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发布会(17)有界限的爱才是真爱
有这么一个游戏:
将一个成人的眼睛用布蒙上,然后旁边有人告诉他:前面有悬崖。
试想如果你是那个被蒙住眼睛的人,你敢不敢向前走,一步,两步。。。你会不会觉得心惊胆战,完全不敢向前。
可是如果旁边那个人告诉你:你前面15步远有悬崖。
此时要你向前走,你敢不敢往前迈一步,两步甚至三四步?
这两种情况,哪种让你觉得更安全?
毫无疑问,是第二种,因为你心里有边界有预期,你知道在多远的范围内是安全的,所以你才敢去行动。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我们的父母也希望能给孩子足够自由,可是这个自由是毫无约束的自由么?
当然不是,这个自由必须是有界限的自由。
界限不是限制,而是对自由的保护,让孩子的自我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由发展,有界限的自由才会让孩子感觉更安全。
在爱与尊重的前提下,建立有温度的规则和界限,培养孩子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勇气,学习做选择和负责任,孩子才能够享受到身心的自由。
如何给孩子设立界限:
一、基本原则
对于0-3岁的孩子,他们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入驻,无法清晰的理解你的界限,且孩子处在探索阶段,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保持好奇心,所以此时不要要求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而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将危险的孩子不能触碰的物品收好就可以,同时也可以给孩子设立有形的界限,如围栏围住楼梯间和厕所,不让孩子进入。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就必须设置明确的界限了,界限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会阻碍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所以设置界限应该适宜,应尽可能多的给孩子自由,只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就好:
1、不伤害自己,如生气时砸自己的头
2、不伤害环境,如毁坏公共财物、乱扔垃圾
3、不伤害他人,如打人、骂人等
在这三个基本原则上设立的界限,由于每个父母的接纳窗口是不一样的,没必要每个人的界限都一样,只要父母觉得自己能接纳自己内心舒服就好。
比如有的家庭就要求孩子进门必须换鞋子,可有的父母觉得换不换鞋子都无所谓,那就按自己舒服的来设立界限就好。
二、清楚地告知界限
界限可以确定我们的主权和责任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你必须清楚你的界限和你的期望是什么,同时也必须让孩子清楚地看见,你们在彼此的关系中才能够互相沟通。
你可以这样说:“我们家的规矩是吃饭时不能走动。"“我希望现在可以休息,不被别人打扰。”“你可以拉着我的手或让我抱着过马路,但是不可以自己过马路。”
而不是:“你要乖乖的。"“别到处乱跑!”“别吃太多糖!”“晚上早点睡觉!
这样含糊不清的话语,孩子是没法理解的,必须明确的告知孩子,你希望他如何做。
三、保持界限的一致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强化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孩子才能逐渐接受规则,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可是有时,因为父母对如何抚养孩子感到困惑,自己都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正确:有些父母会根据自己承受压力的大小(如疲劳、沮丧等)和心情的好坏,来决定是选择维护既定的原则,还是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或者对他们违规的行为听之任之。
结果,孩子无所适从,搞不懂规则到底是什么。
比如:孩子每次在家里打父母的脸,父母都笑嘻嘻的夸孩子:我的宝贝真有力气啊。可是当他出门打其他孩子的脸时,父母就发怒了,觉得孩子太霸道。
孩子有错么?
孩子没错啊,他不明白为何在家里可以做的事情到了外面就不能做了呢。
四、规则界限的平等性
规则必须是平等的,家庭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
比如:做错事要道歉,不能边吃饭边看手机,这样的规则必须全家人都遵守,不能只要求孩子做,而父母不去做。
孩子会懂得,父母不是权威,自己有权力维护自己的自我和尊严。
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有自己的边界意识,他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不轻易被他人改变,也同样知道他人的界限在哪里,不随意侵犯他人的界限。
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很多家长是不是在执行界限和规则时遭遇了很多的挑战。
比如孩子一遇到规则限制时就大哭大闹,吵个不停,家长焦头烂额,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哭得太厉害而哭坏了身体,心疼孩子,而有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哭就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马让孩子停止哭泣,采取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大声呵斥孩子或放弃规则,顺应孩子。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孩子哭得昏天暗地也伤害不到他,反而会扩大他的肺活量,所以不要担心孩子哭坏身子,就抱着他或者陪着他让他哭就是。
其次,父母受不了孩子哭,是激发了父母自己的内在小孩,让父母觉得不舒服了,所以需要疗愈父母自己,需要觉察自己,不要让自己被孩子的情绪控制了,不要让自己陷入情绪中。
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衡量一下,你的规则是否确实需要坚定的执行,如果是必须的,那么就和善和坚定的坚持就好了,然后陪着孩子,给孩子一定的发泄情绪的时间,当孩子经历几次你这样的坚持后,他就会明确你的界限从而不再挑战你的界限了。
就像我孩子,我从小给她定的界限就是:吃饭必须坐在桌子旁边吃,一旦离开就不能再吃了。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挑战你的界限,会离开后又返回想继续吃,我就坚持不能再吃,我爸妈想说情都不行,抱着孩子容许她哭,但是就是不能让她再吃了,这样她挑战一两次后每次吃饭都是自己吃,吃完就离桌,完全不用操心她不吃饭或吃少了饭,更不用满地追着喂饭。
当你坚定了,孩子也就知道你的界限,她其实是更有安全感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六、有一定的弹性
前面提到和善而坚定,现在又说界限要有一定弹性,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别着急,界限都是人定的,规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有些界限必须和善而坚定的坚持,如违背那三条基本原则的,而有的界限可以稍微有些弹性,做些变化,原则以父母和孩子都舒服为准。
举个例子。
有个妈妈规定孩子必须自己吃饭,坚决不喂饭。
可是有一天她的孩子自己吃了一会后就要求妈妈喂饭,妈妈先是坚定的拒绝了,告诉孩子:你可以自己吃饭,妈妈不喂饭。
可孩子随后说了一句话:妈妈,当你喂我饭的时候,我觉得你好爱好爱我,所以我想要你喂一下我。
请问这个时候,这个妈妈要不要再坚持不喂饭呢?
当然可以喂饭啦,听到孩子这么一说,心都溶化了,喂孩子吃下饭也没多大的问题啊。
又有人要问了,如果喂了这一次,以后孩子都以这个理由要求妈妈喂饭怎么办呢?
放心,孩子不会这样的,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当妈妈喂了他这一次,他确认了妈妈的爱后,后来再也没有要妈妈喂过饭。
所以我们给孩子定界限时,也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形当时的心态来做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