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诗文百年树人军迷

又是一年高考时

2017-06-07  本文已影响198人  闲淡山人

        今天又是每年高考开始的日子,前几天刚下过一场芒种雨,今天空气清新,艳阳高照,确实是一个好天气。

        去年高考时好像下了一场大雨,那天早上沿着马路遛弯,经过通州二中,潞河中学,运河中学,通州东关,然后沿着新华大街经过四中,一大圈下来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直到小雨停歇,将顺路拍摄的照片做了一个美篇。今天雨后初晴,风和日丽,街边的栾树花开正盛,祝愿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能够下笔如神,妙笔生花。解题如同砍瓜切菜如履平地,看到的题目都会,不会的也能够蒙对,高考就是平时会考,成绩步步登高,摘冠折桂,今后的路步步顺遂。

马路边栾树花开

        今年的高考已经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第四十一个年头,人过四十而不惑,平心而论,恢复高考以来,四十年的岁月中华大地经历了太多的改变,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论恢复高考对人生的影响,最有发言权和感慨最深的当属于经历过文革岁月,十年之间大学和高校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招生,确实是对整个一代人的不公平。恢复高考前三年,一切还不是十分正规,当年的考卷考题也是十分简单,但是也有许多人不会做,考试分数比较低。但是过去的历史是在特定条件下一段艰难岁月,刚发起文革之时,正是老三届学生闹腾最欢的时候,所谓的停课闹革命,教师被当作臭老九被批斗侮辱,就是那些当年学生娃的杰作。作为学生的红卫兵,尤其是当年清华北大的造反派们,不是专注于学习而是热衷于派系斗争和武斗,风靡全球,连周恩来总理都不能制止他们的胡闹,最后让毛主席接见谈话之后以及大规模接见红卫兵之后,红卫兵全国串联活动才告一段落。后来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部队去接受火热生活的洗礼。

        这一代人,当时被称做垮掉的一代,夹缝中的一代,被耽误的一代。当时恢复高考时大学招生也还分为本科,大专,中专,能够考上中专学校就是了不起的人才,那时也确实有一大批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中坚和栋梁之才。在文革时代学校教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1972年周恩来总理发出指示,学校要复课,学生要复课闹革命,坚持开门办学方针。我记得那时农村里的小学和初中高中,学生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晋南一个山村小学的学生也有七八十个人,要知道那时我们一个大队也就才三四百口人。初中两个班也有一百多人,初中一年级三个村的学生有七八十个。高中那时也比较多,一个公社有三四所高中。我的大姐二姐和哥哥也是在农村公社时代上的高中,也经历过恢复高考的岁月,那时的学费很便宜大概也就几块钱人民币。不幸的是刚恢复高考时考生录取比例很低,我的两个姐姐和哥哥都没有能够跨过高考门槛,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年代回家务农啦。

        我是1972年冬天开始跟着二姐到学校开始上学的,当时大姐刚上初中,二姐是四年级,哥哥在二年级。刚去学校时我们家还住在姨家隔壁宁家老院,那个宁家的户主当时在邻村宁董初中教学,后来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山西大学的大专,后来在太原西山矿务局工作到退休。他的大哥在运城南风化工厂工作,他大哥家的大儿子在运城盐化铁路工作,二儿子和我二姐同学,后来做过队长和村长。他大哥家大女儿做过我五年级的老师,后来出嫁到姥娘家的村子,就是我们家亳清河对面的小赵村。那时小浪底水库还没有开始建设,移民搬迁也还是在国家遥远的计划之中。

        刚恢复高考的岁月,我们村子里考学跃龙门的,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宁家长辈,还有一个赵姓叔辈考了中专,后来在唐山兴达钻具厂工作,记得在我上学时他回家还不断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另一位考上大学的是村里宁家一个在文革时期经常被批斗的富农的孙女,毕业后在运城农业研究所工作,我在运城上高中时还去她的宿舍拜访过这位大姐。文革时期的批斗会也是在有文件传达时,队里或大队开会,村里的两个赵姓地主,宁家富农,高家王姓一个据说是国民党团长,川子沟一个崔姓偷了队里仓库粮食的,这些地富反坏分子几个人成为批斗会的主角。地富反被戴上纸糊的高帽子低头认罪,那个偷粮食的却是每次背着大长毛裢,光赤着脊背,背着百十斤的粮食袋反思自己的罪过,每场批斗会下来都是汗流浃背。有时看着他太累啦中场休息时允许他歇口气,大家休息完开会他接着背。那时村里还没有电灯,有时是架几盏气死风的马灯,也有时使用比较亮的咔石灯也就是乙炔加水产生乙炔气体的电石灯,村里的孩子们像过节似的在会场穿来钻去,一般批斗会时间不长,开完批斗会有文艺表演,电影,说书等。那时农村放电影自带发电机,也会临时架照明电灯,正式放电影之前也会放幻灯片。也许是文革时间长了的缘故,批斗会就像白毛女演戏一般,地富反坏分子也是村里人,开批斗会也像是早就编排好的节目,很少有人被打的情况。那位富农老爷子年龄大了,批斗会之后也就让队长安排打扫场院卫生,当然也给记工分。

        我爷爷属于本分的农民,家里在土改时有几亩地,还有一头牛和大骡子,在成立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生产队时,家里的牲口和工具被充公啦!这也是爷爷健在时经常念念不忘的事,就和他经常说起当年被日本人和国民党抓夫支差的旧事一样,成为农闲时的故事。爷爷小时候也读过几年私塾,他那副用三担麦子换来的棕色石头水晶眼镜,算是他最喜爱的宝贝,据说眼睛上火时戴着眼镜效果很好。后来大概传给我的哥哥,他的长子长孙啦!

        后来我们的新家就在学校旁边,学校是几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和一座戏台子。戏台子平时用雕花门窗的四扇屏风门窗隔开戏台口子就是教室,遇到演戏排节目再把雕花屏风挪开就是那个年代的典型戏台子。虽然我上学比较早,但是后来冬季开春升级改为秋季升级,加上其它一些因素反而成为班级里的大龄学生。先前农村一般九点多十点吃早饭也移风移俗改为早上起来吃早饭。那时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早读,早操,早课,早饭,上午课,午饭,下午课,晚饭。那时上午课和下午课各两节,中间十分钟课间休息,下午也有体育活动。后来改成与现在实行的作息时间。当时也实行过夏时制,后来因为列车时刻表更改麻烦而废止啦!

        我是在恢复高考第十年的1986年7月,在晋南运城市康杰中学168班参加的高考。其实对我来说高考的记忆比较平淡,记忆深刻的是两次中考。在小学时升级季节更换,我在三四年级期间多上半年,1979年上宁董初中,当时还是初中高中两年制,初一年级结束时,初中合校,宁董初中撤销并到小赵初中。大概是因为过河上学不便,或许家里不愿意我住校,我和姨家表姐一起转到西滩初中,吃住在舅舅家里。1982年7月初中毕业,那时由于英语教学还不正规,第一年中考英语成绩不计,除了英语考试成绩49不计外,其他几门成绩372分,当时考语文,数学,政治,理化,史地生,英语。数学是代数平面几何一张卷,物理化学一张卷,历史地理生物一张卷,每卷满分百分制。第一次中考报考运城地区的稽山师范,是中级师范学校,中专文凭,毕业后做小学教师。也算是有文凭的公办教师。那时教师有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即代课教师之分,一个是脱产非农业教师,一个是半脱产农村教师。民办教师享受村民待遇,平时教学,也有口粮田和自留地。就和那时的农村赤脚医生一样,做着公益性事业,但是依然是农民身份,属于农业户口。

        那时人们的职业和等级观念很淡薄。我第一次参加中考,也仅仅是朦胧的一点将来可以当老师,教书育人也不错,毕竟我在农村初中属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初中毕业上师范学校,毕业当一个孩子王,在家乡山村教书育人也是一个比较正当而受人尊敬的职业。然而这种卑微的所谓青春理想,在黄河岸边鸡笼山下黛眉对岸的理想萌芽,却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击得粉碎。

        那年夏天的连阴雨先是将我们家的窑洞洇渗坍塌。虽然我们家住在学校旁边,但是那片地的窑堤比较薄,而且是沙质土壤,打窑洞时就有黄白沙土。那种沙土与河沙比较相似,不同的是河沙是石质的,可以与水泥制作混凝土。黄白沙散松如土,烧制玻璃炒玉米花和花生比较合适。它与制作炒琪的白土和与煤混合制作煤饼的黄土遇水比较粘不同,黄沙白沙遇水反而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水流淌。老家农谚,初一阴,初二下,一下下到十七八。连续十多天的阴雨连绵,半夜三更都能听到黄河水呜咽沉闷与东河水野马奔腾咆哮的声音。

        从我们家门口看黄河与东河,东河水好像越过山梁可以破岸与亳清河汇聚一般,下亳城旁边的涧河平时是干石滩,此时也是黄龙翻滚,与亳清河汇集成宽阔的河面,这时节想过河去对面公路到县城,唯有宁家坡水文站的溜索可以到亳清河对面的小赵苗圃,再走泥泞不堪的土路到砂石马路上。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连续十多天的连阴雨让我们家的窑洞三眼塌了两眼,虽然没有坍塌毁掉,但是不时从窑顶掉落的泥土也着实吓人而成为危窑。在连绵阴雨中全家临时搬到大队部的房子安家。在刚考完不久发榜时,我第一次去县城参加面试和口试,我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全县第三名,那年稽山师范在我们县录取二十七个名额,体检面试口试几个环节都很顺利,我从大姑家出来回家时自然感觉十拿九稳。

        第一次去县城回家,我没有去汽车站等车,顺路往前走想着到下一个路口再坐车。谁知一直走到出了县城到了二中路口都没有坐上车,也许那司机看我一个娃娃家也不像坐长途车的吧?鬼使神差,我在经过二中旁边的一座桥时,在三岔路口竟然过了桥往西峰山那边走过去啦!大概走了二三里地,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穿着劳动布也就是现在的牛仔布衣服的中年工人,见我一个人沿路边走,就问我:"小娃家,你去哪多家"?我说去古城哩。那位好心的工人师傅说:"憨娃来,你走错路啦蛮,宅是去清源西峰山乃路,你其走真远啦?去古城是往济源方向走哩蛮,我给你带到底下外三岔路口哩,你在喔扽车过来着"。

        那时候不知道怎么着一股拧劲,在回到二中旁边的三岔路口,我也没有老实等车过来,愣是沿着砂石马路一直过皋落,长直,王茅,下亳,过亳清河,经晁家坡,董家圪佬,从早上六点半出县委大院的大姑家,一直走到下午两三点钟,回到奶奶家李家庄,没有吃饭喝水休息,一路走了三十公里从新城刘张县城走回家。回到奶奶家听说我从县城走回来,婶婶给我做干面吃过之后,倒头睡了一觉,天黑前过李家沟回到家里。

        然而命运多舛的是一直等到一九八二年的九月二十八日,我也没有等到那一纸录取通知书,去县城开会回来的村干部说,我的名额被人顶替啦,原因是我年龄差两个月不到十五周岁。于是我开始在初中复习一年,因为高中也开学一个月了,我没有报考县里的高中,古城的一中也去不了,经人介绍我去古城初中34班插班复习,这一年,我在古城初中知道自己的不足,补差益强,恶补英语课,对语文,数理化,史地生,政治课巩固强项,学习成绩也在比学赶帮之中稳步提升,连家里盖房子上梁我也没有回家,记得临考前两个多月没有理过发,还是父亲从家里来看我时,在古城姨家大表姐家里给我理的发。刚开始在古城复习借住在大表姐家,那时也许是我处于一种忘我状态,除了吃住在大表姐家,平时帮着挑水外,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在发奋学习之中。等考完试回到家时,看到家里新房子已经拔地而起,劳累的母亲急忙给我做饭吃,那种虽然觉得轻松而实则酸楚的滋味令我终生难忘。

        皇天不负苦心人,1983年7月的第二次中考,我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到了位于运城的山西省重点中学,康杰中学,以班级成绩第一名分在168班。我的中考总分比我们初中34班的学霸刘雷宝同学差几分,他也是以班级第一名成绩分在康中167班,后来报考兰州大学,在成都考研,分到上海极地研究所工作。

        1986年7月7日,8日,9日,是我在运城康中参加高考的日子。我们那届是第十年参加高考,获得了康杰中学高考十连贯的佳绩。重点中学的学习以自学能力培养为主,也得益于我在古城初中和康杰中学遇到了教学能力极佳的老师们。从他们这些男女老少教师们高水平的教学中,学到了知识和兢兢业业做事,学习他们做人就做人上人,做事就有高精尖的争先创优精神,学习他们剖析事理,认真敬业的治学精神,使我从一个偏僻农村的放牛娃,脱胎换骨成为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的决心。

        那年夏天在高考前夕,在晚风拂面的灯火辉煌的教学楼上,我一个人静静地冥想着未来,一边过电影似的梳理着所学过的各门功课,那些鲜活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珍珠一样一连串的串接起来,各种知识和思想就像一砖一瓦一样,勾卯衔接,构建起一座宏伟壮观的知识大厦,我自己也像轻轻地漂浮起来一样,吟咏着王国惟先生关于学习三个境界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有唐人王之焕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悟,以及孔圣人"会登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舒适畅快之感。那年高考,考上大学已经不是考虑的焦虑点,只是在期望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人生只有一条路,对于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唯一条件就是自己喜欢而且能够体现自身价值。选一个对社会有用,能对国家民族获得最大利益的工作,干一番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同时对自己修身齐家平天下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最佳选择。幸好在高考填志愿前几天,军校招生的老师先是上海政治学院的老师与我谈心。因为他们所招的专业是图书馆专业及政治思想工作,根据我知识面比较全面,数理化更优秀一点的情况,介绍我选择空军第二炮兵学院,即后来更名的空军导弹学院。

        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已是三十年。当年的高考选择,如若与第一志愿北京大学无缘,就立志从事国防事业。虽然人生路上不可能没有荆棘坎坷,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是不管遇到怎么样的艰难困苦,遇到怎么样的艰险曲折,一路走来,幸运的是我们那届本科班,学的专业是雷达系统工程,而一个兵器型号的几个专业,我们是几个车一起学,逐车练,目的就是到部队不管雷达专业哪个岗位缺人都能尽快上手。我到部队从事的第一个专业就是最难的座标车专业。1991年渤海湾初次出手,在实弹射击中在主管技师岗位保证弹起靶落。虽然那次三发二中,一发导弹轨迹有点问题,但事后检查验证兵器装备保障良好。后来学习新装备,所学专业无不是迎难而上,力求全面掌握并学好手中装备,为祖国的防空导弹事业扎好根基,培养人才,精益求精,兢兢业业。走过千山万水,不改那份初衷,经手每件事情,做到可圈可点,成为经典标杆。留给后人和历史的是无怨无悔的青春,是人生路上的一座座高峰。军营工作有始终,事业追求无边界。不管人生路如何颠簸起伏,只要生命不息,人生追求永不言弃。如同一曲动人心弦的交响乐,不管高歌猛进还是低吟浅唱,都要唱出最美的歌,走出最漂亮的人生轨迹。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关注天下事,做好自己的事。生命有限,人生无界。只有不断地奋勇向前,走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人生路。

        回首往事,人生路上坎坷不平与幸运同在,人生考验与智慧硕果同在,如果不吃苦中苦,怎么会有甜中甜?若不尝试失败和磨难,怎么得到成功的喜悦和感悟?困难重重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弃努力而虚度了年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险阻不可怕,可惜的是你不会欣赏路途中的奇妙风光与旖旎的美景。人生路,时光荏苒,岁月飞逝,错过的不会再来,珍惜眼前的一切,且行且珍惜。该丢弃的就让它随风而去,轻装上阵,砥砺前行,美丽的邂逅就在不远处。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一切,在别人眼里的痛苦,也许是成就功业的催化剂。风雨过后是彩虹,美丽的心情是不老的妙药。一切风雨,静静地欣赏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