情的紧急,骑马人内心的焦灼。

听到杨七郎被乱箭射死的那一段时,我悲伤不已,愤恨不已。记忆里好像刘兰芳先生讲这一段时,语速逐渐放慢,语调逐渐低沉,巨大的悲怆愤恨无奈,形象可感。听着她的讲述,我整个人立刻僵在那里,不由得攥紧了拳头,咬紧了牙关。

听刘兰芳先生的评书《杨家将》,我开始学会明辨是非,明白何谓忠贞爱国,何谓奸佞小人。可以说,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评书《杨家将》是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的。老百姓用简单的“忠臣”“奸臣”两个词就将是与非、美与丑讲得清清楚楚,再也明白不过。

玩耍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谈论着评书《杨家将》,互相说着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和崇拜的人物。甚至,我还去搜罗《杨家将》的小人书看,可惜只看了零散的几本,并没有看全。

同村的小伙伴明霞的父母喜欢买和收藏小人书,她家的小人书用木头箱子装着,满满一大箱,轻易不示人。她家里有一整套几十本《杨家将》的小人书,保存得很新。明霞29岁的时候死于一场车祸,后来她的父母也相继去世,那么多小人书早已散失了吧!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崇拜杨宗保,崇拜女中豪杰穆桂英,崇拜佘老太君,崇拜杨家将的女将们,梦想着自己也有一截穆柯寨的降龙木,想象着大破天门阵的激烈战斗场面……刘兰芳先生的评书《杨家将》成了那时候孩子们绝佳的精神食粮,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曾经我以为刘兰芳先生是个男的,长大后才知道原来是个女的,佩服,佩服!河南有一个很有名的马街书会,某一年就是由刘兰芳先生首先开讲的,看到后我倍感亲切,可惜我不能去那里一睹她老人家的风采,只能心向往之了。如果用现在的话说偶像,那么她可算是我的第一位偶像了。

后来家里的广播匣子彻底哑巴了,退出了历史舞台,我暂时听不了评书《杨家将》了。

有一年,一次节日看节目,一个学生上台表演了评书《杨家将》的选段,结果博得了满堂彩,在台下的我听得激动不已。

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终于花四十元钱给卧病在床的爷爷买了一个小收音机。我偶然间听到了单田芳先生的评书《三侠五义》。许是刘兰芳先生先入为主,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一开始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我很不舒服,主要是单田芳先生的声音太沙哑粗糙,但他底气很足。时间长了也就听习惯了,我着迷了。

我知道了徐良 ,知道了白玉堂……尤其听到锦毛鼠白玉堂冲霄楼盗盟书中了机关惨死的那一段时,悲伤的同时我感到可惜得不得了。一个如此英俊潇洒武艺高强的侠士就这样没了吗,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后来我又听了一部评书,可惜年深日久名字都忘了。那部评书谁讲的也忘了。至今就记得讲一段中间插一段天津大鼓的内容演唱,每次我都耐着性子听完。那时候我顾不得午睡,听完了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赶着去学校。

听评书的日子在我上完初二就彻底结束了,因为初三时我家买了大姨家换下来的14寸彩色电视机,我改看电视了。

后来的某一年我在拿着遥控换台时,看到了电视台的评书节目。一个穿长衫的人,面前一张长桌,上面放着一块醒木,手执一把扇子,正在讲着评书。可惜我根本没有耐心停下哪怕看一小会儿。现在的电视台这个栏目是彻底看不到了。

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古风古韵的茶馆里,还有评书表演。观众围桌而坐,边喝茶边吃着瓜子点心,听着看着说书艺人精彩的表演,算是硕果仅存吗?

我已很久很久没有听过评书了,头脑里残存的只是小时候听过的一些评书的碎片,但这一点儿也不妨碍我对它的热爱与留恋。

单田芳先生在2018年9月11日去世。2019年7月8日在河北怀来中华永久陵园举行骨灰告别与安放仪式。单田芳先生的墓碑上仅刻着六个字“且听下回分解”。这句话他说了一辈子,然而再也听不到他的下回了。“但他已经把评书说到了极致,他留下的作品也会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流传。”

隔着时空,我很想对他说:“爷爷,您好,小时候我听过您讲的评书《三侠五义》,到现在我还记得您沙哑有力的声音。”

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里,评书带给我很多快乐,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曾经我是如此近地知晓那些古代的故事,走近那些有血有肉的古人,明辨是非美丑,学会做人做事。评书在我成长中所起到的启蒙作用,远不是今天的游戏可以替代的。我只是希望,评书能发展壮大起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继承发扬,涌现出更多的说书艺人和评书表演艺术家,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的评书,评书里的中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讲述里有一个古老的中国,有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听评书的日子虽已远去,但我希望有一天它会荣耀回归!置身在古风古韵的环境里,让我悠然回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