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蜀汉分舵二十二期训练营

22期王焱组+靳玉平+第三周第一次作业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风声_c14e

【主题】: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选自罗娜.雷纳《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P115-118

【R:阅读原文】

请根据上面的【R】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拆页介绍了一种当孩子做出了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时,父母如何控制自己情绪,避免对孩子大吼大叫的ABCDE法则,即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不要直接与孩子对话,通过观察自己的呼吸静下来,内心自问并思考一下,体会孩子想法,并表达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在创造良好沟通氛围的条件下进一步与孩子沟通。

WHY:当孩子做出了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时,尤其孩子犯重复的错误时,作为父母大多数都会很生气, 有时候会忍不住大声吼叫,甚至辱骂孩子,以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这个时候孩子要么被吓到,哭哭啼啼,要么觉得父母不尊重或侮辱了他,大声顶撞。在这种压抑或紧张的氛围下,父母吼叫的批评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甚至起到反面效果。如果父母采用ABCDE法则,控制住了对孩子的大吼大叫,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

HOW

A.内心自问,寻求改变。当孩子做出了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时,首先问自己,我是不是很生气?是不是想去大声骂TA,批评TA?我理解我的气愤,但能不能改变一下一贯的做法?

B.关注呼吸,平缓情绪。内心自问的同时有意识的放缓呼吸并去觉察自己的呼吸,感知自己的身体,以此分散对情绪的关注,平缓情绪,避免非紧急情况下直接与孩子对话。

C.平静思考、积极应对。在通过觉察呼吸,缓解情绪后,静下来想一想,能否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与孩子在平和的氛围下对话。

D.分析情景、确定需要。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孩子的年龄和性格,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其合理性,TA这样做基于什么目的和需求?

E.换位思考、表达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倾听和体会TA的想法和感受,表达自己的理解。

WHERE:用ABCDE法则主要是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主要适用于与犯错的孩子对话前的氛围创造。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上周六儿子到成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生篮球比赛。第二天周日,早上儿子8:00有节数学辅导课,妈妈喊了他几次,都已经7:30了还没有起床, 说是不想去上课了,因为数学课后马上又要到成都参加篮球赛。我第一反应就是他不想去上课,是想利用比赛出发前的时间玩游戏,因为比赛完回来19:00还要上语文辅导课,今天就没有时间玩了。于是我就很生气,大声对着他吼:怎么能说不上就不上数学课呢,就想着玩,马上起来,搞快。结果他满脸不高兴的说道,我很累,就是不想去学。但在我一再吼他的情况下还是起来了,一直到学校一路阴着脸,很是不开心。

A1+:现在想来,我其实也很内疚,也许他确实是很累,而且当天比赛完了还要上语文课,回来还要写作业,忙碌的日程他有点不能承受,想放松。如果我用ABCDE法则和他好好交流,效果可能会更好。

A.内心自问,寻求改变:我什么感受?我很生气,生他妈妈的气,为什么不早点喊他,也生他的气,想把他吼起来去上课,但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叫他起床呢?

B.关注呼吸,平缓情绪:内心自问的时候慢慢呼吸,觉察呼吸和感知自己的身体,放缓自己的情绪。

C.平静思考、积极应对:大声吼他也可能把他叫起来去上课,但这样他会认真听课吗,也许会满肚子委屈,听课的时候都心不在焉,这是我想达到的目的吗?不是,我应该心平气和的与他沟通,让他起床。

D.分析情景、确定需要:他还是个孩子,玩是他的天性,一整天不能玩,还要学数学、语文、写作业,还要到成都打比赛,想想确实很难受。他这个时候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鼓励。

E.换位思考、表达理解:站在儿子的角度,他的想法,哪怕是玩游戏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说一句:你昨天打了一天的球很累,今天行程又很满,会很辛苦,爸爸知道你想多休息一会。

采用ABCDE法则后,就构建了和谐的沟通环境,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11月内,一个月的时间用ABCDE法则养成不再吼叫儿子的习惯。

行动:以前每次儿子打游戏超时,不按时刷牙和洗脚的时候我都会吼他,在接下来一个月内,每次遇到上诉情况,我都使用ABCDE法则来控制情绪,不再吼叫,而是心平气和的与儿子沟通,让他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