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生命很短,你要做个聪明人

2022-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朝西的向日葵

这两天在读这本畅销书《生命很短》,这本书是由畅销书作家雾满兰江著作。

刚刚看到书的题目,真的感觉满满鸡汤味,本来想放弃但随着深入,我发现了一些宝藏认知。吸引这我继续下去。

话说回来,我发现自己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读一读这类认知类的励志书,或许你想说那是浓浓的鸡汤,可是我想说,鸡汤有什么不好,口感不错,滋补身体。个人认为,只要有利于自我成长的书籍,都是好书籍。

我读过的关于认知类的书籍,比如《认知觉醒》、《好好学习》、《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释梦》、《洞见》、《大脑的奥秘》等等,这些书就像导师,引导我一步一步走向人类认知的大门,并向我展现了一些从前未曾见识过却深刻感受其强大力量的底层逻辑。

想要过好这一生,就从研究人类大脑开始吧。因为大脑里面装载着我们在人世间生存和发展的密码,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构建适应生存发展的知识体系, 而这一切就得益于对大脑的开发。

当然开发体力和生存技能也可以支撑我们过好此生。但是一切技能的获取,均离不开大脑的主动参与和对大脑的百般锤炼。

比如我们说画画,我们知道儿童学习素描的时候,老师会让孩子们排线,那是极枯燥又无聊的事情,你以为是练习手的操作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练的是大脑对肢体的控制能力,练习的是大脑掌控的精细度。当我们学会基本功以后,开始创作,想要走更远,大脑的创造性就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可能。艺术品之所以有价值,那是因为大脑的劳动价值更高。

说白了,对大脑的开发程度,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过好此生。

《生命很短》这本书中有几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心穷症。大概很多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病症。历史上很多人都得过这个病,项羽、周瑜、王伦.....不止这些。

心穷的人会表现出:见不得人好、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害怕他人掩盖自己的光芒.....

作者说,嫉妒其实是自己能力自卑的一种表现。说白了,提高自己的能力, 才能具备容人的雅量。同样,具备容纳人生中的各种不如意,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支持。

再比如:我们总喜欢说,网络上的信息铺天盖地,哪里还需要我们专门去找大部头研究啊,需要的知识动动手指头就能获得,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也节省了脑细胞。

但作者却认为 ,我们从网络上获得的不叫知识,只能称其为信息。是独立个体、没有关联和体系的游散信息,它没办法形成知识。网络上搜索答案可以,却思索不到思维过程。只有纳入我们知识体系的知识点才能成为知识,才能在我们需要指导实践的时候跳出来为我们服务,带来知识效应。

这句话我感同身受。这两天孩子准备期末考试,陪伴孩子一起复习,发现孩子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将老师总结的知识点背得滚股烂熟,在做题的时候却不知道该用哪个知识点,大脑是混沌的。知识和实践没有形成链接,她知道了果却没有参与因的理解和消化,必然不会运用。

而人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在什么情况下用,那懂得再多又有什么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