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

做好这件事,改变人生的三分之一

2024-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西陆华胥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914/10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的分享,是整理的读书笔记,分享一些关于人生三分之一的事。

什么事呢?就是睡眠。

算下来,我们每天要睡8个小时左右,每天的三分之一在床上度过,而一辈子的三分之一也都是睡眠状态。

在效率的视角下看,真的有些低效,甚至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可是真的如此吗?并不是。

睡眠的机制,是进化的结果。我们的身体,保持清醒一天了,需要睡眠来休养,不只是解除身体的疲乏,也是让大脑系统休息,如此软件、硬件都得到了修整,再到早上的时候,就满血醒来元气满满。

看似不创造什么效率以及生产力的睡眠,是生存的必须,我们远没有进化到需要更少的睡眠的阶段,不需要睡眠更是异想天开。

所以,该吃吃,该睡睡,该忙忙,该歇歇,顺其自然就好。

熬夜有熬夜的美,不过早晚要后悔的,好好睡觉,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都是一件重要的事。

以下笔记,分享给你:

01)人体自然的“昼夜节律”周期比24小时略长。

规律的起床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设定”体内钟表,并控制“昼夜节律”偏差。每天在不同时间醒来让我们的身体感觉是在不同时区穿梭。如果你不想每天倒“时差”,请按照规律的时间起床,即使是周末。

02)为自己设定一个标准的起床时间。

在没有任何日程安排的情况下,确定自己自然起床的时间。

在有日程安排的情况下,确定自己必须起床的最晚时间。

如果上述两个时间相差不到1小时,把闹钟设置成其中的一个时间点。

如果上述两个时间相差大于1小时,把闹钟设置成必须起床的最晚时间。

03)不要总是躺在床上。

由于我们必须躺在物体表面或床上睡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大脑开始把床(刺激物)和睡觉(反应)联系起来。但是,如果我们经常因为焦虑、睡眠困难而清醒地躺在床上,我们的大脑就会慢慢地开始把床与压力、焦虑联系起来,而不是睡眠。

04)养成只在床上睡觉和做爱的好习惯,如果整间卧室都只用于这两件事是最理想的。把所有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都移开,比如电视、电脑,如果可能的话,甚至包括手机。

05)让自己松弛一下。

在睡觉之前,留出一段时间,做一些与工作、学习、日常琐事无关的事情。睡前如果能留出1个小时(如果想早点儿,超过2个小时也可以)是最理想的。在这段时间里,专注于一些让自己心情平静、愉悦和放松的活动。

06)每天留出20分钟的时间分项列出明天的安排或者白天积攒的焦虑。

这20分钟需要在准备入睡前至少2到3个小时,最好是在刚刚完成当天的工作或者日常活动之后。如果躺在床上,你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控制焦虑,请提醒自己,把这份焦虑放到第二天专门安排的“焦虑”时间里。

07)把握好喝咖啡的量和时间。

我们清醒的时间越长,人体就会越多地分泌一种叫作“腺苷”的化合物,它能够引发睡意,而咖啡因会阻断腺苷向大脑传输睡意信号而且其半衰期是5-7小时。

可以尝试在午饭后不喝咖啡,同时把咖啡的饮用限制在200到300毫克(约相当于两杯236毫升咖啡杯的量,具体计算要根据冲泡量)。

08)有困意了再去睡觉。

不要刚开始感到疲劳,就马上准备上床睡觉。如果你的确感觉需要休息了,可以找椅子或者沙发坐下来。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下生理反应,比如眼睛开始不由自主地闭上,或者头开始不受控制地前后摇晃,你就可以准备睡觉去了。

09)远离香烟,一夜好眠。

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会影响人的大脑,进而影响睡眠,就如同咖啡因一样。尼古丁不仅会减弱你入睡的能力,还会降低产生快速眼动睡眠和低波睡眠的能力,而这两种睡眠对我们的健康都起到修复作用。

10)远离酒精。

酒精产生作用期间,大脑产生的脑波与自然睡眠状态下的并不相同。事实上,当我们在酒精的作用下“睡觉”时,期间我们会不断地醒来,这会让我们无法进入修复性睡眠。

11)运动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你尽快入睡,减少睡前冥想的时间。

对于成年人来说,运动能增加你总体熟睡的时长,提高整体睡眠效率。运动可以增加能量耗损、促进胺多酚分泌或者提升体温帮助身体进入修复性睡眠。运动还可以通过疲倦让你缓解压力,进而增加睡眠驱动力。

12)下一次想睡午觉的时候,不妨先想一下是否是出于安全考虑需要午休。如果仅仅是因为疲劳,不妨出去散散步,或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拉伸一下身体。请记住,延迟满足会让我们日后获得更多的回报。

13)打破对安眠药的依赖。

服用安眠药入睡时,大脑产生的脑波与自然入睡时产生的脑波截然不同。这种入睡状态,就像被注射了麻醉剂。你可能会认为自己获得了更多睡眠,但客观来讲,事实并非如此。

14)停止给自己施压。

一天中,定期地留出片刻时间“停(S.T.O.P)”下来,审视自己的思想情绪。

S(Stop)=停下手头的事情。

T(Take)=做几个深呼吸。

O(Observe)=审视自己的想法。如果发现存在一些紧张感或者压力,先不要急于做判断,先把这种感觉说出来。提醒自己这些只是自己的想法,并非事实。

P(Proceed)=做一些可以缓解压力的事情。比如冲泡一杯菊花茶,找个可以信任的朋友聊聊天。

15)正确安排饮食时间。

如果你习惯于吃完晚饭后不久就去睡觉,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自己的日常安排,决定是否有必要晚饭吃得如此晚。如果工作确实忙,实在没办法按时吃晚饭,尝试在白天加餐以避免回家后饥肠辘辘。

16)通过意象训练排解焦虑。

如果其他的思想活动占据足够多的“认知空间”,我们的大脑就很难再同时去关注我们的焦虑。

准备睡觉前的10到15分钟,精心挑选一个令你感到愉悦开心、彻底放松的情景。

一旦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花5分钟的时间,尽可能地想象刚才令人愉悦的情景。

一周时间里,可以持续尝试这种视觉意象法。一周之后,记录自己需要多久可以入睡。

17)当你关上灯准备上床睡觉,尽可能长时间地睁开双眼,保持清醒。确保卧室和床布置得令人舒适(比如,屏蔽噪声和光线,保持室内温度舒爽),让自己温和地抵制入睡。

18)减少蓝光的影响。

夜间使用电子设备会推迟褪黑素的分泌长达3个小时(褪黑素是我们人体产生的促进睡眠的一种激素),阻止我们入睡,甚至会降低我们睡眠的整体质量并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减少蓝光摄入的最佳方法是在睡前两到三小时,关闭所有电子设备,让眼睛不再感知“光线”。

19)保持安静。

尝试不同的方法阻断噪声进入卧室,比如用耳塞,戴耳机,安装遮光窗帘(既可以减少噪声,也可以减少光线进入),或者使用“白噪声”播放器。有许多音乐APP供下载,播放让人镇定的声音,帮助你摆脱令人烦恼的噪声。

20)渐进式放松肌肉。

从身体的一端开始放松,再到身体的另一端。可以尝试从双脚或者肩膀开始。

闭上眼睛,保持舒适状态。使劲吸气,绷紧第一组肌肉群,坚持5秒,绷紧时不要感觉疼痛。

呼气,同时放松该肌肉群。

深呼吸10到15秒后,接下来放松下一组肌肉群。在此期间,注意体会肌肉群绷紧和放松时的感受。

针对每一组肌肉群,重复步骤1~3。

完成所有肌肉群的放松,用最大的力气吸气,再吐气。一切就绪,再把专注力转移到当下。

21)观察困意暗示。

细心观察的身体暗示,它们决定你是否真正有困意:

眼睛不由自主地闭上。

头不受控制地前后摇晃。

不由自主地打盹儿。

失去意识(比如,如果你在看书或者看电视,注意自己是否需要把文章反复读,或者反复观看)。

感觉冷。

如果你未觉察到以上任何困意提示,提醒自己身体还没有准备好睡觉,暂时先不要上床,可以做一些轻松且不剧烈的活动(比如读书、听音乐、写作和深呼吸),直到身体出现以上一项或者两项困意提示。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内容整理自《睡眠之书》,作者妮科尔·莫思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