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低价商品如何快速成为爆款?
跨境电商行业里,缩短打造爆款的时间,就等于抢占市场先机,获得更大的优势。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亚马逊中低价商品如何快速成为爆款呢?
第一必然是选款;
第二则利用FB广告和谷歌广告快速积累销量,CPC付费推广工具流量支持,快速打造爆款。
一、选款
亚马逊打造爆款的一个基础并且重要的一步是选定主推款,选款的衡量维度有很多。外部衡量维度比如竞争对手的款式价格及销量,网上是否有同类商品出售,价格销量如何等;内部衡量维度比如新款中自然获取访客量的能力、加购率、收藏率转化率情况、趋势情况等等方面。对于如何选款这里就不多累述,这个行业和店铺情况不同衡量标准也会不同。因此下面重点阐述如何利用FB广告和谷歌广告快速提升基础销量,打造爆款。
二、Facebook广告和谷歌广告快速积累销量,爆款打造
相信很多中小卖家都会遇到新品前期销量积累困难,CPC推广消耗过高,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一个不错的新品可能就是因为慢竞争对手一步而错失先机,明明很好卖的款式,后面推广成本高效果不佳。在有一个好的款式的前提下,用FB广告和谷歌广告去快速积累基础销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确定款式销售目标,销售目标可以直接看行业top100的销售情况,根据店铺的供应链、资金、团队承接能力去判断达到这个销售程度货品、客服、仓库、资金是否能够衔接上,将销售目标设定在合理范围内。接下来对销售目标进行拆分,先确定基础销量目标,这个基础销量的目标如何确定呢?可以在AMAZON或者EBAY上搜索产品关键词,按照销量排序,根据行业销售情况,将基础销量定位在搜索前5页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步是去寻找网红或专业评论去推。这一步可能很多中小卖家也有尝试过去做,但是常常面临的情况是低佣金没效果,高佣金效果虽好但是要亏本不愿意做。我们要明确,我们联系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希望通过达人去快速积累基础销量,为CPC推广做准备的,当前的目的并不是通过网红或者该行业的专业评论者去盈利的。明确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通过成本换算的方式,去对比哪种方式更适合。效果好的评论者佣金一般设置在30%-40%,提供售价5-6折的优惠券,通常还会加上售价10%左右的手续费。根据测试,这种优惠力度可以找到实力相对较好的网红来推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产品销量的累积过程。我们在primeday的潜力款中选出一款产品加入网红和评论者高佣金推广,可以看出在两周内的上升趋势是比较明显的。推完后稳住访客、销量,那么这款基本上可以达到稳定的状态,每天会有100件左右的销量。
第三步CPC、站外等渠道配合加大推广力度。利用网红和评论者在一到两周内快速积累好销量的同时,增加推广预算,观察自然流量的增长速度,以及产品的整体趋势,保证产品的加入wish清单、支付件数以及访客量是有呈现快速上升的,这里最好可以用表格登记好,计算出自然流量以及自然成交的增长速度。并根据调数据情况及时作出补救措施。
三、注意事项
店铺方面,三项动态评分即订单缺陷率、取消率、迟发率要至少有两项飘绿,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以上,一般是大于4.8分。
产品方面:
第一点:网红和评论者更加乐意推售价在150元以下的产品,并且具有大概30左右的销量,如果30的销量积累困难,可以直接作为老客户回馈,3-5折出售,甚至是免费送。即售价在150元以下中低价商品,基础销量大约30件,无差评,无质量问题,这样更容易找到优质评论者。
第二点,做好listing标题以及页面的优化,并且可适当针对单品做活动,刺激自然流量的转化。流量分配方面,将店内的流量集中倾斜到主推款上,页面、详情页关联、客服、促销等各个能接触到买家的渠道集中推送这款产品。
挑选网红或者评论者时,找到产品类目的专业的评论者推广效果更好,人群也会更加精准。CPC、站外的推广渠道可以提前打开,提前给这款灌入流量,让流量呈现快速增长,拉高listing的成长曲线。提前准备好官方活动(秒杀、deal等)报名,重点做货品准备,在网红或者评论者发布产品资料结束后,紧接着去报名官方活动衔接上,报名的成功概率是非常高的。如果产品基础比较好,在报名的活动可以直接配合网红或者评论者的推广时间,这样活动产出更高,下次报活动更容易通过。
推广结束后,一定要稳住流量、销量、店铺绩效表现,做好产品评价。流量重点关注带动的自然流量的提升速度,店内流量继续倾斜,客户做好引导推荐。销量关注自然成交是否有上升,及时做好补救措施,比如设置一些小活动促进转化。如果客户回购率基数大的可以针对老客户做活动,稳住销量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客户的粘度。产品成交后,及时引导客户确认收货和评价,这样显示在页面上的高成交量对产品的转化和权重有一定帮助。
总结
利用网红或者评论者去快速积累销量,刚一看觉得不可行,但是如果核算完CPC、谷歌、FB这三个主要推广途径的成本后,能够大幅度降低时间成本,对于具有明显季节性产品来说,换季将是一个提升或者超越对手的难得机会,不妨用这个方法试试。很多时候,战略性的亏损,意味着更大的机会和优势,何不破釜沉舟一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