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社会学》-- 面向未来
1. 人物介绍
- 路易·阿尔杜塞:法国哲学家
- 欧文·戈夫曼:美国社会学家。生于加拿大,是乌克兰犹太移民的后代
- 约翰· I ·基特苏斯:美国社会学家,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是第二代日裔
- 内森·格莱泽:美国社会学家,生于纽约一个说意第绪语的犹太移民家庭
-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法国哲学家
- 齐格蒙特·鲍曼:波兰裔社会学家
-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
- 伊凡·伊里奇:生于奥地利的哲学家
- 尼克拉斯·卢曼:德国社会学家
- 霍华德 · S· 贝克尔:美国社会学家
- 让·鲍德里亚:法国哲学家
- 彼得·L·伯格: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社会学家
- 于尔根·哈贝马斯:生于德国的哲学家
- 皮埃尔·皮尔迪厄:法国社会学家
-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社会学家
- 漫瑟尔·奥尔森:美国经济学家
- 斯图尔特·霍尔:生于牙买加,后移民英国
- 安东尼奥·奈格里:意大利哲学家
- 爱德华·萨义德:巴勒斯坦裔美籍文学研究者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美国政治学家,父母分别是爱尔兰人和英格兰人
- 安东尼·吉登斯:英国社会学家
- 乔治·瑞泽尔:美国社会学家
- 阿利·拉塞尔·霍克希尔德:美国社会学家
- 罗伯特·帕特南:美国政治学家
- 乔克·扬:英国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
- 曼纽尔·卡斯特:西班牙裔社会学家
- 佳亚特里·斯皮瓦尔:来自印度的比较文学学者
- 马克·格兰诺维特:美国社会学家
- 理查德·桑内特:美国城市社会学家
- 乌尔里希·贝克:德国社会学家
- 约翰·厄里:英国社会学家
- 戴维·莱昂:加拿大社会学家
- 依芙·塞吉维克:美国文学评论家和性别研究学者
- 迪克·赫伯迪格:英国社会学家
- 朱迪斯·巴特勒:美国哲学家和性别研究者
- 迈克尔·哈特:美国哲学家和比较文学学者
2. 用语解说
2.1 拟剧论
通过“人像演员一样在社会中表演着”这一视角考察人类的方法。
拟剧论认为人类通过扮演各自角色使社会得以成立,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类互动使社会得以成立。可以说前者是对后者的发展。
2.2 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着眼于十八世纪在英国和法国等地的城市流行的咖啡馆。他认为,让不同阶级的人们可以平等地进行讨论的公共区域(市民公共领域)在咖啡馆中产生了。
咖啡馆里的一轮通过报纸等纸媒报道。以印刷媒体的报道为基础,议论再次在咖啡馆展开。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对公共权力批评意见的循环就是公共领域。公众本来没有与公共权力对抗的力量,通过建立公共领域,获得了这种力量。
但是,当主流媒体从印刷媒体变成电视时,孕育公共讨论的公共领域便不复存在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认为类似 公共领域 的东西又出现了。
2.3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通过对话达成共识而创造的世界(生活世界)正受到政治和经济系统的侵蚀。
- 生活世界:哈马斯称人们拥有平等发言机会的世界称为生活世界
-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发展优先于共识,经济系统(赞助人、雇佣者、上司)所决定的地位优先于人格,这导致了沟通的丧失。
2.4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阿尔都塞认为,学校、福利、媒体和宗教等制度是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培养适合国家的个人思想和意识形态。
他认为,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塑造的个人只会不断地自愿屈服于国家,然后加入创造意识形态的阵营。
2.5 全景监狱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不是统治者自上而下施压的结构,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纪律的结构。他将这种权力结构比作 全景监狱。
- 全景监狱效应:收到持续被监视的意识支配,所以自觉遵守纪律。我们既是被监视的一方,同时又是监视别人的一方。
福柯认为,日常生活中的 全景监狱效应 使人们不再质疑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且将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当作异物排除。
2.6 集体消费
集体消费: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公园、学校、医院等设施亟待改善。这些基础设施必须能够被持续使用(消费)而无需付费。因此,很难仅靠市场维持供应。这就需要国家来承担责任。
卡斯特认为,城市化就是消费的主流从个人消费转向集体消费的过程。
- 随着集体消费的增加,承担集体消费的国家将能够集中管理和控制市民的日常生活。
2.7 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对社会地位有利或不利的非金钱资本(能否获得文化资本更多取决于个人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后天的努力,富一代和一般家庭中长大的人无论有多少钱,也无法假装自己拥有文化资本)
说到资本时,人们通常会想到金钱。但是,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东西不仅仅是金钱。知识、习惯、人际关系、爱好等都是资本,都能给人的地位带来有利或不利影响。布尔迪厄称上述这种金钱以外的资本为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有3种具体形式:
- 客体文化资本:例如绘画能力和古董鉴赏能力等
- 具体文化资本:例如优雅的言辞(讲女王英语)和举止(懂得用餐礼仪)
- 制度化文化资本:例如人际关系、学历和资格等
布尔迪厄说,现代社会是一个 阶层分化 的社会,兴趣爱好和出生阶层息息相关
2.8 惯习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会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措辞、思维、感觉和举止。布尔迪厄将这些在人身上形成的心里倾向乘坐出称作 惯习。
惯习是一个着眼于文化资本的心理倾向的概念,通常与结构主义的心理倾向做比较
2.9 弱关系
布尔迪厄认为,从父母和亲戚那里继承的文化资本使财富链得以形成,而格兰诺维特的观点与他截然不同
格兰诺维特调查了劳动者是如何获得当前的工作的。结果发现,与父母和亲戚(强关系)相比,关系薄弱(弱关系)的人往往能提供对找工作更有用的信息。
2.10 世界体系理论
沃勒斯坦将全球规模的世界体系分为核心、半边陲和边陲三种地区进行考察:
核心、半边陲和边陲地区刚好对应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沃勒斯坦以全球劳动分工体系来考察世界,并将其称为世界体系(世界体系论)。如果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是在全球范围内而不是以国家为单位运作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核心榨取半边陲,半边陲榨取边陲)
2.11 麦当劳化
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快餐店都在追求高效、理性的系统。瑞泽尔将这种标准化、模式化的趋势称为麦当劳化,并指出麦当劳化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是工业革命以来持续的理性化的一个环节)。
麦当劳的四个特点:
- 效率性:通过模式化的操作和客户服务,高效地提供产品
- 可控性:通过模式化的工作内容来管控员工,通过自助服务和最基本的设备来管理顾客的活动
- 可计算性:供应量、价格和时间一目了然
- 可预测性:通过模式化的操作和客户服务,随时随地为所有人提供相同的菜单和服务
2.12 影子工作
用劳动换取工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因此,无偿工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会被视为工作。伊里奇将这种无偿工作称为 影子工作。
现代家庭的维系建立在女性承担家务、男性从事雇佣劳动的基础上。但是,这种 性别角色分工 导致女性处于从属于男性的位置。
伊里奇用 影子工作 的概念揭露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2.13 第二轮班
第二轮班: 即使夫妻都有各自的工作,家务劳动的负担也只会集中在下班后的女性身上,与此相对,职业劳动被称为 第一劳动。
现代家庭建立在男性从事雇佣劳动、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基础之上。但是,在这种性别角色分工下,即使夫妻都有工作,女性回家后也得从事家务劳动。
女性在有薪劳动的 第一轮班 结束后又开始从事家务劳动的 第二轮班。霍克希尔德认为,这种现状让雇主恩威女性不适合承担工作责任,从而导致男女就业不平等。
2.14 情感劳动
情感劳动有两种类型:
- 表层扮演:仅是表面上的礼貌(酒店的礼貌微笑)
- 深层扮演:投注情感的行为(医疗和护理行业需要对他人抱有强烈共情)
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情感劳动包含两个方面:
- 真实的充实感(这份工作是骄傲)
- 过度的压力(导致职业过劳)
2.15 符号消费
在迎来消费社会后,人们购物时购买的是与他人形成差异化的符号(信息),而不是所购买产品的实质功能(消费符号)。消费行为开始体现人们的个性和品味。
由于人们不停地追求差异化,消费行为变得永无止境(差异化原理)。人们的欲望不再通过个人的主体性来表达,而是由这种符号体系来驱动。
消费社会通过持续创造差异性符号来无限地刺激消费欲。(产品本质差异微小,却被赋予不同的差异符号)
目前,具有差异性符号的不仅是时装品牌,还包括“序列号”、“名人同款”
、“经典老款”、“人数限定/会员制”、“商品蕴含的历史和故事”等。
2.16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 帕特南认为,加深近邻之间的关系、加强地域间的联系可以优化治安、减少犯罪并提高治理效率。他认为,基于善意和同理心的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仅对个人、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资本(财产)。这就是社会资本的概念。
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有三个要素:
- 网络:与家庭以外的本地人建立的联系
- 信赖:对本地其他人的信赖
- 规则:相互帮助的精神,即若你平常帮助他人,那么他人也会向你伸出援手
2.17 双重偶联性
双重偶联性: 在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基本上是自由的。因此,每个人都在尝试以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行事。于是我们下一步的行动方式便取决于对方的行动,而对方也是一样。这种情形被称为双重偶联性(DC)。
卢曼认为,共同的价值观对互动双方来说并不是必要的。这是因为通过观察彼此的举止和反映可以找到互动的契机。或者说,正是由于DC这一秩序不成立,人们才通过沟通来消除这种情况,所以新的社会秩序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2.18 自创生
自创生: 卢曼认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不是人,而是沟通。他说,沟通不断自动产生下一次沟通,从而使以沟通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社会得以存续。构成社会的这种基本单位(沟通)由社会本身产生,所以这种性质被称为自创生。
卢曼严重的社会:就像分子结合形成物体一样,沟通(信息+传播+理解)这一分子也通过创造下一次沟通并相互连接形成社会(制度和规范)。
2.19 公共人的衰落
以人品、私生活而非其政策来评判政客的现象是有发生。像这样评判公共事件时夹杂私人情感的现代社会倾向,桑内特称为 公众人的衰落。
红肿人的衰落使现代人无法在私人感情和公共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桑内特用 自恋主义 一词来形容无法区分自己的欲望和整个社会的利益的现代人的心理状态。
2.20 流动的现代性
现代早期-稳固现代性的特征:
- 没有破坏旧的传统和习俗,而是创造了新的现代性社会群体
- 这些新的社会群体管理着人们,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着他们的地位和生活
- 人们相信“将来所有问题都会得到改善和解决”
今后的现代-流动现代性的特征:
- 早期时代(稳固现代性)秩序崩坏,但没有其他秩序替代
- 从“被赋予自由” 发展到 “被强制自由”(不像以前一样以来公司或国家,必须自行决定一切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对未来感到不安,因为看不到未来,很难规划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