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真能把脑子毁掉。他的意识流真的不知道会飘向何处。读这个,感觉不能以常规想法去读,要脑子更开放才行。刚接触外国作品,就碰到难度大的,哈哈。
比如,下面这段,就有些费解,细读一下,感觉懂了,又感觉没懂……
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你必须得排空自己才能入睡。那么在你排空自己准备入睡之前,你又是什么呢。然而在你排空自己准备入睡时,你并不是什么。而且在你睡意很浓的时候,你从来就不是什么。我并不知道我是什么。我并不知道我是还是不是。朱厄尔知道他是,因为他所不知道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还是不是。他不能排空自己准备睡觉因为他不是他所是而正是他所不是。
这段其实还好,其实隐隐约约可以理解到一些东西。意思就是,朱厄尔不知道自己是还是不是,所以他不能排空自己准备睡觉。而我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必须排空自己才能入睡,这也算是一种过分的清醒。有些哲学意味在里面。有很多真的挺费解的……
当然,里面有些新奇的想法挺有意思的。比如下面这段。
我记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相信死亡是一种肉体现象,现在我可知道死只是一种精神作用——亲人们失去死者的精神作用。虚无主义者说死亡是终结,原教旨主义者却认为是开始,而实际上,死亡不过如同一个单身房客搬出公寓,或者说一个家庭迁出了城镇而已。
这段说出了死亡的理解,当所有人都将你遗忘的时候,就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跟肉体无关。里面有些观点感觉跟余华那个《在细雨中呼喊》的观点有点像,时间把一个人推出轨道,活着的人继续前行,而死去的人永久留在了那个地方,一劳永逸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从一些方面来讲,死亡其实也算是救赎,比如那句死亡是凉爽的夏夜。
其实有时候不能理解外国人信仰上帝耶稣之类的东西,最近突然发现,这些东西的出现也有一些道理。这些信仰能让困苦的生活变得有希望,这些东西充斥着他们的文化,有时候会变好,有时候也会怀疑并且失去信仰,导致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