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账】以后不再装逼听音乐会
10月2日,星期六;天气:阴
【流水账】以后不再装逼听音乐会
早上:凌晨1点多才睡觉,但依照惯性,早上还是5点左右就醒了。这个该死的生物钟!原拟“推进课题研究到7点左右。期间完成力量训练:仰卧起坐40、俯卧撑40、平板支撑150秒”,结果什么都没有做。以后一定要避免熬夜。
上午:头脑昏昏,眼睛不舒服。来了兴趣,想看看《上甘岭》。这是1956年拍的老片,两个小时,黑白片。以前不知看过没有,反正情节都忘记得差不多了。几位主演也都是没有印象了。主题曲是人人都知道的《我的祖国》。这次再看一遍,发现老片子讲故事,是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讲故事,聚焦在一个连的残部坚守坑道这件事上,别的都很少涉及。从这一点来看,新片《长津湖》的情节相对弱一些,过于追求宏大叙事,而散焦了。
下午:照顾孩子吃完午饭,吃好药,基本上不再发烧了,看来就是一段时间的劳累导致感冒了。开始准备周一的课,继续讲伟人的历程。
晚上:去国家大剧院看演出。6点出发,7点到达。
夜幕下的国家大剧院,浸在水波潋滟中,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像是一个梦,分外妖娆。最妙的是,水池里还有一些野鸭在游曳。
7点半演出开始,是民族乐器演奏的《长城》。
不过,中场休息的时候,我的同伴就要走。我本来想留下来的。但想想已经演过的这一部分,我也没有听懂。犹豫间,居然又遇到那个伙伴,遂不在装逼,跟着一起走到天安门广场,又从王府井地铁站坐地铁回家了。幸好回家才10点多。
以后再也不装逼听什么音乐会了,除非是流行歌曲或者经典曲目演奏会。像这种新人新作,他们表达的是什么?作为一个外行人,一个不具有音乐欣赏能力、听不懂音乐语言的人,根本不知道。
一会儿锣鼓喧天、聒噪难耐,一会儿埙笛呜呜咽咽、柔弱无声,一会儿乐器齐鸣、震耳欲聋。
在演奏中,可怜的耳朵只听到莫名其妙的声音组合,只想在声音的捕捉到一丝熟悉的旋律,可惜怎么也找不到。最终耳朵失望了,不再寻找,于是那些演奏家卖力的演奏,就成为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他们卖力地演奏的,究竟是一片噪音。
耳朵停止了努力,眼睛就开始了工作。
乐池里,正面紧挨着指挥的,是一位胖胖的女士,弹奏的扬琴,趁着演奏间隙,翻开曲谱。指挥的右手边,是极为穿着漂亮旗袍的四位女士,弹奏琵琶;她们后面,还有几个大提琴,不明白名族乐器混进来这几位干什么。
指挥的右手边,是好几排二胡演奏的男士,穿着立领服装。最好笑的是最左边,一位小姐姐拿着两根棍子,偶尔敲打一下面前类似琴键的乐器(抱歉实在不知道你是什么东西)。
在乐队指挥的正面,似乎也都是二胡。再往后就是一排吹笛子、吹号的。最后的是一排鼓。鼓队右边站着的,是一位摇铃的男士。不时举手摇一下铃,在别的乐器都安静下来时,铃声响起,若有若无,仿佛是走过千古的悠悠驼铃,让我心飘向长城外的茫茫戈壁或草原。——此刻,心里想的是,宁可听他摇一晚上铃,也不要听他们钟鼓齐鸣搞出来的动静了。
许多年前,曾有机会来国家大剧院,听一个中提琴演奏家演奏一些很高雅但我没有听过的古典音乐,那次是冬天,在暖洋洋的空气中,我居然睡着了。这次听的是民族乐器,催眠效果也是一样一样的。
装逼失败,不懂就是不懂,以后再也不听了。