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什么书写《心经》?抄经时会印玺吗?

2021-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亿部心经

关于康熙皇帝书《心经》,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澄清。

以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和四十四年(1705年)为例,大致可以找出康熙皇帝未能按时抄《心经》的原因。

康熙四十三年,《秘殿珠林》所编辑的《心经》卷册里,缺六月十五、八月初一,九、十两个月,以及十一月初一,也就是全年本该有26卷册《心经》,实际上只有19卷册。查《清实录》康熙四十三年信息,此年六月出巡塞外,九月出巡,十月阅永定河,所以有:

1.六月十五日,“丙戌(六月十八)上驻跸鞍子岭”。

2.八月初一,“祭大社、大稷,遣都察院左都御史舒辂行礼”。

3.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初一,此日无大事,但随后就出巡了。

4.九月初十五,仍在外出巡。

5.十月初一,“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6.十月十五,任免了许多官员,属朝中有大政务。

7.十一月初一出巡回宫,此前几天分别驻跸南苑、华家营、顿邱、和韶屯、大营、南苑。

康熙四十四年,《秘殿珠林》所编辑的《心经》卷册里,此年缺正月十五、三月初一、三月十五、闰四月十五、五月初一、八月初一、十二月十五,如果算是闰四月,也就是全年本该有28卷册《心经》,按正常日子算的话,缺7卷,合计应该是21卷,但是实际上有23卷,因为康熙皇帝在二月上旬、四月上旬各书了一卷。另外,这一年落款没有写寿诞日,但是有三月上旬书经,权当为寿诞日书写。

查《清实录》康熙四十四年信息,这一年正是康熙第五次南巡,正月出发,闰四月二十八日回京,五月后巡塞外,所以此间缺失均可理解为政务缠身,未能及时书写。

康熙帝也有在固定之外的日子里书《心经》。试看落款为“壬午初三日”这天,康熙抄了两遍《心经》,原因是这一天为仁孝皇后的忌辰。仁孝皇后即康熙帝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11岁嫁给年长一岁的康熙帝,21岁生育胤扔时难产而崩逝。由此也可以看出,康熙帝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帝王。

印玺和题跋

在抄写的经书上钤印并不是自古已有的传统,魏晋时几乎是不钤印的。后来随着抄经时书法意识的觉醒,慢慢出现了钤印行为,但是同一经卷上也不会钤很多印。康熙帝虽然抄了很多卷《心经》,但钤了印宝的非常少。在有些特殊的日子抄经时会钤上印宝,如:

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八日浴佛节,钤了两方印宝“几暇怡情”“兆民赖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月初三钤了“保合太和”玺,此卷正是前文提到的為仁孝皇后忌辰所书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春,康熙南巡至苏州时抄了一卷《心经》塔,钤了“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两方印宝,此卷心经塔没有写具体日期,只写了“春”,很有可能是康熙皇帝为自己的生日而抄的《心经》。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八日浴佛节书《心经》塔,钤“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二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八日浴佛节仿赵孟頫笔书《心经》一卷,有“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二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初八钤“体元主人”“万几余暇”二玺。综上可知,康熙帝一般会在佛诞日或某些特殊情形下钤盖印宝。

康熙帝一生用印甚多,《康熙宝薮》中记载了119方,而所书《心经》用印则极简,从上面所列举的钤印中能看出端倪。这些印文多来自古代典籍,含义丰富,体现了一代明主在道德、修养、勤政方面的高度要求,似乎也可视为康熙皇帝重视《心经》的原因。

康熙帝在所书《心经》后的款识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即“康熙岁次某某某月某某日敬书”。按常规,抄经后的落款要用书写入的名号,如赵孟烦多称自己是“松雪道人”或“三宝弟子”“吴兴善男子赵孟烦”,仇英称自己是“弟子仇英”,董其昌称自己是“佛弟子史官董其昌”。但是康熙帝并没有按常规落款,他几乎不称自己是佛弟子,也不署“玄烨”之名,而“康熙”也不是他的名号,不过“康熙”的蒙文意思是“平和宁静”之意。

逢某些特定的日子,康熙帝也会写些与当时事件有关的跋语。其中主要是出巡途中所题跋语,如“康熙癸未春,南巡驻跸苏州敬书”“康熙岁次甲申嘉平月吉旦,驻跸南海子,敬沐拜手书”“康熙乙酉三月上旬,南巡舟中敬书”“康熙四十五年,岁次丙戌六月既望,避暑口外山庄,是月雨旸,时若禾黍茂盛,乘凉喜志沐手敬书”等。康熙帝在临摹古人手迹时也会特意在跋语中说明,如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分别临摹了几卷不同的古人手迹,落款则说明“仿欧阳询书”“敬仿颜鲁公书”“仿欧阳询笔意书”“仿黄庭坚敬书”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