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浅谈原因(明日分享测试方法)
成年人的脊柱共有26块椎体,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椎(成年后融合)、1块尾椎,在这些椎体之间,共有23块椎间盘。
其中1~2颈椎间、骶尾间不存在椎间盘。
这些椎间盘充当着椎体之间的垫片,承担着躯干的重量。
并且在脊柱运动时,椎间盘会伴随有相对的活动。这种活动保证了脊柱正常的活动,同时也是椎间盘出现损伤的原因之一。
椎间盘属于纤维软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髓核、纤维环。
髓核位于椎间盘中心偏后的位置,类凝胶物质,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健康的髓核可保持70%~90%的含水量。
髓核作为流体,可在压力改变下改变形态,但体积不变,这种形态使其能适应脊柱的运动,并将压力负荷传递至其他椎体。
纤维环位于椎间盘外周,包裹着髓核,纤维环有15~25层胶原纤维相互围绕而成,每层之间相互平行,但每层之间的纤维走向相反,纤维走行与水平面角度为30~70度左右。
这种交叠的形式,使脊柱在屈曲、伸展、侧屈以及旋转时,都能有纤维环维持椎间盘内的压力,使脊柱保持良好稳定性。但腰椎处纤维环后部相对薄弱,仅为前部厚度的二分之一。因此腰椎间盘突出也多发于后部。
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很多人出现腰部疼痛后,会通过磁共振的方式进行检查,若影像显示有腰椎间盘退化或突出,那么顺理成章的认为,腰部疼痛是由椎间盘引起的。
研究表明:30岁以下的人中有40% 患有腰椎椎间盘退化,50至55岁的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到90% 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个研究中,表明腰椎间盘退化与背部疼痛有显著相关性。
[1]
但另一研究,针对20~22岁的健康,无腰痛的成年人进行MRI检查,同样发现了近50%的人出现有至少1个椎间盘退化,25%的人有至少1个椎间盘突出。
[2]
所以,有腰痛的人,大多数会出现椎间盘退化的表现,但不是椎间盘退化就一定会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成因,归结为两大类。现在研究上主要认为腰椎生物力学改变与遗传性因素,决定着腰椎间盘的健康程度。
1、腰椎生物力学改变
这与我们习惯性的姿势与动作模式有关。
腰椎周围肌肉、筋膜张力失衡,无法维持良好的张力,使得腰椎失稳,结构所承担的负荷增加,同时在错误的动作模式下,人们过度的使用腰椎,造成腰椎间盘产生劳损、退化。
对椎间盘施加不同压力时,纤维环产生不同程度的破损,在这种情况下,纤维环就较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造成椎间盘突出。
2、除生物力学因素外
还有一项研究,针对同卵双胞胎和经典的双胞胎研究结果表明,身体负荷特定的职业和运动在椎间盘退化的作用相对较小,遗传在椎间盘退变中起主导作用,解释了迄今为止研究的成年人群中74% 的变异。自1998年以来,几种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形式鉴定证实了遗传学的影响。
当确定腰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这种情况往往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症状表现取决于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L4-5、L5-S1节段。
1、臀腿部疼痛、感觉异常
此时可能会出现,突出节段周围软组织带来的疼痛感,例如感觉到臀部、大腿和小腿疼痛,部分脚可能也会疼。当你咳嗽、打喷嚏或移动到某个位置时,这种疼痛可能会延伸到神经所支配的位置,出现尖锐的疼痛或灼烧感,麻木感。
2、肌肉无力、萎缩
当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卡压神经根较为严重时,此神经所控制的肌肉便会受到影响,出现肌肉无力,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时间较久后会出现肌肉萎缩。
3、大小便失控
非常严重的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在椎管内挤压到马尾神经,会出现“马尾综合症”,鞍部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情况,此时需要通过医学手段进行治疗。
任何腰部疼痛都不直接等于椎间盘突出,所以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我们除了关注MRI的影像诊断外。
更多的也要通过功能评估,找到关节、肌肉等功能系统内的问题。通过主动训练,调制动作模式来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