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会员专题(齐帆齐)简书会员专题(蓝胖说说)想法

家长里短,为何不能点对点解决问题呢?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逸二逸

一打开微信,其中一朋友群的消息显示着红色的省略号。

“她弟心思都在老婆那儿,太可怕了。感觉这女人营销了她弟。”

“祝福她妈妈未来也遇到她这样的媳妇。”

“全家人都看在眼里,希望我弟处理一下又不敢出声。”

……

看来小M的弟媳又“作妖”了。

这个群包括我在内,总共4个人。自打小M的弟弟结婚,弟媳住进她家后,有关弟媳的家长里短就没断过。掐指一算,应该也有个两三年了。

大概就是弟媳住着小M父母的房子,却不尊重家里任何一个人。

在小M的描述中,那位弟媳基本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目无尊长,离间两家人关系的人。她父母虽心有诸多不满,但仍然无私照顾着弟媳的生活,还在资金上不断资助弟弟一家买房、做试管。

可这一切的付出却没有换来弟媳的感激,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家“作威作福”。甚至,孙子出生后,一直到满月那天,小M的妈妈才第一次抱到孙子!

同住一个屋檐下,每天照顾着一家大小起居的小M父母,在弟媳无理的要求下,对孙子也只能远观。

一家人对弟媳的意见非常大,但也只是对弟弟诉说,寄望弟弟好好管管自己的老婆。没有人曾当面“直怼”过弟媳的无理行为,反而弟媳还觉得全家人都针对自己,更加变本加厉地把全家人的底线后移。

至于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心里的意见告知弟媳,小M则表示:

“没有立场,不好说。”

总之,家里的各种关系、气氛一团糟。小M的父母甚至想要出去租房子住,原本说要来照顾女儿月子的弟媳妈妈最终没有露面,甚至满月宴的时候弟媳的爸爸也没有参加。

旁观了这么久,虽然没有见过真人,但这弟媳的“恶人”形象在一桩桩的事迹描述下,可以说是十分立体了。

今天看到群里一直都在吐槽,小M弟弟如何被自己老婆拿捏,听不进家人的话,什么辜负了父母的偏心啦、自作孽……

看着看着,这场景、这剧情,除了是家庭伦理剧,怎么总感觉有点像「三角关系」的剧情呢?

小M的弟媳第一次流产后就没再工作了,一直闲赋在家。也就是说,小M的弟弟需要工作、背房贷、养老婆,还需要作为中间人协调家里两边的关系。即便,从小M的描述中可知,这协调显然是失败的。

家人控诉自己老婆作为媳妇的失职,自己老婆也跟他控诉家人的不是。看似矛头都不在他,实则句句往他身上压。

而且,正常情况下,先不说怎么改变关系状态,光是这控诉要怎么加工才能转述、到底要不要转述,都是世纪难题。

工作压力+养家压力+中间人压力+带娃压力,不知小M的弟弟是否有泰山压顶之感呢?

众所周知,要改变一个人有多难,有多不实际。

况且,既然矛盾点已经很明显了,为何还要寄望于一个「中间人」去解决「终端」的问题呢?

在这个「三角关系」的剧情里,老婆向老公控诉着小三的嚣张,小三仗着老公宠爱对老婆步步紧逼,老公两边都不想舍弃,老婆向闺蜜抱怨着老公的不作为。

我那一刻的脑洞是,感觉小M和家人就像里面的老婆,弟弟和弟媳就像里面的老公和小三。

不同的是,不少老婆会选择直接“手撕”小三。


平常,我一般很少参与群里这个话题的讨论,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可今天实在没忍住,提议小M要不一家人直接面对面把矛盾全摆上台面说开,反正状况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了。

与其自己委屈,还心有不甘地继续付出,不如好的坏的大家一起摊牌,就算吵一架都比憋着问题不解决的好呀。

可是,或许这还是一个不符合“传统美德”、不符合“常规”的方法吧,看上去小M并不打算撕破脸。

我也反省了一下自己,再好的朋友,家务事还是不要多建议的好。

毕竟,很多时候,人只是需要抱怨吐槽一下,看似寻求建议,实则内心早已有所决定了。

简书日更第97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