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生家庭》分享
今天开始阅读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的《原生家庭》,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这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克雷格-巴克是影视编剧兼制片人,他曾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
这是一部震耳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金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给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到: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晦暗的感受。它们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文化一直所倡导的,经过两千多年一以贯之的宣导,孩子对父母的孝道就成了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教条。在这种教条之下,你的那些晦暗的感受将无处安放。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但孝道让我们只看到前者,而否认后者的存在……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去认识自己的家庭。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后者的这些种子会长成无形的杂草,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侵入我们的生活,伤害我们的自信和自尊。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他们不断贬损、伤害甚至虐待孩子,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样的父母就是有毒的父母。
对于任何一个职业都是持证上岗,唯有父母这个至关重要的职业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我们凭感觉和本能去尝试,所谓的方法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父母,到现在不是还有许多人在倡导“不打不成器”、“棍棒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
而中毒的子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因为父母的虐待而自责愧疚。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1)“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子女会竭力为父母开拓责任,否认父母的不完美,自我欺骗的合理化,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为可接受,以排除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可能性。过度神化已故的父母。
(2)“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子女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父母自己最重要。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也有权利要求父母设定一些合理的行为限制来对自己加以引导,有权犯错,也有权在不受身体和感情虐待的前提下受到惩罚。
最后,孩子也有权利做个孩子。他们有权在童年时期嬉戏玩闹,率性而为,并且不担心因此受到责怪。
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接收。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并且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接触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参照标准,于是,在家中获取的关于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当作普世真理,深深铭刻于心。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尤其是性别身份的形成至关重要。孩子需要父母确认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还有一种消失的父母
圆满离婚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就当时婚姻状况而言,离婚是最健康的举措,还是会对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对父母而言,认识到自己离开的是伴侣而不是整个家庭,这一点至关重要。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与孩子保持联系,尽管他们自己的婚姻破裂、生活发生巨变。一纸离婚判决书不能成为不称职的父母遗弃子女的许可证。
父母任何一方的离开都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极为痛苦的缺失感和空虚感。从孩子的生活中消失的父母会强化孩子不被关爱的感觉,继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这种伤害会一直继续下去。
不论是“他们并不想伤害我”还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些辩解都掩盖了一个事实:这些父母推卸了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这些有毒的父母通过推卸责任,让孩子失去了积极角色的榜样,而没有了积极角色作为榜样,孩子的情感将难以健康发展。
(3)“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去做、去尝试、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会总觉得无助和不满足。在焦虑、胆怯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而当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和成人期时,许多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一直以来的指导和管控的需求。
“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这都是为你好”……这都是操控型父母的说辞,把操控伪装成关心。
直接控制,经常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你的意见毫无价值,你的需求和愿望也无关紧要,在你和你的父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利失衡。
还有一种常见的操纵型父母是“帮手型”父母,他们对成年子女不会放手不管,相反,他们会经常制造一些状况让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
许多有毒的父母会把一个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以突显其不足,使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因此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就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去迎合父母的想法,以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喜爱。父母采用这种分而击之的策略来对付那些过于独立、威胁到家庭稳定的子女。
不论是不是故意的,这些父母都把正常的家庭子女之间的竞争挑拨得更加激烈、残酷,这种竞争会阻碍兄弟姐妹间感情的健康发展,影响极其深远。除了使孩子的自我形象受损,消极的对比也会造成兄弟姐妹间的憎恨与嫉妒,令他们的感情一生蒙尘。
当有毒的父母给我们施压,摧残我们的感情,使我们胆怯、内疚好控制我们时,我们要么投降,要么叛逆,但还是被父母牢牢地控制着,这种控制还没有度。
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他们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4)“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在酗酒家庭中,酗酒父母通过他们惹人怜悯、穷困潦倒而又不理性的行为主动抢占了孩子的角色。他们自己就是难以管教的孩子,如何容得下家里再有其他孩子?
酗酒者的子女成年后的配偶常常也是酗酒者,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重复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论这些情感是多么痛苦又或是对自己有多么大的伤害。
在中毒的成年子女所受到的伤害我中,信任缺失是最普遍的一种。
嫉妒、占有欲和怀疑是许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的人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有些孩子会通过自我伤害或是违法行为来塑造他们负面的自我形象,而另一些人则不自觉地用情感甚至身体上的各种症状来惩罚自己。有些孩子被迫成了替罪羊,也有些则被迫承担起家庭英雄的角色。
作为酗酒者的成年子女,掌控自己生活的关键在于:如果不能改变父母,那么就自己做出改变。你的幸福没必要仰仗父母。即使他们一成不变,你一样可以战胜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并摆脱他们对你成年后生活的控制。
(5)“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他们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成年后的大部分虐待儿童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他们的角色榜样就是曾虐待自己的父母,而暴力就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尤其是愤怒)的唯一手段。
许多虐待孩子的家长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满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层面上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将子女视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并在他们身上寻求父母从未给予自己的情感满足。当子女无法满足这种情感需求时,他们就会被激怒,进而将怒火以暴力的形式发泄到子女身上。
还有些虐待者,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暴行归咎于他人,而是竭力将其美化为实现孩子利益最大化的举措。殊不知体罚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视却异常强烈。
(6)“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有的会直接地、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还有的会通过长期的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绰号或是拐弯抹角的羞辱来对孩子攻击。殊不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父母反复对脆弱的孩子开玩笑寻开心的行为既残忍,又极具破坏性。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家庭不仅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个体系,容纳着彼此紧密相连的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隐蔽地方式影响着其他人。这个体系是一张交织着爱、嫉妒、自尊、焦虑、欢乐和内疚的复杂网络——饱含着各种各样地人类情感,这些情感在其中此消彼长,在由家人的态度、理解和相互关系构成的混沌海洋中不断翻腾。
有毒的父母对孩子持有的往往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观念。而观念和规矩是家庭系统的骨骼和血肉,有毒的父母在家里的平衡被打破时,他们会宣泄心中的恐惧和懊恼,应对死板,会矢口否认,推诿指责,强行阻挠,出现三角关系,保守秘密。
了解了有毒的父母所带来的伤害,了解到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与父母有很大的关联,一些想不通的事也与原生家庭有关。那我们要如何去做呢?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去正视它,只有将责任归于应该负责的——你的父母后,和自己内在的小孩对话,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理解自己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停止自我毁灭性行为的重要一步。
以下四类惯常的消极感受常常给我们带来麻烦:内疚、害怕、难过、愤怒。我们要尽可能让自己不内疚、不害怕,还要有效管理自己的愤怒。
中毒的子女成年后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因为在成长的环境里,他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更有效的管理愤怒的方式: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愤怒;增加运动量,增加内啡肽;不要让愤怒加深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做好了前期的准备,接下来,从容坚定地同父母谈一谈自己记忆中发生在童年时期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尽可能告诉他们这些事情是如何影响到你的生活以及你与他们目前的关系的。明确指明你们的关系至今仍令你感到痛苦受伤的各个方面,然后制定出新的基本规则。
在与父母对峙前:必须坚强得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其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必须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从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到对峙的后果出现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必须将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必须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最后打破循环,保护你的子女免受带有你童年色彩的有毒的观念、规则和经历的荼毒,从而从有毒父母留给你的扭曲的负罪感和自我怀疑中解救出来,进而解救自己的子女。最终真正改变自己的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