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滋味小记》第一章
为什么要了解中医营养学?
业余学,身家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中西方医学的有什么区别?
有人问:“为什么要有中医?难道还有中国数学、中国物理、中国天文吗?”
其实也有,只不过逐渐被西方人取代了。
一些人认为自己发现的是终极真理:“既然我是终极真理,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可恰恰在医学这个领域,没人发现终极真理,大家都是“摸象的瞎子”。有的人摸到屁股了,有的人摸到腿了,然后摸到屁股的人就说:“你发现的不是真理,我摸的屁股才是象。”
真正的中医,其实是独立于西方医学体系外的一门认识真理的学问,所以中西医不应该互相反对,应该互相参考学习。
营和养
什么是营?什么是养?什么叫营生?什么叫养生?
现在人们都很关注养生,但其实真实情况是营生发展到一定阶段了,或者人们生病了,才想起养生——养永远排在第二。
营,需要刻意而为之,需要动用后天的意识,所以我们常说钻营、经营、蝇营狗苟……这些讲的都是刻意地去做某些事情。而养更多则是强调顺其本性、天性。所谓“营”就是逆其根,罚其本、坏其真;所谓“养”就是顺,顺养、顺其性。
道家有一种说法,人必须先爱自己,然后才能好好爱别人。
同样我们所讲的营养,是先要顺养,然后再去经营。
要注重以身体本能的需要为基础,再加上后天的正确意识引导。而后天的正确意识引导,多从经典中来。
感和觉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吃饭这件事儿,有人是跟着自己的“觉”吃,有人是跟着自己的“感”吃,有人是跟着自己的不良意识吃,这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西方人信仰营养学说,他们是跟着科学吃饭。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们更应该相信人的天赋、本能。要明白,感和觉比后天的意识重要得多。
我在一次做节目的时候,碰到一对夫妇,他俩都是博士,孩子饿了,他们不给吃东西,说是没到饭点;等孩子饿过劲儿了,到了他们所谓的“科学的”饭点了,他们又给孩子吃东西——最后孩子身体出问题了。
这叫科学喂养吗?
所以老百姓说:“还不如用我们的土方法来养育孩子呢!”
土方法更接近于道、接近于天真、接近于无为,我们对食物有着高于物质层面的认知,正如冬笋和春笋,它们虽然是同一种食物,但因为出产季节不一样,对人的作用也不同。
我们在了解了食物本性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做一些顺应自然之道的事情,这叫什么?这叫有德之事。
什么是膳?
膳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初的用餐形式——分餐制。大家伸筷子到一个盘里夹菜,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性。
真正的膳应该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地位,还有体质,为每个人度身定制的饭菜。一言蔽之,膳是为我们度身定制的完美食物。
食欲
心是火,脾是土,火生土,没有心气哪有食欲
厌食症患者的表现是很抑郁,而贪食症患者的表现是很狂躁。她们已经不是意识、行为上的问题了,而是情绪、感情上的问题,她们是伤着神了。
俗话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当人的心气、心眼儿极度狭小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容易出现这种变化,在中医里称为“癫狂”。
患有厌食症的人,不管你的饭菜做得多么美味、多么可口,他都不想吃。他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因为他心不在焉,没神儿了。
而患有贪食症的人,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你拿给他,他都会全部塞进去,而且还不停地吃,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对食物的欲望。这是因为他心里的火气太盛,需要靠食物去压制
毒和药
中医营养学的基本理念是“毒药攻邪”。
毒和药是不一样的,凡是把自己原本的性质加强、浓缩之后都会变成毒。
水很普通,可是大量喝冰水就相当于喝毒,因为它把自身的寒性加强了。喝水没什么问题,但是大量地喝水也会“中毒”。偏爱某种东西,总吃某种东西,吃得太多,最后也可能会“中毒”。
神农将尝过的植物分为有毒的、无毒的、可常吃的、不可常吃的类型。
简单来说,可以经常吃的,我们称之为“食”,可以短期之内服用的,我们称之为“药”。
而被归为药、毒的东西偏性都比食物大,可以用来攻病邪,它们对人体的正作用大,副作用也大。
所以药分三品,上品可以久服不伤人;中品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可以暂时吃一段时间;下品多毒,不可久服,病好了就立即停止。
滋味
《黄帝内经》里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什么叫禾(和)?有阴有阳才叫和。
“心主舌”“其华在面”,唾液是肾精所化。一个鲜红的舌头有唾液滋润,表明水(肾水)火(心火)是相济的。这就叫饮食滋味的“滋”。
唾液不是口水
只有含丰富的酶和元气的口水才是唾液。它的特点是清亮、透明、不拉丝——如果流出来的口水拉着丝,而且是混浊的,那就只能叫口水。
有健康唾液的人,不会有厚舌苔,不会有口疮,不会有口腔溃疡或者舌头溃疡。
一个人的肾精足了,唾液里的元气和元精就会好。
唾液质量好的表现有哪些呢
第一,口气清新而且是香的
有的人跟你说话,你感觉到这人的口气很臭,这有可能是酒色过度;有的人口气甜香,感觉像刚煮熟的甜玉米味儿,这样的人就很健康了。
第二,能够很快化掉食物。
唾液质量高的人吃馒头,咬一口是甜的,喝水也是甜的,因为他们马上就能化掉。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唾液质量高的人牙齿都非常好,不会有牙菌斑。
为什么老虎不刷牙也不得牙病
第一,老虎是食肉动物。
第二,老虎从没吃过腐肉。老虎都是现杀现吃,杀不着活的动物它就得饿死。
第三,吃饱了就不吃了,跟小孩儿一样。因此,别总逼着小孩儿吃东西,他不吃就代表已经饱了,该玩儿去了。
由于老虎是保质保量地吃东西,因此,它的唾液永远是高质量的。
咽唾养生
有一个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养生方法——咽唾养生,就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大药”来养生,而这个大药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唾液。
一般人促进唾液分泌的方法就是用舌头舔上牙膛,舌头一翘,唾液就往出冒,然后嘴里装满了就咕嘟咽下去。这就是道家练功的方法,随时可以练,即使是睡觉的时候也不例外。
什么时候唾液质量会下降?
一旦吃东西过量,唾液质量马上就会下降,并且舌苔会变厚。
舌苔变厚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你已经吃多了,味蕾被覆盖住了,就是提醒你别吃了。
同理没事不要大量喝水,因为喝水会冲淡唾液和胃液,降低我们的消化功能。
要想食肉,就吃低端动物的肉。
因为食肉动物积攒的肉毒和臊气一般人消化不了。
那些食草的、低等动物——比如猪、狗等,但这些动物还属于杂食性的,它们也有肉毒。因此,建议大家最好把偶蹄类的食草动物作为肉食首选,如牛、羊、骆驼等。
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任何动物血液类食物,什么鸭血豆腐,什么毛血旺,都不要吃,这些食物寒气、阴气太重。
舌苔厚腻,有口气、大便不通如何食疗
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口衔丁香”,字面意思就是口里含一块儿丁香,后来指在朝为官,随后又逐渐演变为朝臣及文人雅士的常见礼节。
丁香本身就是一味药物,能治胃寒、胃动力不足、嗳腐吞酸等症状。
如果你舌苔厚了,消化不良,又有口气,不妨含点儿丁香。
除了丁香,还有几个非常好的香料药效也不错。一个是白豆蔻。白豆蔻本身就是一味非常好的化湿药,可以治疗诸如肠胃不蠕动、湿气太重等症。白豆蔻不辣,嚼碎了含在嘴里,很清香,个人感觉白豆蔻有一种偏凉的香味儿。
如果你的舌苔实在是太厚了,就嚼比白豆蔻还好用的草果。
人们都说药膳难吃,但为什么用一些中药卤出来的肉却很好吃呢?因为中药只有用对了肉才会好吃。
如果你大便不通的话,可以嚼点儿槟榔。草果和槟榔都是温病用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子——达原饮里用到的药,专门刮体内的油腻,具有清热解毒、避秽化浊的功效。
滋“味”
味,分为两种——气味和口味。
口味又分为酸、苦、甘、辛、咸。口味简单来说有五个,复杂说来有十个。除了我们常见的酸、苦、甘、辛、咸,还有涩、焦、淡、辣、鲜。
后面五味和前面五味的归经和作用是相同的,但是品尝出来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
酸到极处就是涩。
焦、苦是一种味儿。
甘和淡是同一种味道,甘入脾可以补脾阴。
辛偏中性,辣偏热性。
咸、鲜入心,是一种味道。
饮食有节
中医营养学认为,在饮食上,我们起码要应四季,应该跟着四季的变化走。
春天要多吃嫩芽儿、绿叶的菜,少吃肉,因为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春天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违反它,人体生发的阳气就会被压制。
夏天太热,人体容易出汗,流失盐分,所以夏季的饮食要注意补充盐分,口味要偏咸一点儿。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血肉有情之品,这主要是因为夏天人的胃肠容易寒,所以一定要吃温性的食物,同时还切忌吃大量冰镇的东西。因为夏天人体所有的热气全在体表
秋天,果实成熟了,我们就要吃点儿梨、苹果这些水果,也可以喝点儿果汁,这样可以滋阴、润燥。
很多人在春天喜欢喝果汁,其实春天是没有应季的水果的,有也是带着邪气的。
冬天我们吃什么呢?秋天吃果,冬天吃实——看松鼠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而且冬天我们要吃一些须根的东西,比如土豆、红薯、萝卜等。其实,从秋天开始我们就应该晒点儿干菜,比如过去人们常吃的葫芦干儿、豆角丝儿、茄子干儿、蘑菇干儿……到了冬天用来炖肉,特别香。这样的食物和我们现在所吃的反季节食物,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按照季节的规律去饮食,包含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顺时而食。我们吃的不仅是物质,还有能量,那种生、长、收、藏的能量和气息。
比如当我们吃一些根茎的植物,或者是须根的植物,我们的气是往下沉潜的;而如果我们吃一些发芽的,或者是一些开花的植物,我们的气就会往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