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你却爱上了别人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是一个拜金女说的话,有些粗俗,倒也能充分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
说这句话的人不可耻,至少她讲出了自己的心声,总好过许多人明里痛斥谴责,心里和行动上却更为激进,恨不得立马出现一个土豪把自己掳走,管他真情假意,玩完了留下一大把钞票就好。
还有人一面扬言自己绝不会步这种人后尘,将自己立于道德制高处,心中又每日每夜——甚至在做梦的时候——想着童话里的故事,希望白马王子能够早日到来,将其掳走,坐在偌大的皇宫里被疼爱和呵护。
从道德观论,她们是十足的婊子,以不劳而获的姿态,用父母给予的本钱作为交易的筹码;同时也在心底滋生些许期盼,若能爱情财富双收,也算是一桩人生幸事。
但结合社会实际,也不能全怪她们。她们固然有所不耻,可毕竟有自己的追求,对财富的追求,也是一种追求。
这种追求并非源于她们的本性,而是时代的飞跃,贫富的不均,所造成的心理变化。
物质时代里,在财富与爱情面前的抉择,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
抉择是艰难的小仲马在他一生难忘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逝世后,以她为原型,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写成《茶花女》这部死生契阔的爱情故事。
那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年代,那是一个财富与地位至上的年代,也是几个世纪以来贵族声色犬马的最后盛宴。
巴黎的上流社会向来离不开女人,有女人的地方就有贵妇和妓女。她们的身份虽有不同,其追求倒是并无二致。贵妇为了权力地位,甘愿成为王公贵戚的玩物;妓女为了生存,用身体养活自己。
妓女分好几等:有在暗巷揽客,一夜辛劳只为换取面包裹食;有在妓院门口向路人扭腰抛媚,好有个寄栖之所;也有在名流汇聚的杯光中彰显自己的美貌,成为一众权贵争抢的对象。
小说主人公玛格丽特是最后一种,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交易,换来舒适的居所、漂亮的马车、奢华的衣着首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堕落风尘的女人,却有着同行难以企及的资本。她在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无所不精。塞万提斯、拜伦、司各特等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她可以随口道来,格调高雅到让贵族汗颜的地步。凭借这些普通妓女所不曾拥有的涵养,她从一个农村女人,一跃成为巴黎贵族哄抢的目标。他们为了能与她缠绵一夜,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
她也是可悲的,夜夜笙歌虚耗她太多的青春和生命。这种虚耗不是外在容颜衰老的体现,而是致命的肺结核(肺结核在当时是不治之症)。
在疗养期间,她一夕之间从宠儿变成弃儿,仅有少数年轻贵族还贪恋着她的美色,前来探望。探望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将来病愈有机会占有她,好让自己成为上流社会众人瞩目的焦点。
此时的玛格丽特看透凡尘,心灰意冷,幸而得到一位俄罗斯老公爵的“金援资助”。是一场交易,还是老公爵对逝去女儿的情感寄托,我们不得而知,小说并没有告诉我们。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位老人善意的资助。
回到巴黎,玛格丽特不用再委屈自己,充当别人的玩物。可老公爵的资助,却未能抵消她长期以来养成的奢侈,始终入不敷出,负债累累。
她一面深居简出,一面又无法摆脱铺张奢侈的陋习。就在这种情况下,阿尔芒的出现让她怦然心动。羞涩、内敛、涉世未深的年轻贵族,与那些情场老手相比,有一股清新脱俗之感。况且,在别人只关心她美色的时候,只有阿尔芒忧心她的病情。这是一份真诚的关怀,是一份打动人心的体贴。
少女刚在心中筑起的高墙,瞬即化作土垒。
女人的心,是水做的让一个对爱情失去寄托的妓女重燃爱情的火苗,似乎有些荒谬。可是请别忘了,妓女也是女人。但凡女人,哪一个不是在心底憧憬着爱情的来临?这与身份地位、财富权利无关。这是女性对异性的内心期待。
两人在郊外共处数月,使玛格丽特彻底看清世界。她要的是爱情,不是财富,更不是所谓的名声。
为了留住年轻人的心,她变卖家具、首饰,偿还债务,缩减开销,与阿尔芒过起了田园生活。
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在那段时间里,除了爱情的滋润,再没有什么能动摇她的意志。
可是现实是无情的。贵族和妓女从来不是一个阶级,也不是同类人。纵然阿尔芒有心向往,他的父亲也绝不会坐视他自毁前程,尤其是他的妹妹因闲言碎语损毁清誉,一桩婚事险些告吹。
玛格丽特的伟大,不仅体现在爱情上,更是体现无私的爱情上。她深谙贵族阶级的思想观念,最终选择放弃。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放手,是对他最好的爱”。
单凭这一点,她已经不再是世人眼中的妓女,摇身变成了圣母的形象。这种宁愿牺牲爱情,也要让对方过得更好的人,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有,只是实在太稀有了。
为了能让对方死心,她重回巴黎,拖着残躯用最后的生命的斩断阿尔芒的痴心。这样的做法对阿尔芒极其残忍,对自己更加残忍。
这一举动,令她的形象进一步升华。相信万千读者每每读到此处,都会禁不住潸然落泪。我也曾经为她留下惋惜和痛心的泪水,让一个极其理性的男人落泪,是多么不容易啊。扪心自问,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淌下眼泪的书籍,或许一只手便能数过来。《茶花女》便是其中之一。
临终前,玛格丽特的书信感人至深,一字一句都充满了情人的爱恋,将情感的渲染到最高点。玛格丽特的死亡,这种情感瞬间跌落到了谷底。极端化的差异对比,极具感染力,展现了艺术的魅力。
她就在这样的孤独和对阿尔芒的爱恋中悄然离去。当阿尔芒赶回巴黎,无情的公债人已经开始将她的财产拍卖,能看到的,就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坟墓和她身前最喜爱的白色茶花。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墓碑故事固然有夸大和煽情的成分,尤其在小仲马对爱情层层递进的加工后,让读者欣赏到一段超越爱情本身的爱情故事。
在写作手法上,小仲马运用倒叙作为开头,类似回忆录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共鸣。
过于煽情,难免使小说低俗化,第一人称的理性叙述,很好地回避了这一点。
大胆的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大作家非凡的魄力。要知道,当时浪漫主义渐入尾声,正被现实主义主流所取代,就好比今天文学作品的边缘化。并且,《茶花女》是小仲马的处女作,也是他写过唯一的小说,其他都为剧本。
这种逆势而为的胆识,完全不亚于当今社会,一个籍籍无名的新人写下一部出彩的文学作品,有机会得以出版,并大获好评。
严格意义来说,《茶花女》是一部通俗小说,其中固然有现实揭露的成分,批判上流社会的人情冷漠和贵族贪图物欲的享受。
但这种揭露并不深刻,它没有深刻洞悉贵族阶级狂欢盛宴背后的焦虑和忧患,更没有深刻体会到贵族铺张奢华背后真正的目的,即从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势。
小仲马是私生子,也从未真正融入到贵族圈内。他所看到的,只是贵族伪装的面具。但作为一个爱情故事,它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能从历史的沙漏中流传到我们手中的爱情小说,没有一部不是立于金字塔顶端的。
文学作品固然有其深邃的一面,通俗小说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只是当今的通俗小说、爱情小说,不免太过粗制劣造。这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走向有关,越是套路化、小白化,越能吸引读者。通俗小说变成了低俗小说,阅读成为消遣娱乐的工具。资本市场又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层层包装之下,成为所谓的IP。这并非作者和读者的过错,是资本市场的走向主导了这一幕的发生。
所以,“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更没有必要用道德标准去批判。批判之前,先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有资格去批判。
此外,不乏一厢情愿的人,为玛格丽特平反,硬是给她冠上“女权主义”的道德冠冕。我不知道这些人是无知,还是要显得比别人更具独到“见解”。一个被病痛折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乡下女孩,哪里有什么女权主义的意识?小仲马受父亲影响,流连于酒色,在他血气方刚时,会想到女权主义吗?
文学是要考之以证,由证论理,以理服人。不是张口胡来,随意贴标签。
最后,奉上一段小仲马在《茶花女》扉页上留下的一段话——一段表达他对深爱一生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诗句。
你我天各一方的原因我也弄不清,
微不足道的理由是有的:我感到你悄悄地爱上了别人,
唉!人世的纷纭:我为何远离你而去?我为何又重转回程?!
不久,我曾函告你我很快便会归来,
我将投入你的胸怀,
渴望跟你重相会,
求得你的恩赐,求得你的谅解。
这一下我可回到了你的身旁,
天啊!映入我眼帘的竟是紧闭了的门窗!
人们告诉我:坟墓里蛆虫啃着我心爱的人儿,
如今她早已不在人世,如今她早已消亡。
临终的时刻仅仅一个人没有把你遗忘,
她垂头丧气地站立在你的病榻旁;
朋友们都不敢亲近你啦,
我知道:难得有两位把你送到了陵墓。
我敬仰这两位勇气十足的人,
对世俗的偏见他们没有半点萎缩,彷徨;
他们以行动表达了对你的悼念,
报答那逝去了的时光。
他俩保持了对你最后的忠诚,
而公爵们早把你忘个一干二净;
他们不屑给你献上一个花圈,
但他们都曾用金钱收买过你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