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的2022年上半年复盘

2022-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丹丹自语

上半年眨眼就过了,被时间推着走,踉踉跄跄有点赶不上时间的脚步,几乎每个月的计划和总结都有所滞后,在七月中旬勉强赶上进度,对上半年进行复盘,也许上半年的实际关键词是“匆忙赶路”,就连难得放松下来吃个雪糕也会禁不住抖腿,好像赶着要去做什么。太着急的心态也许能做出一些事情,但总归不是长久,复盘一下,看看上半年走到了哪里。

一、目标回顾和结果评估

2022年,总的目标是打磨核心竞争力,将写作利器磨尖。在这点上,我可能有点偏离,上半年的重点貌似放在了加强工作专业性方面。所有的目标制定基本合理,下半年还可以继续执行。

(一)打磨产品

1、熟悉行业政策,在公文写作和论文写作上升维思考。(关键指标:梳理一篇或一本政策)3分

上半年有对工学一体化政策有所了解,对课程思政等最新的理念进行了解,写公文的时候,多少有对意识形态等方面主题了解。但没有输出成果。

下一步可以继续关注技工教育政策,以及对意识形态这一个方面着力重点了解。

2、复盘学生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键指标:整理出一篇评价汇总)4分

上半年有对就业指导和自主学习两门课程进行课程反馈调查,获得了一些学生的反馈,还需要对反馈进行整理。

下一步利用假期从学生反馈中提取出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参考梁宁的课程考虑学生画像。

3、学习教育内容,和同事加强教学经验交流。(关键指标:应用同事的有效做法)7分

这点做得有进步,因为职业素养课程加入了小团队,有开展大概四五次的总结会;因为心理教学加入了小团队,会有线上支持团体辅导进行交流,还有课题进行交流;还有听公开课、观看教学比赛,参加教研组的复盘会,学习他人的做法。

下一步准备专题学习竞赛获奖的作品进一步提升。

4、完成新课出品,学生表示有进步。(关键指标:学生评价自己的进步)7分

完成了两门新课,就业指导和自主学习,自我感觉学习还是不错的,忘记在评价的时候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进步,但是自主学习课程的部分学生有反馈自己转变了对学习的理解,在就业指导课能感觉学生的面试和写简历有进步。

下一步在教学评价中增加这一条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进步。

5、在不同平台输出文章,兼顾课程。(关键指标:在至少三个平台输出文章至少五十篇)2分

这个就几乎没做到,只在得到输出了一些笔记。

下一步试着继续保持写笔记,有余力就输出文章。

(二)加强运营

1、完成职称申报。(关键指标:完成职称申报)10分

这是上半年的重点工作,经过了校内、校外评审,目前正经过线上评审,稳步推进中。

下一步可以整理这次的评审经验,还可以打印高级的评审条件,提早准备。

2、参加论文比赛等可能获奖的竞赛。(关键指标:获得至少一个校级以上奖项)7分

被拉着参加了课程思政比赛,也算是获得了一个校级奖项,但论文、征文最后都没有参加。

下一步要关注职业技能大赛,争取有机会参加,没有机会也争取写论文投稿。

3、在个人共读会上出作品。(关键指标:被共读会认可的作品)0分

只是听了几节课,基本没有跟上进度。

下一步对一本共读会的书跟到底,看看古典如何转化学习成果。

4、有意识展示自己的成绩。(关键指标:朋友或得到展示成绩至少三次)10分

我发现自己不太擅长也不太喜欢展示成绩,这点做得不太好,也许是没有找到方法或者话术。看了一下,在微信刚好分享了三次,也算是达标。

下一步了解一些营销的内容,看如何做好个人品牌营销。

5、在家居布置中加入努力和成果元素。(关键指标:作品墙)0分

没有去关注家居布置,这件事被搁置了。

下一步先从自己喜欢的居家布置入手,看一些展览馆的布置,来给居家布置做准备。

(三)高效管理

1、加强精力管理,保持每周运动。(关键指标:瑜伽时间总量和去年持平)6分

今年上半年联系了124个课程,2007分钟,基本能超过去年半年的量。但运动集中在2、4、5月,没有平均用力。

下一步要恢复每周瑜伽习惯,最好能每天都做。

2、践行卡片笔记写作法,将灵感转化成作品。(关键指标:见文章数量)0分

没有做到,卡片笔记法需要动用我的根基,有点顾不上。

下一步这件事情先放缓,想做的时候再做。

3、维护原有的关系,扩大交流的圈子,优化自己的朋友圈。(关键指标:认识3位新朋友)10分

在工作上和不同的团队合作,也算是认识了一些人,和新老同事有了新的交流。

下一步还需增强和老朋友的联系,优化朋友圈。

4、主题阅读,践行阅读方法。(关键指标:见文章数量)6分

有进行一些主题阅读,比如战略,就业、学习等等,但缺乏系统的方法,也缺乏输出文章,只有课程。

下一步继续关注主题阅读,践行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转化率。

5、奖励喜欢的体验,电影日,新店体验日,小旅游日。(关键指标:每月一次无时间日)5分

太忙,可能没有完全能放松,但多少融入了一些在生活中。

下一步试着不定期给自己按暂停键,帮助自己回到万里无云的空的状态,再去迎战。

二、原因分析

(一)成功原因分析

做得比较好的事情有完成职称评审、展示成绩、扩大交流圈子。

稍好一点的是学习教学内容、完成新课出品、参加学校竞赛、加强精力管理、主题阅读。

我发现做得比较好的都是工作上有需要完成的事情,集中在教学当中。

关键原因是我都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并且调动家庭资源,能分给老爸老妈的就让他们做,能让老公去操心的后勤也放手不管,还充分考虑学校的同事资源,询问了解可能的资源,寻找可能的答案,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二)失败原因分析

做得不太好的事情是熟悉行业政策、复盘学生评价、在不同的平台输出文章。

几乎没做的事情是在共读会上输出文章、家居布置、践行卡片写作法。

做得比较不好的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尤其是自己个人的写作输出这一块。

关键原因是可能我优先排序并没有输出这一项,而是完成工作,然后也只是学习,并没有将学习成果转化。另外自己可能也怕写得不好。

整理学生评价、学习政策文件都是需要满足工作之外额外的工作量,疲于完成工作,就顾不上额外的工作。另外个人写作占据的是私人的时间,私人时间不够,就很难完成。而且没有量化自己的进度,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比较难完成。

三、经验总结

(一)哪些事情应该坚持做,哪些应该马上停止?

1、不断接受新挑战可以坚持做,这学期接了两门新课,还有团体辅导,还有教材和课题,还有完成职称,还有请同事吃饭,都是我的新挑战,也打开了我的视野。

2、瑜伽要坚持做,身体的灵活性能增加思想的灵活性,还能提升精力。

3、灵感笔记可以坚持写,尤其是结合自己体会的笔记,在得到还经常有人点赞我以前的笔记。

4、太希望自己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其实是做不到的,也没必要给自己这么大压力,只要保持复盘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包括备课、竞赛、人际都都一样可以不断提升的。

5、能够寻找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是很好的做法,可以继续做。

6、一回到学校就开始工作,下班回到家还关注工作,是需要停止的,应该将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在学校,一天的开始和结束要留给自己。

7、坚持做简单而有复利的事,比如学习、写作、分享、感恩、运动,时间自然会结果。

8、停止做降低自己频率的事,比如恐惧、焦虑、批判,这些情绪会让自己的注意力偏离航向。

(二)哪些人、哪些行为的价值值得重新评估?

1、周末加班这件事,我觉得对我的影响很大,可能半天已经是最大限度了,一天半则太多了,连着每个周末都加班,晚上都加班,就真的太多了。

2、同事的意见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我周末和晚上都要想着他们吗?我完全可以将注意力收回来,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对世界的探索上,对美的关注上。

3、每节课想说的点不能太多,15-20分钟一个主题就很多了,一节课能讲三个点就足够了。

4、看电视剧也好、睡懒觉也好,是在有需要的时候自己放松的方式,不需要完全打压,有需要的时候给自己放松一下也挺好,放松好了,并不会过分沉迷。

5、去大自然吸收能量是很有用的方式,尤其是一些负离子比较多的地方,可以多创造机会去走走。

6、偶尔去旅行一下,是为了让自己有突破现状的勇气,以及看待世界的好奇眼光,将这些体验反过来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很有价值的。

7、过于重视工作,会把生活舍弃掉,包括购物、搞卫生、学做美食、吃水果、清洁身体,都是生活很重要的部分,要留出时间。

8、家居环境布置好了,心情也会好,给时间考虑喜欢的家居样子,一步步去实现它。

9、和同事一起吃饭、和朋友聊天是很开心的事,可以增加频率。

10、夸奖别人可以让人很开心,这件事可以继续做。

(三) 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具体该如何做?

1、我总想替学生学习了,其实反而减少了让学生探索的机会,要更多准备一些学生工作页,让学生自己写答案。

2、在临上课才来备课,效率太低,需提前批量备课,提前在平时收集素材,可以考虑设几个文件夹,做好主题分类,将相关的内容往里面放,备课时直接采用。

3、主题搜集资料这点很好,还需要借助整理职称材料的经验,做好分类整理,项目跟进。

4、开始看了一些《生命觉者》《十三邀》等有深度的访谈节目,很有收获,可以将看朋友圈或者公众号的时间抽一些来看这些节目。

5、做团体辅导结合理论、结合督导一起提升,效果能加倍。

6、陪伴孩子的质量可以再提升,具体是陪孩子一起玩,玩的时候沉浸其中,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一些新地方。

7、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要增加自己的反脆弱能力,了解一些应对的常识,根据清单储存物资,学会应对能力,先从抗击疫情这件事开始做起。

8、看电子书、听书是很好的习惯,但要小心不要为了完成而完成,如果被打卡限制,可以不打卡。

9、我有很多收藏的笔记,都没有整理,包含网盘、印象笔记、一些纸质笔记,按需要主题整理起来,肯定有收获。

(四)对整个事情背后的规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1、我好像比较习惯别人给我安排任务,会把任务的优先级提高,而且越紧急就会优先级排得越高。

2、我缺乏对自己生活的掌控,边界感不够清晰,会把权力让渡给别人来给我安排,反过来觉得别人给我安排太多,其实是我没有给自己做好安排。

3、我也发现一段时间我也只能完成一个关键项目,比如职称,比如新课备课,再多的任务就超量了,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4、睡眠、饮食、静心、运动是我的支柱,舍弃了也就少了根基,自己就会乱。

5、任何标签,包括稳定的关系、进取的状态、创意的思维,都是因为做对了一些事情,是在经验中、在流动中体现的,而不是固定在一个人身上的标签,并没有稳定不变的情况。

6、我常会抓住一些固定的过去带来益处的做法,遇到问题越大重复过去成功经验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看书、学习、加班,思维会很狭隘,看不到随处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呼吸不只是鼻子一个途径,耳朵、眼睛、头发、皮肤甚至骨头都可以呼吸,只要自己放大自己的自由度。

7、发现自己会克制一些喜欢,先把不喜欢的事情做了,然后有时候没有时间做喜欢的事了。应该给喜欢留出时间。

(五)有没有哪些“经验”其实只是假设?

1、原以为“做完这一个工作就可以休息”,其实工作总是一项接一项的,并没有做得完的时候。

2、原以为“评过职称就好了”“拿到奖项就好了”,其实这只是外在评价的一个标准,过了也就过了,别人不会高看自己一眼,自己也不会。

3、原以为“努力就可以了”,其实有时候还要讲运气。

4、原以为“谢谢你”在口头表达就可以了,其实别人也会看你行动。

5、原以为“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很容易,但一涉及整个习惯和体系,就难以下手改变。

6、习惯的做事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那是过去给自己的印记,但当下生活遇到问题,就说明过去这些方式有些方面不够适用,需要引入新的做法,而去看新的世界、接触新的人事物,是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的。

7、我以为大脑是我的主人,其实可能心才是,心里觉得不对劲的地方,要更加去觉察它,比如觉得缺觉、缺灵活性、缺暂停键,其实都是很强烈的感觉,可以更快识别和重视它。

8、有些我以为自己不会做不能做的事情,可能只是假象,有时做了无论做得好不好,也是做了,不完全存在做不了,只是怕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想做。

9、以为“够自律”才会够自由,看了李松蔚的新书,反而觉得也许是“够自由”才会够自律,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反而没有限制地去做,非要自己沉浸在工作中不能自拔,其实效率不高,而且总想休息,但当我休息够,自然会想去工作。

第一次用古典老师的这套复盘模版进行复盘,有跳出事件审视思维,年底的时候可以审视功效。希望下半年有一个更加高能量、好状态的发展,期待遇见年底更有定力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